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传记人文学家、社会学家近代思想流派与代表人物(杨天石文集 肆)

近代思想流派与代表人物(杨天石文集 肆)

近代思想流派与代表人物(杨天石文集 肆)

定 价:¥138.00

作 者: 杨天石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73020222 出版时间: 2025-02-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卷收录作者社会思潮研究及一些文化大师的专题研究,主要从思想史的角度展现了百年前近代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中知识分子思想的变化与革新,再现了那一代人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不朽岁月。本书重点梳理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儒学的看法、戊戌维新以来的“国民国家”思想、文艺思想变化等,涉及黄遵宪、鲁迅、钱玄同、章太炎、张继等数十位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深刻揭示了近代思想变化的内核、缘由、过程、成就、不足等。 最后附录了作者杨天石先生这一横跨文史哲三界大家的研究历程和研究心得。

作者简介

  杨天石 ,男,1936年生,江苏泰州兴化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尤长于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等著作二十余种。

图书目录

目 录
 
“考证确凿”与思想的力量 雷颐
一  近代思潮
儒学在近代中国 3
戊戌维新以来的“国民国家”思想 15
一、清末天赋人权思想的输入与“国民国家”思想的萌生 15
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6
三、陈独秀的“国民政治”与李大钊的“唯民主义” 21
四、胡适、罗隆基的人权思想 22
五、邓演达等第三党的“平民政权” 26
六、民盟等中间党派提倡的“中国型民主” 27
七、中共的“真正民主共和国”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主张 29
八、尾语 33
邹容自贬《革命军》 34
苏、陈译本《惨世界》与中国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潮 37
一、既是译作,又是革命宣传品 37
二、为什么选中了雨果及其《悲惨世界》 43
三、苏、陈译本《惨世界》在中国近代革命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 47
章太炎为何要砸拿破仑与华盛顿的头 52
托尔斯泰《致一个中国人的信》 55
中国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张继 58
《天义报》《衡报》对“社会主义讲习会”活动的报道 61
论《天义报》刘师培等人的无政府主义 67
一、绝望于民族民主革命 67
二、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又攻击马克思主义 73
三、“完全平等”的无政府乌托邦 75
四、以“劳民”为革命动力 82
五、被吹胀了的“男女革命”论 87
六、歌颂中国封建社会 90
七、必须善于识别并抛弃各种高调 94
刘师培的平均奇想 96
刘师培的“水灾共产主义” 99
论辛亥革命前的国粹主义思潮 103
一、三种国粹主义思潮 104
二、《国粹学报》诸人与章炳麟的国粹主义思想 107
三、《国粹学报》诸人思想中的合理内核与局限 111
四、国粹主义思潮窒息近代革命文化人的创造活力 117
五、国粹主义思潮的复古性质及其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命运 120
六、毛泽东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及其对发展民族新文化的期待 122
陈独秀组织对泰戈尔的“围攻” 124
—近世名人未刊函电过眼录
二  文艺思想研究
冯桂芬对桐城派古文的批判与冲击 131
黄遵宪厚“今”重“我”的文学思想 137
一、接受“善变”的表扬 138
二、“别创诗界”的理想 140
三、“新派诗”与“新体诗” 143
邓实与湖海有用文会 146
三  黄遵宪论丛
海外偏留文字缘 157
读黄遵宪致王韬手札 160
一、向维新派转化 162
二、讨论琉球问题 166
三、警惕沙俄向东方扩张 170
四、函件价值 174
