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

史记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史记新注 作者:(汉)司马迁原著


  史记卷五十二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陈抗注译 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1〕其母外妇也,〔2〕曰曹氏。高祖六年,〔3〕立肥为齐王,〔4〕食七十城,〔5〕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6〕【注释】〔1〕“庶男”,庶出的儿子。按封建礼制,非正妻所生之子为庶子。高祖有子八人,刘肥为长,故称“长庶男”。〔2〕“外妇”,旧时指私通之妇。〔3〕“高祖六年”,公元前二○一年。〔4〕“齐”,诸侯王国名,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北部及东部地区。〔5〕“食”,指收取赋税以供使用。〔6〕“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把这一带说齐地方言的百姓都划归齐国,言其封地甚广。一说当时战乱,百姓多外出逃亡。高祖使说齐地方言的百姓都回到齐国去,以充实齐国人口。

  齐王,孝惠帝兄也。〔1〕孝惠帝二年,齐王入朝。惠帝与齐王燕饮,〔2〕亢礼如家人。〔3〕吕太后怒,且诛齐王。〔4〕齐王惧不得脱,乃用其内史勋计,〔5〕献城阳郡,〔6〕以为鲁元公主汤沐邑。〔7〕吕太后喜,乃得辞就国。

  【注释】〔1〕“孝惠帝”,即刘盈,汉高祖太子,在位七年(公元前一九四年至前一八八年)。〔2〕“燕饮”,设宴聚饮。“燕”,通“宴”。〔3〕“亢礼”,以彼此平等的礼节相待。“亢”,音kàng。齐王肥虽为孝惠帝兄,但按封建礼制,齐王当以臣礼侍宴,现以家人之礼相待,故称“亢礼”。《吕太后本纪》称,“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家人”,平民之家。〔4〕“且诛齐王”,指吕后企图用鸩酒毒杀齐王,事详《吕太后本纪》。〔5〕“内史”,诸侯王国官员,秩二千石,职掌政事。“勋”,内史之名,《吕太后本纪》作“士”。〔6〕“城阳郡”,治所莒县(即今山东莒县),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莒具、沂南和蒙阴东部地区。〔7〕“鲁元公主”,汉高祖与吕后之女,吕后元年(公元前一八七年)卒,子张偃受封为鲁王。“汤沐邑”,赋税收入专供其私人生活之用的封邑。《史记·平准书》称,“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汤沐”,浴身洗头。

  悼惠王即位十三年,以惠帝六年卒。子襄立,是为哀王。

  哀王元年,孝惠帝崩,吕太后称制,〔1〕天下事皆决于高后。二年,高后立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2〕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3〕【注释】〔1〕“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执政。自秦始皇以后,只有皇帝的命令才能称为制。〔2〕“郦侯吕台”,吕台为吕后兄子,高祖九年封为郦侯。郦,县名,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北。〔3〕“济南郡”,治所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济南市、章丘、济阳、邹平等县地。“奉邑”,以其地赋税为俸禄的封邑,此指封地。

  哀王三年,其弟章入宿卫于汉,〔1〕吕太后封为朱虚侯,〔2〕以吕禄女妻之。〔3〕后四年,封章弟兴居为东牟侯,〔4〕皆宿卫长安中。〔5〕【注释】〔1〕“宿卫”,值宿警卫。〔2〕“朱虚侯”,朱虚,县名,治所在今山东临朐东南。〔3〕“吕禄”,吕后兄子。吕后元年封为胡陵侯,七年立为赵王。吕后卒,为汉诸大臣捕斩。〔4〕“东牟侯”,东牟,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牟平。〔5〕“长安”,汉都,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哀王八年,高后割齐琅邪郡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1〕【注释】〔1〕“琅邪郡”,治所东武(今山东诸城县),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半岛东南部。“邪”,音yá。“营陵侯”,营陵,县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东南。“刘泽”,刘邦同宗远亲。高祖十一年封为营陵侯,吕后时立为琅邪王。吕后卒,与汉诸大臣共立代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文帝元年徙封为燕王,第二年去世。详见本书《荆燕世家》。

  其明年,赵王友入朝,〔1〕幽死于邸。〔2〕三赵王皆废。〔3〕高后立诸吕为三王,〔4〕擅权用事。

  【注释】〔1〕“赵王友”,高祖之子刘友。高祖十一年立为淮阳王。孝惠帝元年,赵王刘如意被吕后毒死,淮阳王刘友徙封赵王。吕后六年,赵王友也被吕后害死。赵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泜河以南,滏阳河上游和河南内黄、浚县,山东冠县西部地区。〔2〕“幽死”,幽禁致死。“邸”,宅邸,汉代诸侯王为朝见天子而在京城长安设置的住所。吕后七年,因赵王友不爱王后吕氏女,吕氏女进谗于吕后。吕后将友召至长安,发兵围守王邸,不准出入,不给食物,赵王友饿死于王邸中。〔3〕“三赵王”,即赵王刘如意、刘友与刘恢。刘恢于高祖十一年立为梁王。吕后七年正月,赵王友幽死。梁王恢徙封赵王,吕后以吕产之女为其妻。赵王恢在吕氏的监视控制下郁闷已极,于六月自杀。〔4〕“立诸吕为三王”,吕后七年,徙封吕王吕产为梁王,立武信侯吕禄为赵王。八年,立东平侯吕通为燕王。

  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高后燕饮,高后令朱虚侯刘章为酒吏。〔1〕章自请曰:“臣,将种也,〔2〕请得以军法行酒。”〔3〕高后曰:“可。”酒酣,章进饮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4〕若生而为王子,〔5〕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章曰:“深耕穊种,〔6〕立苗欲疏;〔7〕非其种者,锄而去之。”〔8〕吕后默然。顷之,〔9〕诸吕有一人醉,亡酒,〔10〕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太后左右皆大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因罢。自是之后,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益强。

  【注释】〔1〕“酒吏”,古代饮酒有规则,主管其事而监酒劝饮者称为酒吏。〔2〕“将种”,将门子孙。〔3〕“行酒”,监酒劝饮。〔4〕“顾”,念,想来。“而父”,你的父亲。“而”,第二人称代词。〔5〕“若”,第二人称代词,你。〔6〕“穊”,音jì,稠密。《汉书·高五王传》颜师古注曰:“穊种者,言多生子孙也。”〔7〕“立苗欲疏”,《汉书·高五王传》颜师古注曰:“疏立者,四散置之,令为藩辅也。”〔8〕“非其种者,锄而去之”,《汉书·高五王传》颜师古注曰:“以斥诸吕也。”〔9〕“顷之”,不久。〔10〕“亡酒”,从酒席上逃走。

