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之三

福州府志乾隆本 作者:清·徐景熹


疆域形势附



划岭海以为国,踞东南以为都,两邑翼之,八邑环之,福郡居中而治,盖其体势重焉。昔者汉惮用兵,则曰:“天地所以限内外也,”又曰:“险阻林丛,弗能尽著,言不克悉,载诸图。”是故语纵曰轮,语横曰广,东西南北若罫之划,可据曰形,可乘曰势。高下夷险,若绣之错,延建引其吭,兴泉卫其股,福者,腹也,腹则无不包络矣。经界不紊,控驭必详,又何俟章亥之步哉?志疆域,而以形势附焉。

福州府

为福建省城,东西广四百四十里,南北袤四百四十五里。东至大海岸一百九十里,西至延平府南平县界二百五十里,南至兴化府莆田县界二百三十里,北至建宁府政和县四百里,东南至大海二百八里,西南至兴化府界三百六十里,东北至福宁府界二百一十里,西北至延平府界二百七十八里。自府治至京师六千一百三十二里。

闽县

在府治东南附郭,东西广九十三里,南北袤八十里。东至连江县界九十二里,西与侯官接壤城中南街以东为闽,西为侯官,城外南台以东为闽,西为侯官。南至福清县界八十里,北与侯官接壤,东南至长乐县界七十五里,西南至侯官县界十七里,东北至侯官县界一里而近,西北至侯官县界一里而近。

侯官县

在府治西北附郭,东西广一百六十六里,南北袤三百里。东与闽县接壤,西至永福县界八十里,南至闽县界一里而近,北至古田县界一百九十六里,东南至闽县界一里,西南至永福县界五十里,东北至连江县界七十七里,西北至闽清县界二百里。

古田县

府北二百八十里,东西广二百八十里,南北袤二百五十里。东至侯官县界八十里,西至建宁府建安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闽清县界四十里,北至屏南县界五十里,东南至侯官县界七十里,西南至延平府南平县界八十里,东北至屏南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北至屏南县界一百里。

屏南县

府北五百里雍正十二年,割古田县双溪地方二十四都至三十四都为屏南县。东西广二百五十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东至罗源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建宁府建安县界七十里,南至古田县界一百三十五里,北至建宁府政和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古田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建宁府建安县界一百里,东北至福宁府宁德县界七十里,西北至建安、政和两县交界七十里。

闽清县

府西北一百二十里,东西广八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东至侯官县界十五里,西至延平府尤溪县界七十里,南至永福县界五十里,北至古田县界七十里,东南至侯官县界十五里,西南至永福县界一百里,东北至古田县界六十里,西北至尤溪县界七十里。

长乐县

府东南一百二十里,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六十五里。东至大海澳一百二十里,西至闽县界一十里,又西水路一百二十里至县,南至福清县界五十里,北至海五里,又北水路至连江县一百二十里,东南至东洛水路一百三十里,西南至福清县界六十里,东北至连江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闽县界五里。

连江县

府东北一百里,东西广七十五里,南北袤九十五里。东至海二十里,又东至小埕水寨一百里,西至侯官县界四十里,南至闽县界二十五里,又南至馆头渡一十五里,北至罗源县界八十里,东南至海三十五里,西南至闽县界二十五里,东北至罗源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侯官县界九十里。

罗源县

府东北一百六十里,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九十五里。东至福宁府宁德县界四十五里,西至连江县界二十五里,南至连江县界三十五里,北至古田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连江县抵海四十里,西南至连江县二十五里,东北至海一十五里,西北至侯官县界六十里。

永福县

府西南一百二十里,东西广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一十五里。东至侯官县界六十里,西至延平府尤溪县界九十五里,南至兴化府莆田县界七十里,北至闽清县界四十五里,东南至兴化府仙游县界八十五里,西南至永春州德化县界一百里,东北至侯官县界七十五里,西北至闽清县界六十里。

福清县

府东南一百二十里,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四十五里。东至大海五十里,西至兴化府莆田县界六十里,南至大海一百二十里,北至长乐县界二十二里,东南至海一百五十里,西南至莆田县界八十里,东北至长乐县界五十里,西北至闽县六十五里。附录:唐宋旧疆域

