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从山野到军营
一 海城山村
二 初人东北军
三 考取讲武堂
四 在张学良身边
五 热河抗战
六 撤离长城防线
七 北平城防
八 西安事变
九 走向抗日救亡道路
第二章 怒吼的平原
一 一个历史的转折
保卫永定河
激战梅花镇
小樵改编
二 创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
回师北上
打开高阳
路西整训
收编杂色武装
破路和拆城
成立冀中区党委
建立三纵队和冀中军区
成立冀中行署
“黄金时代”
开办抗战学院
知识分子的作用
反摩擦
三 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冀中部队的正规化
贺龙和一二O师
破敌五次“围攻”
白求恩来冀中
再反摩擦
打狗运动
保护麦收和秋收
参加“百团大战”
四 坚持和保卫根据地
反“蚕食”
桑园突围
“冀中一日”
回民支队与马母之死
宗佐历险
战和地道战
三级武装配合作战
革命的两面政策
五 “五一”反“扫荡”
分析和决策
与敌周旋
遭遇
宋庄战斗
掌史战斗
向太行转移
回到晋察冀
铜墙铁壁
粉碎“新国民运动”
第三章 青山汾水
一 调赴晋绥
二 “把敌人挤出去”
三 爆破运动
四 汾阳战斗
五 劳武结合
六 军火自给
七 大生产
八 联防作战
第四章 圣 地
一 陕北风光
二 窑洞生活
三 参加“七大”
四 抗战胜利了
第五章 挺进东北
一 绥远前线
二 在沈阳
三 在西满
四 在哈尔滨
五 转向和平建设的年代
第六章 情系铁道
一 抗美援朝
二 铁路先行
三 到现场去
四 邓小平直接抓铁路
第七章 多修铁路
一 三十万人齐上阵
二 要修路先选线
三 运输是生产力
四 坚强的领导集体
第八章 “文革”前后
一 一场浩劫
二 再去铁道兵
三 看望冀中
第九章 重会张学良
一 漫长的思念
二 张学良离台赴美
三 海峡两岸的信息
四 衔命出访
五 初到旧金山
六 在纽约握手
七 倾心交谈
八 欢腾的家宴
九 到使馆做客
尾声 人生难得老来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