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十九世纪德国史:组建德意志邦联(第二卷)

十九世纪德国史:组建德意志邦联(第二卷)

十九世纪德国史:组建德意志邦联(第二卷)

定 价:¥178.00

作 者: (德)海因里希·冯·特赖奇克 著 李娟 译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2685766 出版时间: 2024-12-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德国历史学家海因里希·冯·特赖奇克最重要的著作《十九世纪德国史》,一部名扬四海的伟大作品。英译者指出:“这部著作不需要费尽周折才能获得声望,它生来著名。它不断再版,在德国获得的敬意或许时至今日都无人出其右。1879年出版第1卷,此后16年中又相继出版4卷。整部著作共5卷,从《威斯特伐利亚》一路讲到欧洲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夕,对进入19世纪以后德国发生的各个重大历史事件都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受狂热的沙文主义和“大日耳曼主义”思想的支配,极力推崇普鲁士的专制政体,鼓吹普鲁士在德意志各邦中的领导地位和由它武力统一全德意志的“历史必然性”。另外,在材料安排和行文上,也似嫌松散、零乱。尽管如此,全书风格雄劲,叙述有力,刻画人物富于技巧,从而使19世纪初期德国这段不太引人注意的历史,显得内容充实而重要。 本书是第二卷。主题为“组建德意志邦联”,叙述了从1816年维也纳和会到1819年德意志邦联的建立的历史进程,详细论述了南德宪法纷争、图林根的文化-政治运动以及关税同盟的建立,至于北德各方的情况将在第三卷中阐述。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在神圣罗马帝国废墟上的德意志邦联内部各股势力不断彼此争斗,普鲁士内部也在建立宪政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分歧。这种局面的出现,一方面意味着国家统一之路很漫长,而特赖奇克认为这主要归咎于奥地利和西南德意志的自由主义思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的半个世纪,德意志国家从专制主义向宪政制度的痛苦转型过程。在本卷中,特赖奇克对维也纳会议的描写堪称精彩,对当时主要学术研究风潮以及知识分子的点评都颇值得玩味,更为我们了解南德诸国的政治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作者简介

  作者H.冯·特赖奇克(Heinvich Von Treitschke 1834—1896),德国历史学家、政论家,普鲁士学派主要代表之一。 积极主张把学术和政治结合起来,积极支持俾斯麦的内、外政策,坚持以史学研究来推进德意志的统一事业,颂扬普鲁士的武力统一政策;仇视法国大革命,反对社会主义,鼓吹种族主义、沙文主义;力主对外扩张,建立一个能够争夺世界霸权的强大的君主制国家。著有《十九世纪德国史》(五卷本)、《政治学》、《普鲁士主义的起源》等。 生于德累斯顿一高级军官家庭,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波恩大学读书,深受普鲁士历史学派之父达尔曼的影响,并奉其为师。从1858年起,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弗赖堡大学、基尔大学、论德尔堡大学和柏林大学任教,把讲台当作政治论坛,鼓吹由普鲁士王朝用武力统一德意志民族。1866—1889年任《普鲁士年鉴》杂志编辑。1871—1888年为帝国议会议员。1886年起成为普鲁士王家史官。1895年成为柏林科学院院士。1896年4月28日病死于柏林。 译者:李娟,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近代西方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现任教于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图书目录

德文本序言
英译本序言(1916)
第一章 维也纳会议
第二章 佳姻庄战役
第三章 和平初年的思潮
第四章 邦联议会召开
第五章 重建普鲁士
第六章 南德宪法之争
第七章 学生团体
第八章 亚琛会议
第九章 《卡尔斯巴德决议》
第十章 普鲁士宫廷的气氛变化
附录1.阿恩特和弗雷德
附录2.布吕歇尔论列日叛乱
附录3 《特普利兹协议》
附录4.哈登贝格的宪法计划
附录5.哈登贝格论18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