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野鸭

特种禽类养殖技术 作者:北京市人民政府农林办公室科教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主编


  野鸭是各种野生鸭子的通称,属鸟纲、雁形目、鸭科。狭义的野鸭是指绿头野鸭,别名大头鸭、官鸭、大红腿鸭等,是除番鸭以外所有家鸭的祖先,也是目前人工驯养的主要对象。野鸭的种类很多,其中以绿头鸭分布很广,欧、亚、非、美洲均有分布,在我国北方繁殖,迁徙及越冬时遍布全国,绿头鸭是河鸭属中常见的种类,栖息于水浅而水生植物丰富的湖泊、沼泽地,冬季在水域地常见。在我国的南方停留时间较长,是构成越冬鸭类的主要类群之一。

  在野鸭没有开始驯养以前,我国基本上是直接从自然界捕猎野鸭,作为野味。江苏的兴化、高邮、宝应及江西的鄱阳湖地区野鸭较多,每年的捕杀量很大,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而且对自然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美国和德国是驯养培育野鸭较早的国家,并已育成自已的品种。我国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野鸭驯养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在1980、1985、1989年先后从德国、美国引进数批家养野鸭,进行繁殖、饲养、推广,适应性和饲养效果显著,雄鸭与本地母鸭的杂交后代仍能保持同样的野味。

  一、野鸭的生物学特性与经济价值

  (一)生物学特性

  1.外貌特征

  野鸭不同品种,外貌特征有所不同,现以绿头野鸭为例介绍其主要特征,绿头鸭一年经过2次换羽,夏秋季全换(即润羽)和秋冬季部分换羽。

  雄性成鸭繁殖期羽色艳丽,头、颈羽有翠绿色光泽,颈基部有一道狭窄的白色颈圈;体羽灰色,胸部为棕色,腹羽淡色杂有暗褐色微斑,翼羽灰褐色,翼镜呈金属紫蓝色,其前后缘各有一条绒黑色窄纹与白色的宽边相隔;尾羽黑色,中央两对向上卷曲似钩状,最外侧尾羽大多灰白色,喙脚灰色,趾、爪橙色。雄鸭润羽期头和颈的羽色较暗,上体灰褐色,具有棕色羽缘,翼羽与繁殖期相同,胸棕色,腹灰白色,从胸至尾下均有棕褐色纵纹,尾羽褐色,羽缘白色。

  雌性成鸭繁殖期头顶至枕后为黑色,并杂以棕黄色,体羽棕色,深浅不一,具棕黄或棕白色羽缘和“V”形斑,翼羽与雄鸭相似,尾羽缀有白色,喙灰黄色,趾、爪一般为橘黄色,也有灰黑色。雌鸭润羽期与繁殖期羽色相似。

  雏鸭头顶暗褐色,全身以黑色羽为主,眼、肩、背、腹有淡黄色羽相间,喙灰绿色,喙尖粉红色,脚灰绿色,幼鸭雌雄羽色相似。15日龄时毛色全部变成灰白色;25日龄背腰两侧下羽毛长齐;30日龄翼尖已见硬管毛,腹羽长齐;40日龄,翼尖羽毛长约4厘米;45日龄,尾羽放叶;50日龄腹羽与翼相连接,背羽覆盖全;60日龄,翼羽长12厘米,副翼羽镜羽生长;80日龄翼羽长齐。经产母鸭羽色泛白,公鸭变成棕色。

  2.生活习性

  (1)喜水性野鸭栖居于水生植物丰富的水域地区,喜在水中求偶交配,因野鸭驯养时间不长,仍保留这一特性。

  (2)适应性强野鸭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在热带和寒带都能适应,耐寒性比耐热性更强。

  (3)集群性野鸭喜欢群居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除繁殖期外,它们总是结群活动,在越冬地区常见到百余只结群,在迁徙时也常结群成队而行。

  (4)杂食性野鸭食性广而杂,以植物种子、芽、茎叶、藻类和谷物为主,也吃一些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和蠕虫等,人工驯养可以饲喂精料。

  (5)敏感性野鸭胆较小,对外界环境很敏感,野鸭还具有一定的飞行本领,随着不断驯化这种能力逐渐失去。

  (二)经济价值

  野鸭肉质鲜嫩味美,营养丰富,野味浓厚,被视为野味中之上品,发展野鸭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1.早期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一般60日龄可达1500克,料重比约为2.5~3.0:1。

