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研究》(第六辑)延续本刊一贯风格,主体部分依旧是古文注解与翻译。所录七篇文献,均首次被翻译成汉语,时间横跨中世纪多个历史时期,涉及中古西欧的多个核心地区。除译文外,译者亦提供了与翻译文本密切相关的历史背景、研究综述、版本源流、思想导读及评介注释等内容,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翻译的学术价值。译文之外,本辑亦收录了五篇专题研究文章和五篇书评。其中,《论“天文学家”所著〈皇帝路易传〉》深入探讨了《皇帝路易传》的作者、成书、叙事内容、特点及其史学价值,可与本辑所录《皇帝路易传》的节选译文互相参照。《7世纪罗马教会的“近东化”——基于罗马流行之希腊语书籍的考察》从新审视并解读了6—7世纪罗马流行之希腊语文献的近东来源。《“自我史”中的雅克·勒高夫——基于自传性文本的学术生涯梳理》用轻松但不乏学术反思的笔调,为读者梳理了这位法国中世纪史学界巨擘的求学、治学之路。《“独立”与“多方位”——20世纪80年代希腊泛希社运政府的外交政策》首次向中文读者介绍了希腊的重要政党“泛希社运”。该党独立、务实、多方位的外交政策为现代希腊国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创造出独特的外交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