第一编 德语世界的中国形象
丝绸之国与希望之乡——中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探析
异域光环下的骑士与女英雄国度——德国巴洛克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百年汉学与中国形象——纪念德国专业汉学建立一百周年(1909—2009)
德国图书市场上的中国形象
第二编 中国文化在德语世界的传播
礼仪之争与《中华帝国全志》对中国典籍与文学的译介
“赵氏孤儿”故事在18世纪德语世界的传播与改编
《好逑传》早期西文译本初探
图兰朵公主的中国之路——席勒与中国文学关系再探讨
歌德笔下的“中国女诗人”
歌德的“中国之旅”与“世界文学”之创生
《老子》译介与老子形象在德国的变迁
赋魅与除魅——德布林在《王伦三跃》中对东方宗教世界的建构
克拉朋特的中国情结与《灰阑记》
从流亡到“寻求真理之路”——布莱希特笔下的“老子出关”
布莱希特的《六首中国诗》与“传播真理的计谋”
布莱希特的中国榜样与《四川好人》的侨易之旅
第三编 德语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名哲”还是“诗伯”?——晚清学人视野中歌德形象的变迁
歌德诗歌的复译与民国译者对新诗的探索——徐志摩《征译诗启》背后的新旧诗之争
作为精神资源的歌德学——文学革命和抗日救亡背景下的歌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