  2.营养价值高

  野鸭瘦肉率较高,属高蛋白食品,肉质鲜美,肥而不腻,含有特殊香味,野鸭肉易于消化吸收,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另外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3.羽毛质量好

  野鸭羽毛轻而柔软,富有弹性,可供填充羽绒,羽色鲜艳,有多种作为商品用的彩色羽毛,尤其是春季羽色更是鲜艳夺目,用于制做帽饰和其它装饰工艺品。

  二、常见品种(类型)

  (一)野生种类

  野生野鸭的种类较多,我国有10多种,均属于河鸭属,每个品种雄鸭羽色差别较大,现简要分述如下:

  1.针尾鸭

  头深褐色,颈侧与下体连成鲜明白色,翼镜为暗绿色,中央尾羽长而细。

  2.花脸鸭

  颈及尾羽呈黑色,脸两侧白色,翼镜铜绿色。

  3.斑嘴鸭

  羽多呈褐色,上嘴黑,边缘有黄斑,翼镜紫蓝色。

  4.琵嘴鸭

  嘴前端扩大成铲状,头颈黑紫色,胸白,翼镜绿色,腹红褐色。

  5.白眉鸭

  具有白色眉纹,翼镜灰绿。

  6.赤颈鸭

  头颈大多数呈粟红色,背灰白而带暗色,翼镜灰褐色。

  7.绿翅鸭

  体型较小,头部呈深粟色,翼镜金属绿色,两侧有绿色斑纹。

  8.罗纹鸭

  头顶呈粟色,头侧和头后的冠羽铜绿,喉纯白,前颈有一黑领,体羽灰色。

  9.赤膀鸭

  上体及胸部多呈灰褐色,杂以白色波状条纹,翼镜黑白两色。

  10.绿头鸭

  见绿头野鸭的外貌特征。

  此外还有赤嘴潜鸭、白眼潜鸭、青头潜鸭、凤头潜鸭等种类。

  (二)商用品种

  1.美国绿头野鸭

  外貌特征与绿头鸭相似,以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而著称。成年体重公鸭1600克,母鸭1400克,雄鸭性成熟期约150日龄,母鸭平均150~160日龄开产,年产蛋量100~150个,高产可达200个以上,美国绿头野鸭繁殖季节性很强,一年分两个产蛋期,第1个产蛋期为2~6月,产蛋量占全年产蛋量的70%~80%左右,第2个产蛋期在8~10月份,产蛋量占全年产蛋量的30%左右,蛋重55~60克,蛋壳呈青色。

  2.德国野鸭

  由德国奥斯特公司培育而成的著名品种,外貌、体型、羽色和野生绿头鸭相似,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和窜逃特性,能潜水3~5米深,雏鸭全身为黑色绒羽,眼、肩、背、腹有淡黄绒羽相间,喙、脚灰色,爪黄色。我国于1980年引进该野鸭种蛋,进行孵化、饲养、推广,经系统选育后,生产性能有所提高,开产日龄由原来的210日龄缩短至165日龄,年产蛋量由60个提高到104个。受精率也有所提高,肉仔鸭70日龄平均体重由1100克增至1400克。饲料转化率也有所提高,但在肉质方面有所下降。

  3.媒鸭

  在我国江苏、浙江等沿江、湖特定地域条件下形成的鸭种,俗称媒鸭。大多数学者认为媒鸭是野鸭与当地小型蛋鸭自然杂交而成的,因其外形与叫声和野鸭相似,常用来诱捕狩猎外来野鸭,因此而得名。雄鸭叫声似“戛”,雌鸭叫声似“嘎”。媒鸭易驯养,一般年产蛋量高达200个左右,媒鸭肉兼有家鸭与野鸭的特点,呈紫色,精肉多,肉嫩味淡,腥味较少。

  4.鄱阳湖野鸭

  以绿头野鸭驯养而来,公鸭体重1400克,母鸭1250克,母鸭平均135天左右开产,年产蛋量100个左右,平均蛋重60克,蛋壳青绿色,70天上市体重可达1250克。

  三、营养需要与饲粮配方

  (一)营养需要

  家养野鸭分育雏、育成、产蛋三个阶段,各阶段营养需要不同,目前还没有野鸭的饲养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家鸭标准作适当修改,可供参考标准见表11-1、表11-2。

  表11-1野鸭的营养需要

  饲养阶段代谢能(兆焦/公斤)粗蛋白(%)

  育雏期11.29~11.7020~22育成期10.45~11.2914~16产蛋期10.45~11.2916~20

  表2肉用仔野鸭的营养需要

  日龄代谢能(兆焦/公斤)粗蛋白(%粗纤维(%)钙(%)磷(%)

