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文物考古加速器质谱14C测年研究:夏商周时期考古遗址与殷墟甲骨测年

加速器质谱14C测年研究:夏商周时期考古遗址与殷墟甲骨测年

加速器质谱14C测年研究:夏商周时期考古遗址与殷墟甲骨测年

定 价:¥119.00

作 者: 郭之虞,原思训,吴小红,刘克新 编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1353752 出版时间: 2024-10-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碳14测年的原理与方法,加速器质谱的原理及其用于碳14测年的测量本底、分馏效应和测量方法,测年样品的前处理与化学制备,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的测量误差、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系列样品碳14年龄校正的贝叶斯方法及其模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夏代、商代和西周十几个重要遗址的加速器质谱碳14年代测定,以及殷墟甲骨的加速器质谱碳14年代测定。本书还对碳14年代测定数据的可靠性、使用贝叶斯方法进行系列样品年代校正中先验条件及各种因素对校正结果的影响、从加速器质谱碳14年代测定结果看夏商西周各文化分期的考古年代框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书适合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及对相关内容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郭之虞曾任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所长、重离子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核科学与核技术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加速器物理与技术及现代核分析技术的研究,多年来致力于加速器质谱学及其交叉学科应用的研究,近年来又开展了低能强流质子加速器的研究。1996年后参加“夏商周断代工程”,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把我国加速器质谱14C测年的精度提高到好于0.5%的水平,近年来发表文章50余篇,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学术兼职:中国核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粒子加速器分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第四纪年代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国家973项目“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专家组成员。获奖情况:1995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6 全国普通高校部级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998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奖一等奖;2001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成果;2001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原思训1973年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考古文博学院)。1975年与陈铁梅、原思训合作建立国内第一个液体闪烁法14C年代实验室,主要负责测量仪器的研制工作,该方法在全国考古、环保、地质学界得到广泛应用。合作开设现代科技在考古上的应用课程。参与不平衡铀系年代实验室的建设,并于1980年建成。1982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后任技术室主任。1984年后,设计建立先进的电化教室等。1986年,“液体闪烁法14C年代测定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北京大学科技成果三等奖。主要合著有《液体闪烁法碳 年代测定工作初步报告》《碳十四年代测定报告(四)—河姆渡遗址年代的测定与讨论》《桂林地区几个溶洞化学沉积物的 C年代测定及讨论》《许家窑遗址哺乳动物化石的铀子系法年代测定》等。吴小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室主任,国家考古与第四纪年代学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分析和科技考古。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刘克新1985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1992.8 —1994.7为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讲师,1994.8 —2001.4为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副教授,1996.1—1998.2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系访问学者,2001.8至今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图书目录

暂缺《加速器质谱14C测年研究:夏商周时期考古遗址与殷墟甲骨测年》目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