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始时间观念的萌芽(上):“日”类字与原始白昼观/1
第一节“日中乌”与“日”的造字理据/5
第二节“日”的本义和引申义/9
第三节义符“日”与殷商时间观念/13
一、 旦/14
二、 朝/17
三、 昼/19
四、 昃/20
五、 莫/22
六、 昏/24
七、 晻/25
八、 昔/26
九、 ??棗& /28
十、 春/29
第四节义符“日”与原始白昼观/30
第二章 原始时间观念的萌芽(下):“夕”类字与原始黑夜观/37
第一节“夕”与“月”之别/39
一、 甲骨卜辞中“月”的用法考察/41
二、 甲骨卜辞中“夕”的用法考察/43
第二节“夕”的意义范畴/48
一、 “夕”的造字本义/48
二、 “夕”的时间范畴/51
第三节义符“夕”与早期中国的时间内涵/57
一、 夜/58
二、 夙/59
三、 /60
四、 /61
五、 /62
六、 /64
第四节义符“夕”与原始黑夜观/65
第三章 民时天授: 岁节字类与王权观念/69
第一节纪年字类所蕴含的古代岁时制度/72
一、 岁/73
二、 年/77
三、 祀/80
四、 载/82
五、 世/83
第二节季节字类与四时划分观念/85
一、 季/85
二、 春/88
三、 夏/90
四、 秋/92
五、 冬/93
第三节古代岁时制度与王权观念/95
一、 四时观与统治者权威/96
二、 时间与王权/99
第四章 月令字类与天文时间观/103
第一节月令字类与月相术语/106
一、 朔/107
二、 朢(望)/109
三、 霸/112
四、 朏/115
五、 期/116
六、 恒/117
七、 生月/木月/林月/118
八、 初吉/120
第二节月令字类与天文历法观/121
一、 历法之“历”/122
二、 四象、九野、二十八宿/124
三、 五行、七曜、十二次/126
四、 民俗节令与时令/127
第五章 农时字类与不违时序的礼制观念/133
第一节农时字类与农耕时间观/136
一、 农/136
二、 年/142
三、 秋/144
四、 /145
五、 (穫)/147
六、 大采/小采/147
第二节节气时间表达与农业生产周期的观察/149
第三节顺应天时的农本思想渊源/152
第四节不违时序的封建礼制观/155
一、 “宵”禁制度/156
二、 以祀为时/158
第六章 时辰字类与精细时间观/161
第一节时段划分观念的形成/163
第二节时辰时段字类的时间表达/167
一、 夙/168
二、 明/169
三、 湄/湄日/170
四、 出日/171
五、 蚤(早)/172
六、 艸/173
七、 食日/175
八、 中日/176
九、 市/市日/176
十、 日/177
十一、 (墉)兮/178
十二、 晡/179
十三、 入日/180
十四、 /人/180
十五、 寐人/181
第三节时段划分与精细时间观/182
一、 干支纪日/183
二、 时段的精细划分/185
第七章 抽象的时间表达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189
第一节以具象代抽象的时间表达法/192
一、 初/194
二、 食/195
第二节抽象的时间次序观/198
一、 先/198
二、 后/199
三、 时/200
第三节与时俱进的时间表达观/201
一、 数字纪月/203
二、 干支纪月/205
三、 楚简月名/208
结语/211
参考文献/218
后记/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