  其明年,高后崩。赵王吕禄为上将军,〔1〕吕王产为相国,〔2〕皆居长安中,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朱虚侯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

  【注释】〔1〕“上将军”,当时最高的武职。〔2〕“相国”,辅佐皇帝总领百官、综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汉惠帝六年,改相国为丞相。高后去世时,陈平正为丞相。此云“吕王产为相国”,相国乃特加之尊号,以提高吕产的身份。

  齐王既闻此计,乃与其舅父驷钧、〔1〕郎中令祝午、〔2〕中尉魏勃阴谋发兵。〔3〕齐相召平闻之,〔4〕乃发卒卫王宫。〔5〕魏勃绐召平曰:〔6〕“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7〕而相君围王,固善。勃请为君将兵卫卫王。”〔8〕召平信之,乃使魏勃将兵围王宫。勃既将兵,使围相府。召平曰:“嗟乎!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9〕乃是也。”遂自杀。于是齐王以驷钧为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悉发国中兵。使祝午东诈琅邪王曰:“吕氏作乱,齐王发兵欲西诛之。齐王自以儿子,年少,不习兵革之事,愿举国委大王。大王自高帝将也,习战事。齐王不敢离兵,使臣请大王幸之临淄见齐王计事,并将齐兵以西平关中之乱。”〔10〕琅邪王信之,以为然,乃驰见齐王。齐王与魏勃等因留琅邪王,而使祝午尽发琅邪国而并将其兵。

  【注释】〔1〕“驷钧”,齐哀王舅父,文帝元年封清郭侯。〔2〕“郎中令”,齐王属官,掌宫殿掖门户,为王之侍卫近臣。〔3〕“中尉”,齐王属官,掌军事。〔4〕“齐相”,齐国丞相,掌统众官。“召”,音sh4o。〔5〕“卫王宫”,禁卫王宫,实即包围王宫,使齐王不能传令发兵。〔6〕“绐”,音d4i,欺骗。〔7〕“虎符”,虎形铜兵符,是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符背有铭文。符分两半,右半留宫中,左半授予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时需持符验合,方能生效。“验”,凭证。〔8〕“兵卫”,担任禁卫的兵卒。〔9〕“道家之言”,道家为当时的学术流派之一,据《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载《论六家要指》,“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应该当机立断的时候,却犹豫不决,就反倒会遭受祸乱。据《后汉书·杨伦传》及《注》,此语出自《黄石公三略》。〔10〕“关中”,函谷关以西秦之故地。汉都长安正处关中之地。

  琅邪王刘泽既见欺,不得反国,乃说齐王曰:〔1〕“齐悼惠王高皇帝长子,〔2〕推本言之,而大王高皇帝適长孙也,〔3〕当立。今诸大臣狐疑未有所定,而泽于刘氏最为长年,〔4〕大臣固待泽决计。今大王留臣无为也,不如使我入关计事。”齐王以为然,乃益具车送琅邪王。

  【注释】〔1〕“说”,音shuì,用话劝说,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2〕“高皇帝”,刘邦死后群臣所上的尊号。群臣认为,“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3〕“適长孙”,嫡系长孙。按齐悼惠王是高祖的长庶男,所以齐哀王并不是高祖的嫡系长孙。这是刘泽为迎合哀王想做皇帝的心理故意这样说的。“適”,通“嫡”。〔4〕“长年”,年岁大。“长”,音zh3ng。

  琅邪王既行,齐遂举兵西攻吕国之济南。于是齐哀王遗诸侯王书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于齐。悼惠王薨,惠帝使留侯张良立臣为齐王。〔1〕惠帝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高帝所立,又杀三赵王,灭梁、燕、赵以王诸吕,分齐国为四。〔2〕忠臣进谏,上惑乱不听。今高后崩,皇帝春秋富,〔3〕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侯。今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4〕矫制以令天下,〔5〕宗庙所以危。〔6〕今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7〕【注释】〔1〕“留侯张良”,字子房,家五世相韩。秦灭韩,良结纳刺客,椎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原阳),误中副车。亡匿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学兵法,后归刘邦。刘邦称赞他说:“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因功封留侯。留,县名,治所在今江苏沛县东南。详见本书《留侯世家》。〔2〕“分齐国为四”,即上文所言“献城阳郡以为鲁元公主汤沐邑”、“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割齐琅邪郡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以上三郡,合齐为四,故称。〔3〕“春秋富”,今后的日子很长,指年纪不大。“春秋”,指岁月。〔4〕“列侯”,爵位名。秦爵二十级,最高一级为彻侯。汉沿置。后因避武帝讳,改称通侯,又称列侯。汉代列侯有封邑。〔5〕“矫制”,假称皇帝制令。〔6〕“宗庙”,帝王祭祀祖宗的处所,是统治的象征,所以也把宗庙作为国家的代称。〔7〕“寡人”,寡德之人。此为君王自称的谦辞。

  汉闻齐发兵而西,相国吕产乃遣大将军灌婴东击之。〔1〕灌婴至荥阳,〔2〕乃谋曰:“诸吕将兵居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我今破齐还报,是益吕氏资也。”乃留兵屯荥阳,使使喻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之变而共诛之。齐王闻之,乃西取其故济南郡,亦屯兵于齐西界以待约。

  【注释】〔1〕“灌婴”,睢阳(今河南商丘)人,随刘邦转战各地,汉六年封为颍阴侯。文帝时曾为太尉、丞相。详见本书《樊郦滕灌列传》。〔2〕“荥阳”,县名,治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吕禄、吕产欲作乱关中,朱虚侯与太尉勃、〔1〕丞相平等诛之。〔2〕朱虚侯首先斩吕产,于是太尉勃等乃得尽诛诸吕。而琅邪王亦从齐至长安。

  【注释】〔1〕“太尉”,汉代中央政府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勃”,即周勃,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早年随刘邦起兵,汉六年封为绛侯。汉高祖、吕后时曾为太尉,文帝时为丞相。文帝三年免相,十一年卒。详见本书《绛侯周勃世家》。〔2〕“丞相”,参见本篇“相国”注。“平”,即陈平,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秦末农民起义时,初从魏豹、项羽,后归刘邦。有谋略,功封曲逆侯。惠帝时官至左丞相,吕后时为右丞相,文帝时亦居相位。文帝二年卒。详见本书《陈丞相世家》。

