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季羡林)
前言
第一章 归义军大事纪年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 归义军大事纪年
第二节 敦煌地区的改元与纪年
第二章 归义军历任节度使的卒立世系舆称号
第一节 张议潮(85工-867)
第二节 张淮深(867-890)
第三节 张淮鼎(890-892)
第四节 索勳(892-894)
第五节 张承奉(894-910)
第六节 曹仁贵(议金)(914-935)
第七节 曹元德(935-939)
第八节 曹元深(939-944)
第九节 曹元忠(944-974)
第十节 曹延恭(974-976)
第十一节 曹延禄(976-1002)结语
第三章 归义军的创立与发展
第一节 从沙州起义到收复凉州
第二节 唐朝的河陇经营及其与张议潮的矛盾
第三节 归义军势力臻於极盛和唐朝的措置
第四章 张淮深代守归义及其与唐中央朝廷之关系
第一节 P.2044V《文范》记事考辨
第二节 史籍中“河西”概念的演变
第三节 张淮深与唐朝之关系
第五章 李氏家族执政始末
第一节 《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所记减索勳事
第二节 长史、司马实掌政权
第三节 李氏家族由盛而衰
第六章 金山国的建立与灭亡
第一节 建国年代
第二节 建国时的内外形势
第三节 与甘州回鹘的战争厂
第七章 曹议金与曹氏归义军政权基础
第一节 由曹仁裕(良才)事迹证曹仁贵即曹议金
第二节 曹议金的通使後梁与莫高窟第98窟的兴建
第三节 从第98窟供养人题记看曹氏政权基础
第八章 曹氏归义军与中原的文化交往
第一节 五台山文殊信仰的传人敦煌
第二节 “新样文殊”像的来历
第三节 五台山文殊信仰的西渐
第九章 归义军时代的敦煌佛教舆佛教界
第一节 归义军佛教的来源
第二节 九、十世纪敦煌佛教的盛衰
第三节 河西都僧统的在位年代
第十章 归义军与甘州回鹘之关系
第一节 张氏归义军与河西回鹘的争斗
第二节 曹议金与回鹘的联姻及其亲征甘州之役
第三节 归义军与甘州回鹊的交往及其通使中原
第十一章 归义军舆西州回鹃之关系
第一节 回鹘西迁後天山东部的形势
第二节 伊州的易手
第三节 金山国的努力与失败
第四节 曹氏归义军与西州回鹘的文化交往
附录 敦煌写本《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校考
本书所引敦煌文献编号索引
再版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