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就是当时的“救市大辩论” /002
继承思想文化遗产,不能急功近利 /005
继承思想文化遗产,不能成王败寇 /008
二 “资产重组”之痛
礼坏乐崩,就是“政治链条”断了 /014
天下大乱,是因为要“资产重组” /017
变革总要付出代价,问题是大小 /021
三 急病撞着慢郎中
孔子是第一个“救市者”,也是第一个“失败者” /027
礼坏乐崩,就是礼也无法维持秩序,乐也不能保证和谐 /030
孔子的苦口婆心,只能是对牛弹琴 /034
四 草根有话说
孔子是“封建主义”,墨子是“社会主义” /040
所谓“资产重组”,其实是“弱肉强食” /043
在墨子看来,当时的社会完全没有公平和正义 /047
五 墨子的“企业改革”
墨子改革的重点,是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 /053
兼爱,是彻底改革的“治本之策” /056
墨子一片好心,却是众叛亲离 /060
六 爱,有没有商量
墨家是“爱你没商量”,儒家是“爱你有商量” /065
墨子虽然漏洞多多,却是一脚踩痛了儒家的鸡眼 /069
除非掉进井里,还得爱有商量 /072
七 走东门,进西屋;打左灯,向右转
以利说义,正是墨家高明深刻的地方 /078
墨子的三个办法,两个不靠谱,一个有问题 /082
不要简单地分什么“左派”“右派”,左右是会相互转化的 /085
八 从君权到民权
孟子认为,君主不合格,人民就有权革命 /091
作为“官方”改革者,孟子是走得最远的 /095
从君权到民权,其实是逻辑的必然 /098
九 从平等到专制
墨子的主张,名为“民主”,实为“专制” /104
建设“人间天堂”的结果,可能是“人间地狱” /107
理想应该也可以实施,但不能强加于人,更不能强制推行 /111
十 一毛不拔救天下
只有人人“一毛不拔”,世界才有救 /117
杨朱的主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120
实现“天下为公”,不能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 /124
十一 这世界该交给谁
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拯救和寄托的 /130
把自己看得比天下还重,就可以托付天下 /134
越是想救治天下,就越不能把天下交给他 /137
十二 不折腾,才有救
天下大乱,就因为折腾 /142
折腾,是因为既自以为是又自作多情 /146
最好的治理就是不治理,最好的领导一定看不见 /149
十三 你的笑容已泛黄
误入歧途的人,走得越远,就越找不着北 /155
最好的时代,最好的社会,最好的人,都像婴儿 /159
后退没出路,道家有道理 /163
十四 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梦想
三家“坐而论道”,法家“横行霸道” /168
诸子之争,缘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梦想” /172
法家的“霸道”,其实就是“中央集权之道” /175
十五 “两面”与“三刀”
掌牢赏罚之权,用好、用活、用够、用足 /181
君主集权,平治天下,首先得有权势 /185
明用法,暗用术,两手都要硬 /189
十六 鸡蛋里面也有骨头
法家是最成功的,也是问题最大的 /194
看出“制度比人可靠”,是法家的深刻之处 /198
韩非的“法治三原则”,也应该抽象继承 /201
十七 人性是个大问题
救世先救人,救人先救心,所以人性是问题 /207
孟子的“人性向善”,为仁义道德提供了人性的依据 /211
荀子的“人性有恶”,为礼乐制度提供了人性的依据 /214
十八 德治还是法治
韩非“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动声色地说出了人性中的恶 /220
利害与善恶,不过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说法 /223
以法治国,以德育人,也许能行 /227
十九 相信无尽的力量
从“亲亲之爱”出发,就可以“让世界充满爱” /233
传播和推行“忠恕之道”,将有利于实现世界和平 /237
有“恻隐之心”做底线,就能建立完整的道德体系 /240
二十 仗义岂能无反顾
滥杀无辜是“不仁”,该杀不杀是“不义” /246
义是一柄双刃剑,必须反思、清理和界定 /250
只有立足人性,才能高举义旗 /253
二十一 若为自由故
真实而自由,是庄子的社会理想和人生追求 /259
只要主张真实和自由,就一定会主张宽容 /263
充当“正义斗士”,可能变成“卫道士”,甚至“杀人犯” /266
二十二 让我们荡起双桨
面对先秦诸子,不妨“要什么就是什么,喜欢谁就是谁” /272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根本区别,就在人权 /276
科学、民主、法治,是我们今天的救世之道和强国之道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