  大臣议欲立齐王,而琅邪王及大臣曰:“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1〕方以吕氏故几乱天下,〔2〕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代王母家薄氏,〔3〕君子长者;〔4〕且代王又亲高帝子,于今见在,且最为长。〔5〕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于是大臣乃谋迎立代王,而遣朱虚侯以诛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

  【注释】〔1〕“虎而冠者”,指虽具衣冠而凶暴似虎之人。〔2〕“几”,音jī,几乎。〔3〕“代王”,即刘恒,高祖之子,母薄氏。高祖十一年,立为代王。代国都中都(在今山西平遥西南),辖境约有今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及内蒙古南部地区。〔4〕“长者”,忠厚有德之人。《史记·外戚世家》称“薄氏仁善”,故谓其“君子长者”。“长”,音zháng。〔5〕“且最为长”,高祖八子,依次为齐悼惠王肥、孝惠帝、赵隐王如意、代王恒、梁王恢、淮阳王友、淮南厉王长、燕王建。其时齐悼惠王、孝惠帝及赵隐王皆卒,故代王恒最年长。

  灌婴在荥阳,闻魏勃本教齐王反,既诛吕氏,罢齐兵,使使召责问魏勃。勃曰:“失火之家,岂暇先言大人而后救火乎!”〔1〕因退立,股战而栗,〔2〕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灌将军熟视笑曰:〔3〕“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4〕何能为乎!”乃罢魏勃。〔5〕魏勃父以善鼓琴见秦皇帝。及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6〕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埽齐相舍人门外。〔7〕相舍人怪之,以为物,〔8〕而伺之,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埽,欲以求见。”于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一为参御,〔9〕言事,参以为贤,言之齐悼惠王。悼惠王召见,则拜为内史。始,悼惠王得自置二千石。〔10〕及悼惠王卒而哀王立,勃用事,重于齐相。

  【注释】〔1〕“大人”,指家长。〔2〕“栗”,恐惧。〔3〕“熟视”,细看。〔4〕“妄庸”,狂妄而又无知平庸。〔5〕“罢”,释放。〔6〕“曹参”,沛县人,曾为秦沛县狱掾,后佐刘邦起义,身被七十创,屡有功,汉六年封为平阳侯。曾任齐相九年,用黄老之术,齐国安集。汉惠帝二年,继萧何为汉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时人称之。详见本书《曹相国世家》。〔7〕“舍人”,达官贵族的门客。〔8〕“物”,鬼怪。〔9〕“御”,驾车人。〔10〕“二千石”,指官员俸禄,月俸一百二十斛谷。受此月俸的官员亦概称二千石。诸侯王国的内史,秩即二千石。汉初,诸侯王可自行任免封国内除丞相以外的官吏。

  王既罢兵归,而代王来立,是为孝文帝。

  孝文帝元年,尽以高后时所割齐之城阳、琅邪、济南郡复与齐,而徙琅邪王王燕,〔1〕益封朱虚侯、东牟侯各二千户。

  【注释】〔1〕“王燕”,封在燕国为王,燕国都蓟(今北京市西南),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北部及辽宁南部、西南部地区。

  是岁,齐哀王卒,太子则立,是为文王。

  齐文王元年,汉以齐之城阳郡立朱虚侯为城阳王,以齐济北郡立东牟侯为济北王。〔1〕【注释】〔1〕“济北郡”,治所卢县(今山东长清西南),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北部地区。

  二年,济北王反,汉诛杀之,地入于汉。

  后二年,孝文帝尽封齐悼惠王子罢军等七人皆为列侯。〔1〕【注释】〔1〕据《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文帝四年五月甲寅,同日封齐悼惠王子九人为侯:刘罢军为管侯,刘宁国为瓜丘侯,刘信都为营侯,刘将庐为杨虚侯,刘辟光为朸侯,刘志为安都侯,刘卬为平昌侯,刘贤为武城侯,刘雄渠为白石侯,《汉书·王子侯表》多杨丘侯刘安,共十人。

  齐文王立十四年卒,无子,国除,地入于汉。

  后一岁,孝文帝以所封悼惠王子分齐为王,齐孝王将闾以悼惠王子杨虚侯为齐王。〔1〕故齐别郡尽以王悼惠王子:子志为济北王,子辟光为济南王,子贤为淄川王,〔2〕子卬为胶西王,〔3〕子雄渠为胶东王,〔4〕与城阳、齐凡七王。

  【注释】〔1〕“将闾”,即《惠景间侯者年表》之“将庐”。“杨虚侯”,杨虚,县名,治所在今山东茌平东北。“齐王”,齐国都临淄,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淄博市及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2〕“淄川王”,淄川国都剧县(今山东寿光南),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淄博市区及寿光、益都等县部分地区。〔3〕“胶西王”,胶西国都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脱河以西,高密以北一带。〔4〕“胶东王”,胶东国都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平度、莱阳、莱西等县及迤南一带。

  齐孝王十一年,吴王濞、〔1〕楚王戊反,〔2〕兴兵西,告诸侯曰“将诛汉贼臣晁错以安宗庙”。〔3〕胶西、胶东、淄川、济南皆擅发兵应吴楚。欲与齐,齐孝王狐疑,城守不听,三国兵共围齐。〔4〕齐王使路中大夫告于天子。〔5〕天子复令路中大夫还告齐王:“善坚守,吾兵今破吴楚矣。”路中大夫至,三国兵围临淄数重,无从入。三国将劫与路中大夫盟,曰:“若反言汉已破矣,齐趣下三国,〔6〕不且见屠。”路中大夫既许之,至城下,望见齐王,曰:“汉已发兵百万,使太尉周亚夫击破吴楚,〔7〕方引兵救齐,齐必坚守无下!”三国将诛路中大夫。

