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江南烟雨蕴芳华/ 001
刘家有女似彤霞 / 003
烽火中辗转求学 / 006
青葱岁月憧憬医学梦想 / 013
在时代变迁中结缘病理 / 018
第二章 京师名门探病理/ 023
老协和的病理系 / 025
走进高师班 / 028
不会做尸检,叫什么病理医生 / 030
座无虚席的临床病理讨论会 / 036
病理教学主要靠“钻” / 042
用上了中国第一本病理学教材 / 045
宝藏教授胡正详 / 048
爱神的降临 / 051
第三章 筚路蓝缕立镃基/ 055
军医大岁月 / 057
重回协和 / 062
风雨磨砺 / 066
白手起家 / 069
从参加甘肃医疗队到1982 年入党 / 080
第四章 火眼金睛辨良恶/ 085
病理差之毫厘,临床谬以千里 / 087
“这个切片已经让刘大夫看过了” / 088
精准、果敢、审慎的“刘氏”风格 / 092
用时间的长度来换取知识的厚度 / 097
“三查五核对”确保病理诊断质量 / 102
完成中国大陆首例艾滋病患者尸检 / 110
第五章 多科协作传佳话 /115
病理医生也应该成为研究型人才 / 117
“刘大夫的工作受到官方赞扬,包括外国专家” / 118
制定了活检胃黏膜病理诊断标准 / 123
参加胰腺协作组,开启胰腺疾病研究之路 / 126
病理就是要和临床紧密结合在一起 / 134
《诊断病理学》:一本不可多得的“武功秘籍” / 138
第六章 守正创新拓疆界 /143
率先在国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辅助诊断 / 145
开创了国内消化系统肿瘤基因研究的先河 / 149
率先建立分子遗传病理实验室 / 154
推动全国第一个分子病理指南发布 / 162
“研究科学的人要浸在科学里,里外渗透,不能分心” / 165
第七章 春风桃李花千树 /171
“只要有一个学生也得认真讲” / 173
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越品越有滋味 / 175
“做科研不能有半点弄虚作假” / 179
“给他们一个好的发展平台比什么都重要” / 182
“遇见刘老师是福分” / 186
“在她手把手的传帮带下,一个个都安心下来了” / 191
从“几粒种子”到“一片森林” / 194
第八章 心系同道助隽功 /199
把杂志工作当成分内工作,不图虚名只求实效 / 201
既有全局性的眼光,又有对微观细节的敏锐洞察力 / 208
“要想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 214
第九章 显微镜下不了情/ 219
“漂亮、干练、精彩、和谐” / 223
“一切均应顺其自然,不能强求” / 225
“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 230
功德堪无量,丰碑驻人间 / 233
尾声:最好的怀念 / 240
附录 /241
刘彤华大事年表 / 242
刘彤华主要论著目录 / 245
后记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