元疆域与宋同,明疆域与今同,自唐以前无考。唐

福州长乐郡领县十杜氏《通典》:“东至山六十六里,外至海,南至海二百里,西至山八十里,山外虔州雩都县界,北至山四十里,山外至永嘉郡,东南到水路到海一百六十四里,西南到清源郡五百里,西北到建安郡界七百二十里,东北到永嘉郡水路一千四百七十八里。



福州领县十二《三山志》:东西四百五十里,南北五百七十八里,东百九十里至海,西二百六十里至界首,又百二十五里至南剑州,南百七十八里至界首,又六十三里至兴化军,北四百里至界首,又百三十里至建宁府政和县,东南二百八里至海,西南五百四十里至界首,又四百二十五里至南剑州,东北五百四十里至界首,又三百二十里至温州,西北二百八十六里至界首,又百十八里至南剑州。

形势附

杜佑《通典》:“凭山负海。”

沈亚之文:“吻海派江,附山以居。”

黄璞《闽中名士传》:“山清水秀,为东南之尤。”

蔡襄《学记》:“东南都会。”

曾巩《道山亭记》:“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

《宋史·地理志》:“东南际海,西北多峻岭,抵江。”

《三山志》:“南望交、广,北睨淮、浙。”

《图经》:“其地坦夷。”闽中八郡:建、剑、汀、邵,号上四州,其地多溪山之险;福、泉、漳、兴,号下四州,其地坦夷。

程钜夫文:“连山络其精神,巨渊敞其眉目。”

王恽奏疏:“连山距海,边徼重地。”

卢舜治文:“闽东际溟渤,南通交、广,北涉吴、会,皆大海环络,风帆巨舰,一息千里。海寇出没,自东而南而北,深为藩垣门户之忧。”

王世懋《闽部疏》:“天下形势,易辨者莫如福州府,诸山罗抱,龙从西北稍衍处过行省,小山坐其中,乌石、九仙二山东西峙作双阙。其外托则东山高大,蔽亏日月,大海在其外,是谓鼓山,西山迤逦稍卑,状若展旗,曰旗山,以配鼓,其前则印山若屏,为南案,似人巧凑泊而成者,然犹未睹水所经宿也。登道山以望,则大小二水,历历在目。大江从西南蛇行方山下,南台江稍近城而行。大江复从南稍折而东北,南台江水合之,汪洋氵弥漫,东下长乐入海,其山川明秀如此。土人犹谓方山稍西,俗名五虎,迫视有猛势,以为微缺陷处,然即削方山而平之,亦终不能作大都,何者?愈显则根愈浅,愈巧则局愈小。”

谢肇淛在杭曰:“闽中之似金陵有三,城中之山,半截郭外,一也,大江数重,环绕如带;二也,四面诸山,环拱会城,三也。金陵以三吴为东门,楚蜀为西户;闽中以吴越为北门,岭表为南府。至于险阻自固,金陵则藉水,闽中则藉山。若夫干戈扰攘之际,金陵为必争之地,闽可毕世不被兵也。”

《地理述》:“海抱东南,山联西北,重关内阻,群溪交流,虽封壤约束,而山川秀美,福州其都会也。”

明《一统志》:“东带沧溟,百川丛会。”

《闽都记》:“三峰峙于域中乌石、九仙、越王。一绝标于户外左鼓右旗,闽南二绝。甘果方几方山几案,于南唐赐名甘果山莲花现瑞。北莲花峰会城斧扆襟江带湖,东南并海,二潮吞吐,百河灌溢。山川灵秀所都,逄兵不乱,逄饥不荒,沙合南台路通,河口海滨邹鲁。

《闽书》:“江山奇秀,土风深厚。建、汀二疆束其右,溟海巨流卫其左。”

董应举《省城山川议》:“省城自龙腰过脉建起,为样楼山,再建为屏山。又布政司山中藏三山,为孕育地,乃自上分宗。西行一枝转结乌石,横度平远,以收其灵秀,此城内山之定局也。龙腰最微最贵,此一城之命脉,不可不保护,妄凿盗埋,法诚宜禁。若论省城水法,龙腰东北诸山之水汇于溪,送入汤门关,龙腰西北诸山之水汇于湖,送入北水关,此二送龙水也。最妙洪、台二江之水,挟潮绕入西关,环注而东,而海潮又自水部门直入,环注城中,与送龙水会,进以钟其美,退以流其恶,最为吉利。从来有水关而无闸限,亦不闭塞者,以潮汐往来,非若他处有出无入之水,虞其漏泄也。”