  【注释】〔1〕“吴王濞”,高祖兄郃阳侯刘仲之子,高祖十一年封为沛侯,十二年封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景帝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以请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胶东、胶西、淄川、济南共七国,起兵叛乱,兵败被杀。详见本书《吴王濞列传》。〔2〕“楚王戊”,高祖弟楚元王刘交之孙,楚夷王刘郢之子,文帝六年继位为王,景帝三年起兵叛乱,兵败自杀。详见本书《楚元王世家》。〔3〕“晁错”,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初学申不害、商鞅刑名之学,文帝时为太常掌故,从济南伏生学《尚书》。后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得太子宠信,太子家号曰“智囊”,迁为中大夫。景帝即位,任内史,迁为御史大夫。他主张削夺诸侯王国封地以加强中央集权。吴楚七国乱起,他受谮被杀。详见本书《袁盎晁错列传》。〔4〕“三国兵共围齐”,《史记集解》引张晏曰:“胶西、淄川、济南也。”然《史记·吴王濞列传》前云“胶西为渠率,胶东、淄川、济南共攻围临淄”,则围齐者四国;后云“三王之围齐临淄也,三月不能下。汉兵至,胶西、胶东、淄川王各引兵归”,三王并无济南。《汉书·荆燕吴传》所记同。《史记》、《汉书》记载此事皆前后不一,疑不能明。张晏之说亦未足凭信。〔5〕“路中大夫”,姓路的中大夫,失其名。中大夫为郎中令的属官,掌议论。〔6〕“趣”,音cù,从速,赶快。“下”,投降归顺。〔7〕“周亚夫”,沛县人,绛侯周勃之子。文帝后元二年封条侯,续绛侯后。他治军严整,文帝称善,拜中尉。景帝时,吴楚七国叛乱,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迁为丞相。景帝中元三年免相,后被诬谋反,囚后不食五日,呕血而死。详见本书《绛侯周勃世家》。

  齐初围急,阴与三国通谋,约未定,会闻路中大夫从汉来,喜,及其大臣乃复劝王毋下三国。居无何,〔1〕汉将栾布、〔2〕平阳侯等兵至齐,〔3〕击破三国兵,解齐围。已而复闻齐初与三国有谋,将欲移兵伐齐。齐孝王惧,乃饮药自杀。景帝闻之,以为齐首善,〔4〕以迫劫有谋,非其罪也,乃立孝王太子寿为齐王,是为懿王,续齐后。而胶西、胶东、济南、淄川王咸诛灭,地入于汉。徙济北王王淄川。齐懿王立二十二年卒,子次景立,是为厉王。

  【注释】〔1〕“无何”,不久。〔2〕“栾布”,梁(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市)人,少时曾为酒家佣保,又为奴于燕。后燕王臧荼举以为将,臧荼谋反被平,梁王彭越赎布以为梁大夫。彭越被诛,布奉使自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祀而哭之,为汉吏所捕。高祖释其罪,拜为都尉。文帝时为燕相。景帝时,以平定吴、楚之乱有功,封俞侯。景帝中元五年卒。详见本书《季布栾布列传》。〔3〕“平阳侯”,即曹奇,汉相国、平阳懿侯曹参之孙,文帝后元四年嗣立为侯,景帝三年卒,谥为简侯。“平阳”,县名,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4〕“首善”,起初并无叛逆之心。

  齐厉王,其母曰纪太后。太后取其弟纪氏女为厉王后。王不爱纪氏女。太后欲其家重宠,〔1〕令其长女纪翁主入王宫,〔2〕正其后宫,毋令得近王,欲令爱纪氏女。王因与其姊翁主奸。

  【注释】〔1〕“重宠”,累世宠贵。“重”,音ch$ng。〔2〕“翁主”,汉代诸侯王之女称翁主。

  齐有宦者徐甲,〔1〕入事汉皇太后。〔2〕皇太后有爱女曰修成君,修成君非刘氏,〔3〕太后怜之。修成君有女名娥,太后欲嫁之于诸侯,宦者甲乃请使齐,必令王上书请娥。皇太后喜,使甲之齐。是时齐人主父偃知甲之使齐以取后事,〔4〕亦因谓甲:“即事成,〔5〕幸言偃女愿得充王后宫。”甲既至齐,风以此事。〔6〕纪太后大怒,曰:“王有后,后宫具备。且甲,齐贫人,急乃为宦者,〔7〕入事汉,无补益,乃欲乱吾王家!且主父偃何为者?乃欲以女充后宫!”徐甲大穷,〔8〕还报皇太后曰:“王已愿尚娥,〔9〕然有一害,恐如燕王。”〔10〕燕王者,与其子昆弟奸,新坐以死,亡国,故以燕感太后。〔11〕太后曰:“无复言嫁女齐事。”事浸浔闻于天子。〔12〕主父偃由此亦与齐有卻。〔13〕【注释】〔1〕“宦者”,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男子,古代用在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2〕“汉皇太后”,指武帝之母王太后。〔3〕“修成君非刘氏”,王太后始嫁金王孙为妻,生一女,即此修成君,故谓其非刘氏。〔4〕“主父偃”,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初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武帝元光元年,因上书言事,受到重用,迁为中大夫。他建议武帝下令诸侯王得推恩分封子弟,以削弱诸侯的势力。元朔二年为齐相,查办齐厉王与其姊通奸事,齐王恐惧自杀,主父偃亦因此而被武帝所诛。详见本书《平津侯主父列传》。〔5〕“即”,如果。〔6〕“风”,通“讽”,指含蓄委婉地转达。〔7〕“急”,指处境极为困难。〔8〕“穷”,困窘。〔9〕“尚”,当时特指娶公主为妻。〔10〕“燕王”,指刘定国,燕敬王刘泽之孙,景帝六年嗣立为王。他与父康王之姬奸,夺弟妻为姬,又与三个女儿奸。武帝元朔元年,奸情被揭发,刘定国自杀,国除为郡。详见本书《荆燕世家》。〔11〕“感”,触动。〔12〕“浸浔”,逐渐。〔13〕“卻”,音xì,通“隙”,嫌隙,感情上的裂痕。

  主父偃方幸于天子,用事,因言:“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1〕人众殷富,巨于长安,此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今齐王于亲属益疏。”乃从容言:“吕太后时齐欲反,吴楚时孝王几为乱。今闻齐王与其姊乱。”于是天子乃拜主父偃为齐相,且正其事。主父偃既至齐,乃急治王后宫宦者为王通于姊翁主所者,令其辞证皆引王。〔2〕王年少,惧大罪为吏所执诛,乃饮药自杀。绝无后。

  【注释】〔1〕“千金”,千斤金。汉代一斤约等于今天的二百五十八克。金指黄铜。〔2〕“辞证”,口供,证辞。

  是时赵王惧主父偃一出废齐,〔1〕恐其渐疏骨肉,乃上书言偃受金及轻重之短。〔2〕天子亦既囚偃。公孙弘言:〔3〕“齐王以忧死毋后,国入汉,非诛偃无以塞天下之望。”遂诛偃。

