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语言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民族学家,是中国西夏学的奠基者。1927年,先生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赵元任、陈寅恪等著名学者。1929年毕业后赴法、英、德等国学习研究语言学、中亚史语学、印欧语比较语言学及汉学等,回国后历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法大学教授,燕京大学语言学教授和中国大学文学院研究院导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教授,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中国民族研究学会常务委员,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和北京市语言学会顾问等职务。王静如先生一生著述丰富、建树颇多。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西夏语言文字的研究方面。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西夏文时,使用了比较语言学的方法,研究、释读了一批西夏文佛经,出版《西夏研究》共三辑,所得成果令学界瞩目。这三部书对西夏语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与论述,对西夏语音中的尾鼻音和浊辅音、鼻冠音等作出了科学论断;系统研究并详细论述了西夏文的佛经雕版;逐字对译了4部西夏文佛经,并列有汉、藏两种文字对照;反驳了美国学者的学说,评述了苏联学者的观点。1936年,王静如因这三部书获得有汉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儒莲奖”,他是中国个人获得此奖金的第一位学者。先生在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时,主要从事西夏学、汉语音韵学、民族学等方面的研究,其成果至今仍被作为西夏学研究的基础性文献,其踏实严谨的学术态度也影响了一批后来者,为中国西夏学的发展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是名副其实的“西夏学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