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城市季风(全两册)

城市季风(全两册)

城市季风(全两册)

定 价:¥138.00

作 者: 杨东平 著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3408520 出版时间: 2025-01-01 包装: 平装-锁线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北京和上海拥有不同的城市性质、文化机制和生态环境,使两地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功能和趣味。我们通常用“京派”和“京味”这两个不同的语词来描述北京文化的上下两层。京派知识分子精英文化与京味民间民俗文化构成大雅大俗的强烈对比和反差。我们却只有“海派”这样一个词汇指称上海文化。不同社会阶层、职业角色的上海人,生活在由高度社会化和一体化的城市社会造就的大致相仿的生活方式之中,笼罩在由市场和大众趣味导向的市民文化的氛围中——它造成了一种雅俗共赏的高品位的通俗文化。该书稿通过多维度地对于京沪两地对比研究,来理解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变迁。

作者简介

  杨东平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导,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自然之友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现代化理论、教育公平、教育公共政策,曾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总策划。关注中国教育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继承和改造、教育公平等问题并参与实际行动。

图书目录

引  言  现代中国的双城记
1
第一章  城市之风:中国的南与北
001
一、从东西到南北
003
二、中国的古城和古都
014
三、明星城市:“旧长袍的新花边”
025
四、南北冲突的现代涵义
032
五、从上海到北京
036
六、城市的秘密:关于城市的文化理论
045
第二章  京派和海派:风格的形成
057
一、海上画派:海派文化的滥觞
060
二、梨园风景:海派京剧
069
三、文学革命与海上文坛
077
四、京样、京味、京派
089
五、京海之争:1930 年代的文坛公案
099
第三章  京派和海派:双峰对峙
111
一、大上海崛起:雄极一时的海派文化
113
二、北平:京派文化的乐土
129
三、上海人:都市新人类
144
四、文人笔下的北平:京味和老北京人
163
第四章  新北京:光荣和梦想
181
一、“旧城唯上”:1950 年代的毁城之争
184
二、气象非凡的全能型城市
196
三、京味的消解
210
四、昔日王府名宅
221
五、古都风貌:仍在继续的争论
231
六、胡同和大院:两种文化
244
第五章  革命文化:新的中心
255
一、革命文化和语言文字
257
二、革命文化和文化革命
267
三、风暴的中心:北京在“文革”中
276
四、联结北京的红线:“上海帮”集结
288
五、市民文化:抗拒和变迁
298
第六章  海派的嬗变
311
一、“大上海沉没”
313
二、适应与变形
324
三、“上海病”
331
四、阁楼里的“中产阶级”
338
第七章  上海文化:新海派
353
一、“又多又快,不好不坏”
356
二、“上影风格”
363
三、海上文坛:呼唤力作
370
四、上海美术:没有特点的特点
376
五、上海人的新闻兴趣
384
第八章  新北京和第三代人
393
一、“代”的诞生:青年文化的兴起
397
二、红卫兵的早期环境:学校和大院
401
三、复制和反叛:关于红卫兵文化
410
四、从知青到青知:1970 年代的“地下文化” 420
五、崛起和失落:青年知识分子文化
437
第九章  上海人和北京人
449
一、南人和北人
451
二、两地人互看
456
三、公共汽车小社会
464
四、上海人的价值系统
468
五、干大事的北京人
492
六、变化中的女性
509
第十章  三足鼎立:1990 年代新格局
537
一、广东文化:世纪末的新北伐
540
二、新京味文化:从小说到生活
549
三、海派文化的复兴
568
第十一章  十字路口的城市
579
一、城市的尖叫
581
二、打造“中国的曼哈顿”
594
三、保卫文化的北京
600
四、毁城之思
612
第十二章  上海新天地
627
一、新天地、旧天地
629
二、寻找上海
636
三“模范生”神话
640
四、失落的文化高地
650
五、大政府,小社会
657
第一版后记
667
修订版后记
668
再版后记  城市的终结?
671
再版后记  城市的终结?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