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作者:陈寿(233—297) 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好学,师事谯周,在蜀汉为观阁令史,因不愿屈事宦官黄皓,屡遭谴黜。入晋,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他搜集三国时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书以三国并列,亦属创例。裴松之(372—451) 南朝宋史学家。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曾任国子博士、永嘉太守等职。奉宋文帝命注《三国志》。他博采群书一百四十余种,作补缺、备异、惩妄、论辨,开创注史新例;注文丰富,超过本书数倍,保存有大量古代史籍的佚文。书成于元嘉六年(429年)。与裴骃、裴子野号称“三裴”。 今注今译团队:审阅把关:曲柄睿,师从著名秦汉史学家王子今教授攻读秦汉史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魏书译注者:黄宁宁:江苏沛县人,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自幼喜爱文史,先后就读于中南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现任职于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从事历史学的教学与研究。蜀书译注者:刘光,山西运城人,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先秦史、古文字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出版专著2部,在《江海学刊》《史学集刊》《出土文献》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吴书译注者:吴南泽,历史学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政治文化、学术史及文献整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