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 1)
上篇 唐宋乡村控制问题
一 唐宋时期从“村坊制”到“城乡交相生养” (3)
( 一 ) 村坊制因缘考略 (4)
(二)“城乡相分”的两条依据 (9)
(三)“城乡交相生养” (14)
结 语 (18)
二 隋唐五代宋初由乡官到户役 (19)
( 一 ) 隋至唐初乡官制的式微 (19)
( 二 ) 乡野居民的村落化与乡治方式的变迁 (31)
( 三 ) 户役制与富户乡治责任的强化 (33)
结 语 (39)
三 隋唐五代宋初国家对乡村控制权的争夺 (40)
( 一 ) 从隋罢郡说起 (41)
( 二 )唐代“道”由“军控区”变“监察区”引出的
问题 (46)
( 三 ) 安史乱后乡村控制的多元支配及其终结 (50)
四 汉唐时期的父老与乡村控制 (58)
( 一 ) 两汉乡村从父老支配到豪族逞雄 (64)
( 二 ) 隋唐乡村的长正专控与父老参政 (71)
五 唐代乡职人员的动态分析 (83)
( 一 )耆老、乡长和里正之动态关系 (83)
( 二 ) 村的行政化与村正的设立 (105)
下篇 宋代乡村户问题
一 宋代乡村户题解 (125)
二 宋代乡村户之生活程度 (134)
( 一 ) 宋代经济发展水平同国内、国际的横纵向比较 (135)
( 二 ) 宋代乡村户生活程度概述 (138)
( 三 ) 宋代乡村第三等户和当代农民的相关分析 (151)
三 宋代乡村的文化教育与意识形态 (155)
( 一 ) 乡村的文化教育 (155)
( 二 ) 乡村民众的意识形态 (171)
四 宋代农民与国家 (183)
( 一 ) 豪民与官吏勾结对国家的内耗性分析 (186)
( 二 ) 宋代国家政权的无根基性分析 (201)
( 三 ) 国家与农民利益的对立性分析 (213)
五 宋代乡村纠纷析议 (230)
附录一 宋代饮食结构的空间实态 (249)
附录二 唐宋乡治组织变迁论因 (262)
附录三 范仲淹的家国情怀:对宋代出身基层的
士大夫精神世界的探寻(之一) (273)
主要参考文献 (281)
后 记 (294)
再版后记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