  【注释】〔1〕“赵王”,指刘彭祖,景帝之子。景帝二年立为广川王,五年徙封赵王,武帝征和元年卒。详见本书《五宗世家》。〔2〕“受金”,接受贿赂。《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谓赵王“使人上书,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轻重”,指用心不正,上下其手。〔3〕“公孙弘”,薛县(今山东滕县南)人。少时曾为薛狱吏。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武帝建元元年,弘年六十,征为博士。元朔三年拜御史大夫,元朔五年为丞相,封平津侯。元狩二年卒。详见本书《平津侯主父列传》。

  齐厉王立五年死,毋后,国入于汉。

  齐悼惠王后尚有二国,城阳及淄川。淄川地比齐。〔1〕天子怜齐,为悼惠王冢园在郡,割临淄东环悼惠王冢园邑尽以予淄川,以奉悼惠王祭祀。

  【注释】〔1〕“比”,紧靠,邻近。

  城阳景王章,齐悼惠王子,以朱虚侯与大臣共诛诸吕,而章身首先斩相国吕王产于未央宫。〔1〕孝文帝既立,益封章二千户,赐金千斤。孝文二年,以齐之城阳郡立章为城阳王。立二年卒,子喜立,是为共王。

  【注释】〔1〕“未央官”,汉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汉长安故城内西南隅。

  共王八年,徙王淮南。〔1〕四年,复还王城阳。凡三十三年卒,子延立,是为顷王。

  【注释】〔1〕“淮南”,淮南国,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辖境约相当于今安徽淮河以南,巢湖、肥西以北,塘河以东,凤阳、滁县以西地区。

  顷王二十六年卒,子义立,是为敬王。敬王九年卒,子武立,是为惠王。惠王十一年卒,子顺立,是为荒王。荒王四十六年卒,子恢立,是为戴王。戴王八年卒,子景立,至建始三年,〔1〕十五岁,卒。

  【注释】〔1〕“建始三年”,公元前三○年。案:建始为汉成帝年号(公元前三二年至前二九年)。《史记·太史公自序》曰:“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讫于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一○一年),故城阳惠王(公元前一○八年至前九八年在位)以下当为后人所补。又据《汉书·诸侯王表》及《高五王传》所说,城阳孝王刘景于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四三年)继立,成帝鸿嘉元年(公元前二○年)卒,在位二十四年,则此云“子景立,至建始三年,十五岁,卒”亦有误。

  济北王兴居,齐悼惠王子,以东牟侯助大臣诛诸吕,功少。及文帝从代来,兴居曰:“请与太仆婴入清宫。”〔1〕废少帝,〔2〕共与大臣尊立孝文帝。

  【注释】〔1〕“太仆”,九卿之一,掌皇帝车马和马政。“婴”,夏侯婴,沛县人,曾为沛厩司御,与刘邦相善。后从刘邦起兵,屡有功。刘邦即帝位,封婴为汝阴侯。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时,婴皆为太仆。婴曾任滕令,故又号滕公。详见本书《樊郦滕灌列传》。“清宫”,谓清除宫室,以迎新帝。〔2〕“少帝”,指惠帝后宫子刘山。吕后元年封为襄城侯,二年立为常山王,更名义。四年,吕后立以为帝,更名曰弘。吕后卒,刘弘被废。

  孝文帝二年,以齐之济北郡立兴居为济北王,与城阳王俱立。立二年,反。始大臣诛吕氏时,朱虚侯功尤大,许尽以赵地王朱虚侯,〔1〕尽以梁地王东牟侯。〔2〕及孝文帝立,闻朱虚、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绌其功。〔3〕及二年,王诸子,乃割齐二郡以王章、兴居。章、兴居自以失职夺功。〔4〕章死,而兴居闻匈奴大入汉,〔5〕汉多发兵,使丞相灌婴击之,文帝亲幸太原,〔6〕以为天子自击胡,〔7〕遂发兵反于济北。天子闻之,罢丞相及行兵,皆归长安。使棘蒲侯柴将军击破虏济北王,〔8〕王自杀,地入于汉,为郡。

  【注释】〔1〕“赵地”,指今河北南部一带,战国时曾属赵国,故称。〔2〕“梁地”,指今河南东部及山东西南部一带,战国时曾属魏国(魏惠王徙都大梁后,魏又称梁),故称。〔3〕“绌”,减削。〔4〕“夺功”,减削功劳。〔5〕“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散居于大漠南北,善骑射。〔6〕“幸”,此指皇帝驾临。“太原”,时为诸侯王国,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辖境约相当于今山西中部地区。文帝二年封子刘参为太原王。〔7〕“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匈奴。〔8〕“棘蒲侯柴将军”,即柴武,高祖六年封侯。案:《史记·孝文本纪》、《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及《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皆作“陈武”。棘蒲在今河北魏县。

  后十三年,文帝十六年,复以齐悼惠王子安都侯志为济北王。〔1〕十一年,吴楚反时,志坚守,不与诸侯合谋。吴楚已平,徙志王淄川。

  【注释】〔1〕“安都”,邑名,在今河北高阳。

  济南王辟光,齐悼惠王子,以勒侯孝文十六年为济南王。〔1〕十一年,与吴楚反。汉击破,杀辟光,以济南为郡,地入于汉。

  【注释】〔1〕“勒侯”,《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作“扐侯”,《惠景间侯者年表》作“朸侯”。勒,县名,治所在今山东商河县东北。“扐”、“朸”皆音l8。

  淄川王贤,齐悼惠王子,以武城侯文帝十六年为淄川王。〔1〕十一年,与吴楚反,汉击破,杀贤。

  【注释】〔1〕“武城侯”,《索隐》称“《地理志》县名,属平原”。今案《汉书·地理志》,平原郡并无武城县,或疑即清河郡之东武城,治所在今山东武城西北。

  天子因徙济北王志王淄川。志亦齐悼惠王子,以安都侯王济北。淄川王反,毋后,乃徙济北王王淄川。凡立三十五年卒,谥为懿王。子建代立,是为靖王。二十年卒,子遗代立,是为顷王。〔1〕三十六年卒,子终古立,是为思王。二十八年卒,子尚立,是为孝王。五年卒,子横立,至建始三年,十一岁,卒。〔2〕【注释】〔1〕“是为顷王”,案:《汉书·诸侯王表》及《高五王传》记顷王刘遗嗣立在武帝元封二年(《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同),在位三十五年(此作三十六年),昭帝元凤六年卒。顷王以下世系,非司马迁所能见,当是后人补作。〔2〕“至建始三年,十一岁,卒”,案:《汉书·诸侯王表》及《高五王传》记刘横嗣立在元帝永光四年,在位三十一年,成帝元延三年卒。成帝建始三年正当其十一年,此云“卒”,有误。

