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巾起义 /1
1.时代背景 /1
2.太平道 /5
3.起义和失败 /8
二、董卓之乱 /14
1.最后一次宦官外戚斗争 /14
2.董卓和东方兵起/18
3.董卓被杀,关中残破/23
三、曹、袁争胜/28
1.曹操、袁绍出身/28
2.挟天子而令诸侯 /31
3.曹操屯田许下/35
4.袁绍坐失良机/37
四、官渡之战 /43
1.时人对胜败的预估/43
2.官渡之战的序幕 /45
3.官渡主力决战 /49
4.曹操扫平河北 /54
五、赤壁之战一三分形势初现/58
1.战前形势 /58
2.孙、刘联合 /70
3.赤壁之战,瓜分荆州/75
六、曹操取关中/80
七、刘备取益州/87
1.刘璋仁弱 /87
2.刘备入川 /90
3.刘备夺取益州 /93
八、曹、刘争汉中/99
1.张鲁的政教合一统治/99
2.曹操占有汉中 /101
3.刘备夺取汉中/103
九、孙、曹争淮南/107
十、孙、刘争荆州/116
1.孙、刘必争之地 /116
2.吕蒙施计袭取荆州/120
3.夷陵之战 /129
十一、三国鼎立/134
十二、魏国社会和政治/144
1.自然经济 /144
2.屯田、客、士家 /151
3.豪族、依附民 /161
4.宽与猛的政治/167
十三、吴国社会和政治/176
1.开发江南 /176
2.世代领兵 /188
3.豪族强宗 /194
4.政治悲剧 /197
十四、诸葛亮治蜀和南征北战/210
1.诸葛亮治蜀 /210
2.征南中 /218
3.北伐 /227
4.蜀汉儒学 /238
十五、建安文学/243
1.时代和传统/243
2.《为焦仲卿妻作》和蔡文姬《悲愤诗》/245
3.曹氏父子 /251
4.建安七子 /255
十六、司马懿夺权/258
1.起家、托孤 /258
2.政变、夺权 /265
3.司马氏夺权的社会基础 /277
十七、曹氏、司马氏的血腥斗争/283
1.杀李丰、夏侯玄,废齐王芳/283
2.丗丘俭起兵淮南 /286
3.诸葛诞起兵淮南 /291
4.杀魏帝高贵乡公/299
十八、玄学的兴起/303
1.由儒到玄 /303
2.何晏和王弼 /308
3.嵇康和阮籍 /312
十九、蜀汉的灭亡 /320
1.蜀汉后期/320
2.钟会、邓艾灭蜀 /327
二十、孙吴的灭亡/337
1.孙皓的残暴 /337
2.晋灭吴,三国一统/340
后论/350
附录/354
参考书目
/368
后记/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