  1~1011.702230.90.511~3011.7020410.531~7011.2913-158-1010.671~8011.7016410.6

  (二)常见饲粮配方野鸭的参考饲料配方见表11-3、表11-4表11-3

  野鸭饲料配方(1)(单位:%)

  饲料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121212玉米403535404054.5麸皮10131315155.6大麦15101313-3.3高粱551512--豆饼15201083020鱼粉81075109.4血粉-----1菜籽饼-----1.9葵花饼-----1蛎粉----42.3骨粉4.74.74.74.71-矿物质添加剂-----1食盐0.30.30.30.3--砂粒2222--

  注:每100公斤加禽用维生素添加剂10克,引自《经济禽类饲养》

  表4野鸭饲料配方(2)(单位:%)

  饲料0~3周4~8周9~18周产蛋期玉米15643520碎米45--28稻谷-53210麸皮2.52.5209次粉910-6.5豆粕11-310豆饼-2.5--菜饼654.5-胶原蛋白4.541.53鱼粉4.4--1磷酸氢钙1121.8石粉10.415.6蛋氨酸0.180.140.180.12食盐0.30.30.30.3多维50.10.010.015微量元素0.10.10.10.1

  注:引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资料

  四、野鸭的繁育

  (一)野鸭种源

  野鸭的种源解决方法有两个:

  1.捕捉野鸭进行驯养,最好是从野外收集野鸭蛋孵出雏鸭

  捕获的野鸭首先剪去翅

  膀上的飞羽,两边剪得不一样长,使之在飞行时失去平衡,也就便于管理,但仍要用网罩围养。要经常检查两翅膀,剪断大毛以防高飞逃走。野鸭习惯圈养后,就会产蛋,产蛋期间保证蛋白质在18%以上,并补充青绿饲料、维生素、钙磷和动物性蛋白,促使野鸭多产蛋,每只野鸭年产蛋可达100个以上。野鸭经过5~6代的人工驯养,会逐渐丧失野性,向家鸭方向变异,如失去野生时的矫健步行,步态蹒跚,腿变粗,白色颈圈变宽且不规则,逐渐肥胖,瘦肉率下降,肉质丧失野味,因此,野鸭繁殖到5~6代就应淘汰不作种用,重新捕获野鸭或收集新的野鸭种蛋孵化。从野外收集种蛋孵化较好,因野鸭刚从野生状态捕捉回,在室内饲养往往很不习惯,性情暴躁,乱跳乱蹦,不吃食物,以至死亡,所以最好由野鸭种蛋人工孵化出雏,便于饲养。

  2.从人工驯化的野鸭后代中选留种鸭

  作为种用的公母野鸭的选择都要符合本品种特征,公鸭要求羽色漂亮,雄性分明,体型较大,健壮有力,体较重但不过肥,活泼好动性欲旺盛者;母鸭要求选头颈细长,眼大有神,体躯丰满,腹部宽广,产蛋期间耻骨间距较宽,觅食力强的个体,交配时公母配比1∶7~8,选留的种鸭一般利用2~3年。

  (二)野鸭的繁殖特点

  野鸭的繁殖目的、原则、方法和技术与其它特禽基本相同(请参阅本书的其它有关部分),但野鸭的繁殖特点与其它特禽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

  1.繁殖季节性强

  产蛋集中在2~6月份和8~10月份,2~6月份这是第1个产蛋高峰,产蛋量要占全年产蛋量的70%~80%左右,这时的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高;8~10月份是第2个产蛋高峰,其产蛋量占全年产蛋量的30%左右。每天产蛋主要集中在早晨4点至8点左右。

  2.性成熟期

  公野鸭约150日龄达性成熟,母野鸭150~160日龄开产,年产蛋量100~150个,高者可达200个以上,蛋壳青色,蛋重55~65克。

  3.公母比例

  公母配比在1:7~8,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可达85%~90%。公母鸭的交配以早、晚的交配频率高,尤其是早晨出栏后至10点钟,是一天中的交配高峰时间。

  五、人工孵化技术

  野鸭在野生状态下还有抱性,孵化靠母鸭抱孵,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其抱性基本丧失,种蛋主要靠人工孵化,孵化期比家鸭稍短为27~28天。也可由抱性强的家鸡代孵,但家鸡代孵的雏鸭颜色和光亮度要差。