  胶西王卬,齐悼惠王子,以昌平侯文帝十六年为胶西王。〔1〕十一年,与吴楚反。汉击破,杀卬,地入于汉,为胶西郡。

  【注释】〔1〕“昌平侯”,案:《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惠景问侯者年表》及《汉书·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五王传》皆作“平昌侯”,此作“昌平侯”,疑误。平昌,县名,治所在今山东安丘东南。

  胶东王雄渠,齐悼惠王子,以白石侯文帝十六年为胶东王。〔1〕十一年,与吴楚反,汉击破,杀雄渠,地入于汉,为胶东郡。

  【注释】〔1〕“白石”,邑名,在今山东陵县北。

  太史公曰:诸侯大国无过齐悼惠王。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秦之无尺土封,〔1〕故大封同姓,以填万民之心。及后分裂,固其理也。

  【注释】〔1〕“激”,受到刺激,有所感触。

   译文 齐悼惠王刘肥,是高祖刘邦庶出的长子。其母是高祖的外室,姓曹。高祖六年,封立刘肥为齐王,食邑七十城,百姓中凡是能说齐地方言的都划归齐王。

  齐王是孝惠帝的兄长。孝惠帝二年,齐王入京朝见,惠帝宴请齐王,以如同百姓家人间对等之礼相待。吕太后很生气,要杀齐王。齐王十分害怕,担忧自己不能脱身,于是采用他的内史勋之计,献出城阳郡,作为鲁元公主的汤沐邑。吕太后高兴了,齐王才得以辞别归国。

  悼惠王即位十三年,于惠帝六年去世。子襄继立,他就是齐哀王。

  哀王元年,孝惠帝去世,吕太后临朝称制,天下的事全都取决于高后。第二年,高后封立其兄之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出齐国的济南郡作为吕王的封地。

  哀王三年,其弟刘章到汉朝宫中值宿警卫,吕太后封他为朱虚侯,把吕禄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四年之后,又封刘章之弟刘兴居为东牟侯,二人都在长安值宿警卫。

  哀王八年,高后割出齐国的琅邪郡,封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

  其明年,赵王刘友入京朝见,被幽禁致死于京都住所中。前后三个赵王都被废黜。高后封立吕氏宗人为梁、赵、燕三王,专权当政。朱虚侯年方二十,有气力,对刘氏不能得到要职忿忿不平。他曾经入宫侍候高后宴饮,高后命他担任酒吏。刘章自己请求说:“臣是将门之后,请准许我能按军法监酒。”高后说:“可以。”酒喝到兴头上,刘章劝酒,让歌舞乐人入宫表演助兴,然后说道:“请让我为太后说一段耕田歌。”高后把他当作无知小儿看待,笑着说:“想来只有你父亲知道耕田罢了,你生下来就是王子,怎么会知道耕田呢?”刘章说:“臣知道。”太后说:“那你试着为我说说耕田。”刘章说道:“深深地耕田,密密地播种,栽苗要疏广;不是同种的,挥锄去掉它。”吕后听了,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吕姓族人中有一个人喝醉了,逃避劝酒,刘章追上去,拔剑把他斩了而回来禀报说:“有一个从酒席上逃跑的人,臣谨按军法将他斩首。”太后及周围的人都大吃一惊。但既已准许他按军法监酒,无法办他的罪。于是停饮散席。从此之后,吕姓族人畏惧朱虚侯,即使是汉廷的大臣,也都依傍朱虚侯,刘氏为此而势力渐强。其明年,高后去世。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产为相国,都坐镇长安城中,聚集军队以威胁大臣,企图作乱。朱虚侯刘章因吕禄的女儿是他的妻子,知道吕氏的阴谋,便派人暗中离开长安去告诉他的兄长齐王,想让齐王发兵西进,朱虚侯、东牟侯作内应,以诛灭吕姓诸人,乘机拥立齐王为帝。

  齐王听到这一计谋后,便和舅父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密谋发兵。齐相召平听说后,发兵围住王宫。魏勃欺骗召平说:“王想要发兵,但并无汉廷的虎符为凭。现在相君包围王宫,实在是很应该的。我魏勃请求替您领兵禁卫王宫。”召平相信了,便让魏勃领兵包围王宫,魏勃领兵之后,却命令军队把相府围了起来。召平说:“唉!道家有这样一句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现在正是如此啊!”便自杀身亡。于是齐王任命驷钧为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把国内的军队全数发动起来。齐王又派祝午往东去欺骗琅邪王刘泽说:“吕氏作乱,齐王发兵,准备西进诛伐诸吕。齐王自己因为是小孩,年纪轻,不熟悉军事,愿把整个国家委托给大王。大王从高帝时起就领兵,熟悉战事。齐王不敢离开他的军队,派臣前来请大王驾临临淄见齐王商议大事,并统率齐兵西进平定关中之乱。”琅邪王信了他的话,觉得有理,便驱车去见齐王。齐王和魏勃等乘机扣留住琅邪王,而让祝午把琅邪国兵尽数发动起来,并统领这支军队。

  琅邪王刘泽受到欺骗后,不能归国,便劝说齐王道:“齐悼惠王是高皇帝的长子,从根本上推究起来,大王您是高皇帝的嫡长孙,应当嗣立为帝。如今诸大臣态度犹豫,定不下来,而我刘泽在刘氏宗族中最为年长,诸大臣肯定是在等我决定大计。现在大王您留我在这里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我入关去计议这嗣立大事。”齐王觉得他的话有理,便增派车马送琅邪王入关。

  琅邪王出发之后,齐便举兵西攻吕国的济南。这时齐哀王向各诸侯王送信说:“高帝平定天下,分封诸子弟为王,悼惠王封在齐国。悼惠王去世,惠帝派留侯张良立臣为齐王。惠帝去世,高后当权,年事已高,听任诸吕擅自废黜高帝所立,又杀害三位赵王,灭掉刘氏的梁、燕、赵国而封给诸吕为王,还把齐国割成了四份。忠臣进谏,高后迷乱糊涂,听不进去。如今高后去世,皇帝年轻,未能治理天下,本当依靠大臣诸侯。现在诸吕又擅自窃居高位,聚兵威胁,挟制列侯忠臣,诈称帝命以号令天下,以致宗庙危急。现在寡人率军入关,诛伐不当为王之人。”