黄遵宪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176
一、黄遵宪的生平与思想 176
二、黄遵宪的文学主张 180
三、黄遵宪的诗作 184
黄遵宪传 191
一、亘古未有的“奇变” 192
二、在科举的道路上徘徊 199
三、随使日本 208
四、在美国 218
五、编写《日本国志》 227
六、从伦敦到新加坡 236
七、反映民族的深重灾难 244
八、参加“变法”活动 253
九、南归乡居 270
十、生命的最后几年 280
十一、结束语 292
四  鲁迅论丛
释“挤加纳于清风,责三矢于牛入” 297
《中国地质略论》的写作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护矿斗争 301
读《鲁迅〈中国地质略论〉作意辩证》 306
鲁迅早期的几篇作品和《天义报》上署名“独应”的文章 312
越社和南社 316
鲁迅和越社新考 318
附一 :越社成立叙 320
附二 :越社简章 321
“咸与维新”的来历 322
周氏三兄弟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325
—近世名人未刊函电过眼录
读鲁迅与胡适轶札 330
五  钱玄同论丛
钱玄同与胡适 337
“小批评,大捧场” 337
初次相识 341
关于中国小说的讨论 343
《尝试集》及其批评 346
张厚载风波 349
在《新青年》同人的矛盾中 353
整理国故与疑古辨伪 356
为“汉字改革”放炮 360
对溥仪出宫的不同态度 364
同心“驱虎” 366
《钱玄同成仁纪念歌》与《胡适之寿酒米粮库》 368
国难期间 372
“只努力做工,就好像永永不死一样” 374
振兴中国文化的曲折寻求 376
—论辛亥前后至五四时期的钱玄同
一、主张“师古”“复古”“存古” 377
二、一百八十度的方向变化,激烈地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385
三、振兴中国文化的三个方案:“输入”“新作”“改革” 394
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值得警惕的教训 400
论钱玄同思想 402
—以钱玄同未刊日记为主所作的研究
一、无政府主义 402
二、反传统思想 405
三、欧化思想 410
四、自由主义思想 414
五、整理国故思想 417
六、文学革命、汉字革命思想 422
七、既要倡导改革,扶植新芽,又要防止偏激、过当 425
汉字“横行”与钱玄同 428
钱玄同自揭老底 431
潘汉年与钱玄同 434
—近世名人未刊函电过眼录
《钱玄同日记》(整理本)前言 441
六  胡适论丛
溥仪出宫、胡适抗议及其论辩 451
《醒世姻缘传》与胡适的“离婚”观 456
—近世名人未刊函电过眼录
跋胡适、陈寅恪墨迹 461
胡适撰写的一篇白话碑文 465
胡适与杨杏佛 468
一、异国唱和的诗友 468
二、“君作游天龙,吾为笼内鸡” 476
三、分道翱翔中的相互关怀与支持 480
四、争取“庚款”中出现的分歧 484
五、分歧的加深 487
六、射向胡适的一箭 491
七、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中 493
八、对于杨杏佛之死的评论 497
胡适与陈光甫 500
一、早期交往 500
二、共同争取美援 503
三、相互间的信任与支持 506
四、再次联手争取美援 511
五、胡适动员陈光甫出山 516
六、晚年的接触 523
蒋介石与晚年胡适 526
一、胡适流亡美国,接到流亡台湾的蒋介石信函 526
二、胡适支持雷震创办《自由中国》半月刊,
  主张“用负责态度批评实际政治” 532
三、胡适向国民党“七全大会”提出五点希望 535
四、胡适回台,向蒋介石提出“逆耳”之言 538
五、胡适选举蒋介石为“第二任总统” 540
六、胡适为蒋介石祝寿惹祸 545
七、蒋介石称赞胡适“品德高尚”,胡适直言“总统”错误,
  蒋介石在日记中指斥胡适为“妄人” 550
八、胡适反对修订出版法,蒋介石认为“胡适荒谬言行,
  最为害国”,将其视为“反党分子” 557
九、在蒋介石心目中,胡适由“妄人”“无赖政客”,
  升级为“反动敌人” 561
十、提倡思想自由,反对文化专制,拒当“孔孟学会”发起人 563
十一、胡适始而坚决反对蒋介石“三连任”,终于缄默不言 566
十二、雷震等人筹组“反对党”与胡适的“反对” 573
十三、雷震被捕、判刑与胡适的“大失望” 575
十四、胡适以不谈雷震为条件会见蒋介石,
  要求给予组织新党的人士以“雅量” 581 蒋介石为胡适“盖棺论定” 584 附录
我和民国史研究 591
初涉学术之途—研究中国文学 591
探求天人之道—研究中国哲学 593
三迁乃至归宿—研究民国历史 595
民国史之外 601
我的历史追求 604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