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正说科举

正说科举

正说科举

定 价:¥49.00

作 者: 刘海峰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14296559 出版时间: 2024-12-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对我们先民发明的科举制作出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纠正以往的反说与戏说,使读者了解科举不仅有其局限和弊端,也有其长期存在的原因与价值。科举与中国1300年间大部分精英人物和所有地区密切相关,科举不仅造成了“范进”和“孔乙己”一类的儒生,而且也选拔了包拯和林则徐这样的政治人才,以及韩愈、朱熹和蔡元培这样的教育人才;既有吴敬梓和蒲松龄这样的科场失意者,更有白居易和苏轼这样的科场成功者。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存在,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在一定意义上说,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国人需要纠正以往对科举制的偏见,还历史本来面目。

作者简介

  刘海峰,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度),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八届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科举学与高考改革、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已出版著作38部,其中个人著作有《科举学导论》《高考改革论》《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研究》《学术之美 海峰随笔》《刘海峰演讲录》等14部。获部省级一等奖11次、二等奖8次,其中包括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3次、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1次、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次。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图书目录

引言  “科举,非恶制也”  001
一、 科举为国家“抡才大典”  003
二、 化解对科举制的偏见  006
三、 世界文明史上的独创  010
第一章  从反说到正说  015
一、 反说科举  017
二、 戏说科举  024
三、 以偏概全之说  032
四、 平反论的由来  036
五、 还原历史真相  043
第二章  科举评价的误区  051
一、 “科举无法选拔真才”  053
二、 “科举考试并不公平”  060
三、 “科举导致官场腐败”  066
四、 “科举造成官本位体制”  072
五、 “科举考试内容脱离实际”  074
六、 “科举造成中国科技落后”  081
第三章  为科举正名  089
一、 科举不属于专制体制  091
二、 科举并非愚民的政策  095
三、 科举并非没有社会流动  103
四、 科举并不阻碍文学发展  108
五、 考试作弊并非科举制黑暗  115
六、 女性无权应考非科举之罪  119
第四章  正说科举之原因  123
一、 全面研究的结论  125
二、 论从史出的必然  129
三、 知今通古的反思  132
四、 时空距离的因素  139
五、 文化复兴的背景  144
第五章  科举制的千秋功罪  149
一、 维护统一与压抑个性  151
二、 贤能治国与做官第一  155
三、 促进向学与片面应试  161
四、 普及文化与不重科技  166
五、 及第争先与人累科举  174
第六章  东亚科举文化圈  179
一、 宾贡进士怀柔远人  181
二、 日本最早仿行科举  186
三、 韩国在中国域外实行科举最久  194
四、 越南最晚废止科举  202
第七章  科举西传及其影响  209
一、 科举西传说的由来  211
二、 英法美文官考试对科举的借鉴  217
三、 科举西传说的确立  231
四、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38
结语  “科举”不应是贬义词  247
一、 一个含义丰富的词语  249
二、 沉舟侧畔千帆过  253
三、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存在  257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