  汉廷得知齐国发兵西进,相国吕产派遣大将军灌婴东进迎击。灌婴到达荥阳,心里盘算道:“诸吕领兵居关中,企图危害刘氏而自立。我现在破齐回报,那只是去给吕氏增添资本。”于是留兵屯驻荥阳,派使者晓谕齐王及诸侯,双方讲和联合,以待吕氏突发事变而共同来诛灭他们。齐王听灌婴如此说,便向西进军夺取其原辖的济南郡,然后也把军队屯驻在齐国西界,依约等待。

  吕禄、吕产企图在关中作乱,朱虚侯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诛灭了他们。朱虚侯首先斩了吕产,于是太尉周勃等才得以把诸吕一网打尽。而琅邪王刘泽此时也从齐国到了长安。

  大臣们商议要立齐王为帝,而琅邪王和一些大臣都说:“齐王的母家人驷钧,凶恶乖戾,像是穿衣戴帽的老虎一样。刚刚因为吕氏的缘故,几乎使天下大乱,现在又立齐王,那是想要再制造一个吕氏啊。代王母家薄氏,是仁善的君子长者;而且代王又是嫡亲的高帝之子,如今就在那里,并且最年长。从立子以长这一点来看,迎立代王是名正言顺的;从薄氏是仁善长者这一点来看,与大臣也得以相安。”于是大臣们便商议迎立代王,而派朱虚侯把诛灭吕氏之事告诉齐王,让他罢兵。

  灌婴在荥阳,听说魏勃原是教唆齐王起兵的主谋,在诛灭吕氏,让齐王罢兵后,便派使者召魏勃来责问。魏勃说:“失火的人家,哪里有时间先禀报家长然后才来救火呢!”说罢,退后站立,两腿瑟瑟发抖,一副吓得说不出话来的样子,到最后也没有再说其他话。灌将军对魏勃细细打量了一阵,笑道:“人称魏勃勇敢,看来不过是个狂妄平庸的人罢了,怎么能有所作为呢!”于是放了魏勃。魏勃的父亲因为善于鼓琴而进见过秦始皇。到魏勃年轻的时候,他想求见齐相曹参,因家境贫寒,无法自己打通门路,就常常一个人于清早夜晚在齐相舍人的门外扫地。齐相舍人很奇怪,以为是个鬼怪,便在一旁窥伺,发现了魏勃。魏勃说:“我希望见到相君,没有机会,所以为您扫地,想因此而得以求见。”于是舍人向曹参引见魏勃,曹参便收留魏勃做了舍人。一次,魏勃为曹参驾车,谈论起事情,曹参认为他有才能,便推荐给齐悼惠王。悼惠王召见魏勃,拜他为内史。当初,悼惠王是可以自己任命内史这样二千石的官员的。等到悼惠王去世而哀王继立,魏勃主事,权力比齐相还重。

  齐王罢兵归国后,代王来到长安嗣立为帝,他就是孝文帝。

  孝文帝元年,把高后时分割出去的齐国的城阳、琅邪、济南三郡又尽数归还齐国,徙封琅邪王刘泽为燕王,加封朱虚侯、东牟侯各二千户。

  这一年,齐哀王去世,太子则嗣立,他就是齐文王。

  齐文王元年,汉廷用齐国的城阳郡封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用齐国的济北郡封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

  二年,济北王谋反,汉廷诛杀了他,封地归入于汉。

  又过后二年,孝文帝把齐悼惠王之子罢军等七人全部封为列侯。

  齐文王嗣立十四年后去世,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封地归入于汉。

  过后一年,孝文帝把他所封立的悼惠王诸子分封在齐地为王,齐孝王将闾以悼惠王之子、杨虚侯的身份为齐王。原属齐国的另外一些郡全部用来分封悼惠王的其余儿子为王:子志为济北王,子辟光为济南王,子贤为淄川王,子卬为胶西王,子雄渠为胶东王,和城阳王、齐王一起总共有七王。

  齐孝王十一年,吴王濞、楚王戊谋反,发兵西进,通告诸侯说:“我们要诛杀汉廷贼臣晁错以安定刘氏宗庙。”胶西、胶东、淄川、济南等国都擅自发兵响应吴楚。他们企图联合齐国,齐孝王犹豫不决,据城而守,没有答应,三国的军队一起把齐包围起来。齐王派路中大夫报告天子。天子又令路中大夫归告齐王说:“好好地坚守下去,我的军队现在就要攻破吴楚了。”路中大夫回到齐国,三国的军队把临淄围了好几层,无从进城。三国的将领捉住了路中大夫,威胁他,和他约定说:“你要反过来说汉廷已经被攻破了,让齐国赶快向三国投降,你不这样说,就杀了你。”路中大夫答应之后,来到城下,望见齐王,说道:“汉廷已经发兵百万,派太尉周亚夫击破吴楚,正领兵救齐,齐一定要坚守下去,不要投降!”三国的将领把路中大夫杀了。

  齐当初被包围,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候,齐王暗中曾和三国通谋,但还没约定,正好听说路中大夫从汉廷归来,很高兴,齐国的大臣便又劝说齐王不要投降三国。过不多久,汉将栾布、平阳侯等的军队开到齐国,击破三国叛军,解除了对齐国的包围。事后汉廷又听说齐国当初曾与三国通谋,准备移兵伐齐。齐孝王恐惧,便饮药自杀。景帝知道后,认为齐国起初并无谋反之心,因为受到逼迫威胁才和三国通谋,这不是齐王的罪过,于是封立孝王的太子寿为齐王,他就是懿王,继承齐国的王位。而胶西、胶东、济南、淄川王都被诛灭,其封地归入于汉。徙封济北王为淄川王。齐懿王嗣立二十二年去世,子次景嗣立,他就是齐厉王。

  齐厉王,其母为纪太后。纪太后把她弟弟纪氏的女儿娶来做厉王王后。厉王不爱纪氏之女。纪太后想让纪家累世宠贵,便命其长女纪翁主进入王宫,整顿后宫,不让其余嫔妃得以接近厉王,想让厉王爱上纪氏之女。厉王却乘机和他的姊姊翁主发生了奸情。