  (一)种蛋的选择、保存、消毒

  种蛋应选择开产15天后产的蛋,种蛋大小适中,蛋重在55~60克,表面光滑清洁、无皱纹、裂痕、污染,凡蛋形过长、过圆或其它畸形如蛋壳花斑、砂皮、钢皮、气室不正的种蛋要淘汰。温度控制在10~15℃可保存1周,10~13℃可保存10天,相对湿度在70%~80%,种蛋的保存时间越短越好,一般不超过2周,温度不超过18℃。种蛋的消毒方法参考山鸡种蛋的消毒方法。

  (二)种蛋的孵化工艺

  种蛋的孵化条件和山鸡基本相同,只是在温、湿度的控制上稍有差别。野鸭的孵化温度比家鸭要低0.5℃。可采用变温、变湿孵化,以刺激胚胎的发育,1~21天温度控制在37.2~37.8℃,相对湿度65%~70%;21天后温度可降至37~37.2℃,湿度降为60%~65%,27~28天出雏时温度为37℃,相对湿度提高至70%~75%。在施温时要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室温高时孵化温度可适当降低,温度低时,孵化温度可适当提高。另外在孵化后期要增加凉蛋次数和喷水次数,以提高孵化率。

  六、饲养管理工艺

  (一)饲养场地及设备

  1.饲养场地

  为了使绿头野鸭在家养条件下仍保持野生的行为习性和特有的野味,进行露天放养是防止绿头鸭家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绿头野鸭的养殖场宜建在僻静且交通便利、背风向阳、地势稍高、排水良好的、有开阔水域、水草茂盛的地方,无自然水源可建人工水池,陆地上应种植适当的乔木或灌木,以利于遮荫,水域区最好有30度左右的坡地。人工饲养场应有鸭舍、鸭坪、鸭滩、水上运动场及职工住房。

  2.设备

  (1)鸭舍可分为育雏舍、种鸭舍和商品鸭舍。育雏舍要求朝阳,保温良好、干燥、采光通风好,育雏舍内应配备育雏器等;商品鸭舍用于饲养育成期种鸭和商品鸭,一般长9米、宽4米、高3.2米,人字形屋顶,也有建成饲养棚,舍内设有小门供仔鸭自由出入,鸭舍地面采用水泥地面,上面铺上垫料,垫料要经常更换,以保持室内清洁干燥,目前也有采用铁丝网或木板条等进行离地平养,种鸭舍与商品鸭舍建筑相仿,只是要求光照及保温条件稍好,另外还要有产蛋窝(箱)。

  (2)鸭坪是连接鸭舍与鸭滩之间的陆上运动场地,供野鸭在舍外采食、饮水、理毛和休息。鸭坪要求平坦而坚实,并有一定的坡度,防止下雨天积水,鸭坪上最好能种植乔木等,以利于夏季遮荫。

  (3)鸭滩是从水面到鸭坪的斜坡,坡度应以30度较好,可用石子和水泥砌成。但上面必须铺上草垫,以防野鸭跌滑受伤。

  (4)运动场不同野鸭舍都应有室外陆上和水上运动场,可以利用湖泊、河道和池塘等,对种鸭来讲必须要有水上运动场,以供野鸭洗澡和在水中交配。没有天然的水域可挖人工水池,面积按每15~20只野鸭占1平方米计算,深度在30~50厘米左右,还必须有深水区,水深在50厘米以上,人工池水要经常更换,以保证水质清洁。运动场周围设有围网,水上围网要直达水底,可用尼龙网或鱼网,网孔为3厘米×3厘米。

  (5)食棚、食槽及水槽设置食棚是为了使鸭子在吃食时遮阴避雨,这样能保证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可在舍外饲喂,从而有利于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在食棚内根据所养鸭的数量放置食槽和水槽;食槽和水槽均可用水泥砌成长形,也可用塑料制品制成食槽和饮水器,每100只鸭需食槽长度为3米,或3个盆斗式食槽,每250只鸭子需用双面长形饮水器2米长。

