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平天下:曾国藩的暮年雄心

平天下:曾国藩的暮年雄心

平天下:曾国藩的暮年雄心

定 价:¥88.00

作 者: 周禄丰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3820972 出版时间: 2024-08-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2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安庆之战后,曾国藩总督两江,指挥清军与太平天国进行最后决战。曾国荃胆大心细,率军直捣金陵,逼迫洪秀全将攻打上海的李秀成调回,从而进入战略防御。湘军逐渐掌握战争主动,经过浴血奋战,最终拿下“天下第一功”——克复金陵,彻底消灭太平天国。打下天京,曾国藩步入人生巅峰。为了保全身家性命,他主动裁军、勒令弟弟养病,处处谦恭退让。曾国藩的急流勇退,反而招来朝廷的种种刁难和打压,多次提出辞呈却不被允许,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在剿捻战事中,曾国藩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策略被朝廷斥责“畏敌不前”,遂坚辞主帅,重返两江。在两江总督任上,他得以施展治民理政抱负: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开科取士、整顿盐务,江南地区得以迅速恢复元气。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积极发展洋务,致力于将传统儒学与现代科学相融通。就在曾国藩致力于“平天下”的理想时,天津教案的爆发迫使他卷入了这场名誉丧尽、劳而无功的纠纷之中。曾氏以自己半生清誉换来屈辱和局,保住了朝廷的脸面。喘息未定,又被朝廷推入“刺马案”的漩涡之中。而这,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精力,赔光了最后的颜面。曾国藩不怕死,怕的是“大事不成”,他在人生最后几年里,出版《几何原本》,派遣留美幼童,发展近代科技,以残躯竭力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转向,展现了传统儒生“平天下”的最后倔强!

作者简介

  周禄丰,长郡中学历史教师,长期深耕湖湘文化、中国近代史,著作有《通天之路:太平天国往事》、《战安庆》等。

图书目录

序    章    001
一   入主安庆    001
二   英王陨落   007
三   绝望的上海    010
 
一 、李秀成的胜负手   019
一   东方繁华地   019
二   洋枪洋炮   028
三   李秀成的无奈   033
四    曾国荃蛮破珍珑局   039
五   孤注一掷   047
 
二 、乱    战   057
一   主客之势异也   057
二   李秀成的踌躇   061
三   血战雨花台  064
 
 
三 、李鸿章的毕业大考   078
一   投奔曾国藩   078
二   郁郁不得志   083
三   土包子进城   085
四   千头万绪   090
五   荆棘中周旋   093
六   强龙力压地头蛇   098
七   郭嵩焘出山     101
八    图穷匕见    103
 
四 、燃烧的长江    109
一   忧谗畏讥    109
二   乱起苏南     115
三   仓皇北进     117
四   鏖战包村     121
五   左宗棠占据浙江    126
 
五 、洪秀全的天京岁月     131
一   受惊的天王     131
二   树倒猢狲散    135
三   天王的发迹史    139
四   洪秀全式“ 人间天国 ”   143
五  “ 克里斯玛 ” 统治的衰落     148
 
六 、潮过金陵落叶秋    157
一   打虎亲兄弟    157
 
 
二   奏折中的“ 关窍 ”    161
三   与人斗 , 其累无穷    164
四    曾国荃的“ 吞象 ” 之苦   169
五   李鸿章隔岸观火    174
六   可望不可即的胜利    178
七   李秀成绝地突围    183
 
七 、当曾国藩遇上李秀成    187
一   虎落平阳    187
二   英雄相惜    192
三  《 李秀成自述》 之谜     196
四   历史的底色   205
 
八 、倚天照海花无数    210
一   真假李秀成   210
二    曾国藩为何没有“ 黄袍加身”?      214
三    曾国藩的志向与忧思   220
四    自毁干城更受欺  224
 
九 、乱世功名尤为难处   232
一    曾左绝交“ 双簧 ”  232
二  “ 肃党 ”还是“ 恭党”?       237
三   诡异的兵变   250
 
十 、北方的大地   255
一   从“ 捻党 ” 到“ 捻军 ”     255
二   捻军战力的爆发  259
三   骄兵必败  265
 
十一 、剿捻无功之人   273
一    曾国藩无奈返场   273
二    围追堵截 ,  防不胜防  276
三   战术迭代 , 将士用命   283
四   朝堂背刺 , 功亏一篑   288
五    曾国荃狠斗官文  292
六   坚辞主帅 , 重返两江   297
 
十二 、两江总督在金陵    301
一   循吏治民 , 取法中庸   301
二   轻徭薄赋 , 开科取士   305
三   整顿盐务 , 稳定财政    311
四   刊刻书籍 , 振兴文教   317
 
十三 、从湘淮瓜代到湘淮互制       324
一   湘淮互斗 , 鲍超落难  324
二   朝廷与督抚的博弈  329
三   重建中央军的失败  336
 
十四 、曾国藩办洋务   343
一   不迷信洋枪  343
二   只做不说的实干家  348
三   倔强的老儒生  356
 
 
十五 、天津教案   360
一   总督直隶 , 身心俱损   360
二   东西文化碰撞出的新问题  363
三    曾国藩舍命救场  368
四   屈辱的和局   374
五   稀里糊涂的胜利   381
 
十六 、曾国藩乱判刺马案   389
一   离奇的案情   389
二   漏洞百出的结案  392
三   可疑的审案人   395
四   案情的戏剧化发展   397
五   扑朔迷离的幕后主使   400
六   马新贻的真正“ 使命 ”  410
七   案件真相的推测  414
 
终章 : 英雄的黎明   420
一   一事无成 ,  以待来者   420
二   匆匆谢幕 , 忧患始终   430
三   人间一股英雄气  436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