  齐国有个宦者徐甲,入京侍奉汉皇太后。皇太后有爱女叫修成君,修成君不是刘氏之女,太后很怜爱她。修成君有个女儿名娥,太后想把她嫁给诸侯,宦者徐甲便自请出使齐国,一定要设法让齐王上书请求娶娥。皇太后大喜,派徐甲到齐。这时齐人主父偃知道了徐甲到齐国去是因齐王娶后之事,便也乘机对徐甲说:“如果事情办成,希望您提及主父偃的女儿也愿充任齐王后宫之人。”徐甲到齐国后,把这件事委婉地说了。纪太后大怒,说道:“齐王有王后,后宫嫔妃也都够了。再说徐甲,原是齐国的一个穷人,生活窘迫才去当了宦者,入京侍奉汉廷,不但无所补益,竟还想扰乱我王家!再说主父偃又是干什么的?竟想把他女儿送到后宫来!”徐甲一筹莫展,回京禀报皇太后说:“齐王已经愿意娶娥,只是有一件祸患,那就是他恐怕会像燕王那样。”燕王刘定国,因为和他几个女儿私通,新近获罪身亡,封国也被废掉,所以徐甲用燕王的事来触动太后。太后说:“不要再提嫁女到齐国的事了。”这件事渐渐地也被天子知道了。主父偃从此也和齐国有了嫌隙。

  主父偃当时正受宠于天子而当权治事,乘机向天子进言道:“齐国临淄有十万户,市集上的租税即有千金之多,人多,又富足,超过了京城长安,如果不是天子的亲弟或爱子是不能在这里为王的。可如今齐王在亲属关系上,与天子更加疏远了。”接着又从容说道:“吕太后时,齐国想要谋反;吴楚之乱时,孝王几乎叛乱。如今听说齐王和他的姊姊淫乱。”于是天子拜主父偃为齐相,准备让他整顿此事。主父偃到齐国后,便加紧查办那些替齐王到他的姊姊翁主住所联络牵线的后宫宦者,让他们把口供证辞都牵连到齐王身上。齐王年少,惧怕自己有大罪要被法吏所拘执诛杀,便饮药自杀齐王绝嗣,没有后代。

  这时赵王对主父偃一出京就废掉了齐国很担忧,恐怕他会渐渐使刘氏骨肉疏远,于是上书揭发主父偃接受贿赂和居心不正等事。天子因此也把主父偃囚禁了起来。公孙弘说道:“齐王因忧惧而死,绝嗣无后,封国入于汉廷,不杀主父偃,无法满足天下人的愿望。”于是杀掉了主父偃。

  齐厉王嗣立五年后去世,没有后代,封国归入于汉。

  齐悼惠王的后代还有两国,即城阳国和淄川国。淄川国和齐国土地相邻。天子怜悯齐王,因为悼惠王的陵园原在齐郡,就割出临淄东面围着悼惠王陵园的城邑全都封给淄川王,让他奉守悼惠王的祭祀。

  城阳景王刘章,齐悼惠王之子,以朱虚侯的身份和汉大臣共同诛灭诸吕,他亲自率先斩杀相国吕产于未央宫中。孝文帝即位之后,加封刘章二千户,赐金千斤。孝文帝二年,用齐的城阳郡封刘章为城阳王。封立之后二年去世,其子喜继立,他就是共王。

  共王八年,徙封于淮南国为王。四年之后,又回城阳为王。他总共在位三十三年去世,其子延继立,他就是顷王。

  顷王在位二十六年去世,其子义继立,他就是敬王。敬王在位九年去世,其子武继立,他就是惠王。惠王在位十一年去世,其子顺继立,他就是荒王。荒王在位四十六年去世,其子恢继立,他就是戴王。戴王在位八年去世,其子景继立,到成帝建始三年,在位十五年,去世。

  济北王刘兴居,齐悼惠王之子,以东牟侯的身份协助汉大臣诛灭诸吕,功劳少。等到汉文帝从代国来到长安,刘兴居说:“请允许我和太仆婴入内清宫。”他废了少帝,和大臣们一起尊立孝文帝。

  孝文帝二年,用齐的济北郡分封刘兴居为济北王,和城阳王一起封立。封立之后二年,刘兴居谋反。当初大臣诛灭诸吕时,朱虚侯的功劳尤其大,朝廷曾答应把赵地全部分封给朱虚侯为王,把梁地全部分封给东牟侯为王。等到孝文帝即位,听说朱虚侯、东牟侯起初想立齐王为帝,所以贬黜他们的功劳。到了文帝二年,封诸子为王,这才割出齐国的两个郡封立刘章、刘兴居为王。刘章、刘兴居觉得自己是失去了应得的职位,被削减了功劳。刘章去世,刘兴居听说匈奴大举侵入汉地,汉朝征发了很多军队,派丞相灌婴迎击匈奴,文帝亲自来到太原,刘兴居因为天子亲自领兵击胡,便发兵在济北国反叛。天子听说后,命令丞相灌婴及出征的军队停止前进,都回到长安。派棘蒲侯柴将军击破济北叛军,俘虏了济北王。济北王自杀,封地归入于汉,成为郡。

  过后十三年,在文帝十六年的时候,又把齐悼惠王之子安都侯刘志封为济北王。济北王十一年,吴楚反叛时,刘志坚守封国,不与反叛的诸侯合谋。吴楚被平定后,汉景帝改封刘志为淄川王。

  济南王刘辟光,齐悼惠王之子,以勒侯的身份在孝文帝十六年封为济南王。济南王十一年,与吴楚一起反叛。汉廷击破叛军,杀了刘辟光,把济南国变为郡,封地归入于汉。

  淄川王刘贤,齐悼惠王之子,以武城侯的身份在文帝十六年封为淄川王。淄川王十一年,与吴楚一起反叛,汉廷击破叛军,杀了刘贤。

  天子于是改封济北王刘志为淄川王。刘志也是齐悼惠王之子,以安都侯的身份封为济北王。淄川王反叛被杀,没有后代,于是改封济北王为淄川王。刘志在济北、淄川为王共三十五年,去世,谥为懿王。其子建代立,他就是靖王。在位二十年去世,其子遗代立,他就是顷王。在位三十六年去世,其子终古继立,他就是思王。在位二十八年去世,其子尚继立,他就是孝王。在位五年去世,其子横继立,到建始三年,在位十一年,去世。

  胶西王刘卬,齐悼惠王之子,以昌平侯的身份在文帝十六年封为胶西王。胶西王十一年,与吴楚一起反叛。汉廷击破叛军,杀了刘卬,封地归入于汉,成为胶西郡。胶东王刘雄渠,齐悼惠王之子,以白石侯的身份在文帝十六年封为胶东王。胶东王十一年,与吴楚一起反叛,汉廷击破叛军,杀了刘雄渠,封地归入于汉,成为胶东郡。太史公说:诸侯大国没有超过齐悼惠王的。当初因为海内初定,子弟少,有感于秦国对于子弟没有尺土之封,所以大封同姓,以安抚万民之心。到后来发生分裂,这原是理所当然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