  3.饲养方法

  主要介绍2种饲养方法。一是场舍饲养法:在100平方米的场地上,半搭棚作野鸭的休息室,半露天作活动场地,在活动场地上建一个约40平方米的水池,池深1米,水池上面罩上网眼3厘米×3厘米左右的尼龙网,网高5米,要经常更换池水,换水时要清除池中的鸭毛、鸭粪及其它杂物,并定期消毒;二是采用养放结合饲养法:根据养野鸭必要的设施如棚舍、食槽、动动场等,选择在有河道、湖泊两旁建棚舍,配备食槽、饮水器,修整活动场地。有经验表明孵化出的雏野鸭和我国地方蛋雏鸭同棚混养,可以使野鸭从小适应家养的环境,便于以后管理。等到60日龄后,可采用养放相结合的方法,每天早晨放出,料槽放好饲料,便于野鸭不时回棚舍采食,但在下午料槽尽量少添饲料,时间一长,形成条件反射,晚上野鸭会回棚舍过夜,这样饲养的野鸭野味较好。

  (二)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在雏鸭进舍前,育雏舍应进行彻底消毒,并空1周时间,在进鸭前1天应提前升温。

  1.温度

  雏鸭出壳后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保温显得尤为重要。室温一般保持在18~20℃左右,育雏器内温度开始为30℃,以后每周降2℃,至20日龄逐步过渡到脱温,在育雏期间要密切注意鸭群的动态,根据鸭群的活动状况适当调整育雏温度,切忌忽高忽低,特别防止温度过低时雏鸭发生打堆。

  2.湿度

  育雏早期相对湿度较高,在65%~70%左右,10天后相对湿度可降至55%~60%,尽量保持育雏器内垫料的干燥、松软,如室内湿度过大,易使细菌繁殖,特别是对预防球虫病不利。

  3.密度

  育雏时应采用小群饲养,以50~100只雏鸭为一群,以后再大群饲养,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以免雏鸭因挤压而致死,并可克服雏鸭群内个体之间发育不匀衡。一般情况下,1~10日龄40只/平方米,11~20日龄30只/平方米,21~30日龄25只/平方米,在注意鸭群饲养密度同时,还要提供雏鸭足够的采食和饮水位置。

  4.饮水、开食和饲喂雏鸭在24小时以内要饮水和开食,先饮水后开食,水中可加0.1%的高锰酸钾,经长途运输的雏鸭,则应喂5%的糖水,使雏鸭尽快恢复体力。开水后就可开食,开食料可用米饭,按每200只雏鸭喂500克,需要将米饭用水浸一下以去掉粘性,也可用配合饲料,最好是颗粒料破碎后再喂。将饲料撒在浅盘或塑料布上,任其自由采食,第2天1公斤米饭加50克豆饼和50克鱼粉,第3天在1公斤米饭中加1/3的配合料,以后逐渐增加配合料的喂量,1周后可喂些少量的小鱼、虾、螺丝、蚌肉、蚯蚓等动物性饲料。正常情况下育雏前15天动物性蛋白20%~22%,16~40日龄17%~18%。饲喂时应本着少喂多餐的原则,野鸭每日饲喂次数,7日龄前每天8次,9~14日龄,每天6次,15~30日龄每天5次,每次投料以每只野鸭都能吃到料而又吃完为止,投料参考数量:1日龄每只每天10克,2日龄13克,3日龄18克,4日龄20克,5日龄24克,6日龄26克,7日龄28克。

  5.育雏室内环境控制

  由于雏鸭体温高、新陈代谢旺盛,需氧量大,排泄物多,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在保温的情况下加强通风换气,充足的光照可刺激雏鸭的食欲,提高生活力。1~7日龄每天24小时光照,也可实行1~3天每天24小时光照,4~7天每天20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8瓦,8~20天逐渐减少光照,第21天起过渡到自然光照。

  6.放水

  刚出壳的雏鸭不能放水,等其羽毛干后,可在雏鸭身上喷细雾水,以便野鸭整理羽毛。人工孵化的雏鸭在1周后可放在浅的池塘或浅盘中嬉水,天气较好,外界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应尽早给雏鸭放水,每天2次,上、下午各1次,上午在10点以后等水晒热后下水,开始时时间不宜过长约10分钟左右,后逐渐延长放水时间,每次约1小时,15日龄后任其自由下水活动,放水有益于生长发育和清洁卫生,20天后雏鸭的食欲和消化能力增加,可在稻田放牧,使其能捕食到动物性营养食物,如蚯蚓和稻飞虱等一些昆虫。

  (三)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是指从育雏结束到产蛋前这一阶段,此阶段野鸭的生长发育较快,仔鸭40日龄后平均体重达750克,此时身上的羽毛已基本长成,仅头后留一点绒毛。到70日龄,此时可进行一次选种,选取体态健壮、特征明显的仔鸭作种鸭,淘汰的野鸭育肥后等体重达1000克以上可作为肉用鸭上市。种鸭以8∶1的雌雄比例分群,一般每群150只左右,这一阶段必须加强饲养管理。