《方舆纪要》:“西阻重山,东带沧溟,南望交、广,北睨淮、浙,亦东南一都会也。然而延、建诸郡控我咽喉,福宁一州扼我项背,兴、泉诸郡伺我肘腋,扬帆突至,则有海道之虞,逾险飚驰,实切上游之惧,封疆不可凭,山溪不足恃,国门以外皆战场也。三山之险,诚不在近郊,而在四境矣。”

按:闽诸山皆北来,拱于会城。其水则汀、邵自西溪汇于延平,建宁自东溪亦汇于延平,四郡之水合流由江入海,此其易见者。若兴化仙游县游洋溪达永福之大漳溪,流至侯官阳岐入江,泉州德化县水东流迤逦至永福之三十五滩,会于县前之小溪,合成奔注于太原滩,与侯官江流相迎。漳州、龙岩之大池,经丰田入汀州永定,又一派入上杭,更一支入连城,汇长汀,则七郡之水朝宗会城,此全郡之形势也。自郡城而论,则越王山为主山脉,自大嘉山由五凤越龙腰入城,为郡负扆。南面山有四案:横山第一,天宁山第二,高盖山第三,方山第四。水环束有九条,到任桥第一,安泰桥第二,九仙桥第三,洗马桥第四,虎策桥第五,沙合桥第六,万寿桥第七,江南桥第八,乌龙江第九。西北则诸山环绕,东南则双江带流,洪江内抱,台江外卫。此郡城之形势也。

古田县

李堪文:“环峰复嶂,效奇献秀,双溪合流,襟带其间。”

《闽都记》:“北峙翠屏,东揖龟山,西枕北台,南际五华,双溪映带。”

《闽书》:“翠屏北萃,山亭南案,文笔东峙,五华西礴。”

《县志》:“文峰东耸,五华西峙,醴酬参前,翠屏拥后。二水交会,绕城东流,复折而南,气势完聚。”

屏南县

《县志》:“双溪合抱,四山环拱,玉柱挺秀于前,三台耸翠于后,左有玉印,右有金钟。”

闽清县

《闽都记》:“清溪汇于大江,清浊迥别。屏山耸其前。”

《闽书》:“大江环左,屏山耸前,凤凰南翔,朱顶西舞。”

《县志》:“万峰拱秀,一水环清。”

长乐县

陈祚记:“四山环合,其背如翔凤,如圭璧镇峙,其前则平原广阜,奇峰拱列。东两溪夹左,西三川挟右,会归于江,有朝宗之势。席帽鳌头,若朝佩之仪,疏渠引潮,有转输之便。”

《闽书》:“东滨大海,西接瀛洲。首石峙北,长江经南。六平削玉,十洋成市。紫微、文笔立其左右,龟麟太常楫其前后。马江泻空,鹤岭决云。”

郑子亨文:“西联省会,北接秦川,枕山襟海,交通广、浙。”

连江县

鞠仲谋记:“地形则仙掌前领,山势则云屏后拥。”

《闽都记》:“北枕香炉,西耸文笔,东揖龙卧,三峰扼其口,大坪横其前,带山襟海。”

《闽书》:“三台外辅,五马内朝,蝶案沉水,笔峰耸天。”

罗源县

《闽都记》:“屏山峙其北,印屿浮其东,莲华在其南,仙茅障于东北,控负岩峦,襟带陂泽。”

《闽书》:“四明角拱,三台臂揖,凤山屏后,席帽环前,两溪左蟠,三山右绕。”

永福县

陈谊《复二巽流记》:“邑背负艮位,而势直坤。千山环挹,双流带绕,谈者往往谓峰由艮发,水入巽流。艮止巽顺,山得所止,水趋乎顺,为地理一胜。”

《闽都记》:“重冈叠□,溪流湍汛。”

《闽书》:“千山环揖,双流带绕,展旗左耸,高盖右擎,弧矢罗前,磨笄拥后。”

福清县

《闽书》:“东薄大海,西连巨麓。双旗五马距其阳,鹫峰金翅敌其阴。”

《县志》:“西北依山,东南濒海,流峙之雄,实闽土大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