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柳诒徵与南高治史风尚的形成 25
第一节 柳诒徵的生平及其学术27
第二节 清末民初师范教育的发展 54
第三节 江浙学风和江南藏书业的发展 63
第四节 反传统思想及中西文化调和论的出现 75
第五节 南高留美教员与西方学术思想的传入 89
第二章 南高史学系的成立与发展(1915—1925) 107
第一节 南高史学部的成立 108
第二节 南高史学部的课程 113
第三节 南高史学系学生概况 124
第四节 史地研究会及《史地学报》 128
第五节 学衡社与《学衡》杂志 135
第三章 南高史学者的分合关系(1926—1931) 141
第一节 《史学与地学》的出版 142
第二节 中大史学系成立及《史学杂志》的创办 148
第三节 《史学杂志》的内容 164
第四节 南高史学系出版物的流通及其特色166
第四章 柳诒徵的史学观点及其治史方法 177第一节 以礼为中心的史观 178
第二节 通史及“通则”“独造”的文化史观 193
第三节 信古的史观及反疑古史学 203
第四节 地方史及史地学的提倡 212
第五节 致用的考证方法 219
第五章 南高史学的继承与发扬
——缪凤林、郑鹤声、陈训慈、张其昀等人的史学研究 233
第一节 缪凤林的中国通史及中国礼俗史研究 237
第二节 郑鹤声的中国史学史及历史教育研究 257
第三节 陈训慈的地方学术史及中西史学研究 270
第四节 张其昀的人文地理学和地理教育学 282
第五节 其他从事史地学研究的南高学生 293
结论 310
附录一 1915—1923 年南高国文史地部教员表 321
附录二 南高史学工作者在《史地学报》发表论文数目表 323
附录三 南高史学工作者在《史学与地学》发表论文数目表 326
附录四 南高史学工作者在《史学杂志》发表论文数目表 327
附录五 国立中央大学的源流与变迁简表 328附录六 南高史学工作者大事年表 330
附录七 南高文史地部教员及学生照片(1923年) 332
参考书目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