  1.精心饲喂

  采用配合日粮,坚持定时、定量饲喂,日喂3次,逐步增加喂量。

  2.限制饲养

  作为后备种鸭,育成期如果体重过大、过肥,容易早产,影响种鸭的产蛋性能和利用年限,所以这一阶段应采用限制饲养,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减少豆饼、鱼粉的比例,逐步增加谷实、糠麸、饼粕和青绿多汁饲料,青饲料种类包括叶菜类、苜蓿、青草等,用量占喂料量的15%左右。适当控制体重,产前30~40天青料可增至55%,粗料占30%,精料占15%左右,这样可使鸭子长成大骨架。限制饲养与控制光照要结合起来。

  3.控制光照和饲养密度

  育成期期间原则上光照只能减少或保持不变,不能延长,圈养野鸭应停止人工补充光照,每天光照时间8小时左右。随着野鸭的不断生长,饲养密度应作适当调整,4~6周龄为8只/平方米,7~10周龄6只/平方米,11周龄以上4只/平方米。

  4.增设防护罩网

  50日龄后野鸭翼羽已基本长齐,具有短距离飞行的本领,这时室内外、水陆运动场均应增设金属网或尼龙网罩,网眼以2厘米×2厘米为宜,网罩距水面高度不低于2米,便于进行驱赶和捕捉管理,栏水竹杆、金属网或尼龙网要深及河底,防止潜逃。

  5.科学管理

  每天定时清理鸭舍,换铺垫草,注意饮水的清洁卫生,放水池应经常换水,确保每只鸭有足够的采食位置。对于后备种鸭要经常抽测体重,根据体重的情况调整日粮营养水平,对肉用仔鸭要加大饲喂,促使其及早上市。

  6.充分放牧

  40日龄后,除非天气恶劣,均应实行放牧饲养,一方面可以使其充分保持野性,维持肉质的野味,防止肉质退化,另一方面锻练其合群性,克服饲粮配方营养之不足,对提高肉质和种质有益,对肉用仔野应减少放牧或不放牧。白天根据当地情况,选好放牧线路,晚上让其自由栖息过夜,但要注意防止其它动物的侵害和干扰,要及时了解农田施用农药的情况,防止中毒。

  7.防止野性暴发

  60~70日龄是野鸭野性暴发期,由于体内脂肪和生理变化,易促使野性发生,激发飞翔,且呈现脂肪含量愈高、愈肥大,其暴发野性愈强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鸭群骚动不安,呈神经质状,采食量大幅度减少,体重下降,所以这一时期应适当限制饲喂,增加粗纤维饲料含量,保持饲养环境安静,可避免、减轻或推迟野性发生,并可节约饲料。

  8.商品肉用仔鸭的饲养

  商品肉用仔鸭要求羽毛长全,膘好,一般养至80天体重达1500克便可上市。雏野鸭在40日龄以前,应采用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40~60日龄要适当限制饲喂,适当推迟野性暴发,促进翼羽生长,提高料肉比,60日龄后至上市,再喂高能高蛋白饲粮。商品肉用仔鸭的饲养管理主要掌握几个技术关键:为了便于防疫、消毒,采取全进全出制饲养制度;采用高能高蛋白营养均衡饲粮;增加饲养密度,提高单位饲养面积效益;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补充人工光照,光照强度宜弱光,能看到吃料即可;除野性暴发前期适当限饲外,其余时间均自由采食等。

  (四)种鸭的饲养管理

  绿头鸭在150~160日龄左右性成熟,公鸭略早于母鸭,年产蛋量100~150个。

  1.种鸭选择

  绿头鸭养至70日龄,应进行选择分群,公鸭要求体质健壮、头大、活泼,头颈翠绿色明显,交配能力强;母鸭要求头小、颈细长、眼大,身体结构紧凑。公鸭体重不宜低于1250克,母鸭不低于1000克,公母留种比例为1:5~10,公鸭可适当多留些,以利于以后有选择的余地,公鸭一般利用2年。

  2.精心饲养

  产蛋高峰到来之前及时提高饲粮中蛋白质水平,尤其是动物性蛋白,产蛋期间注意添加骨粉、贝壳粉,以补充钙质,另外还要在饲粮中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日喂4次。光照每天在15小时左右,不少于14小时,如不足应及时补充人工光照,产蛋期间要注意饲料稳定性,更换饲料时要有几天的过渡期。

  3.提供适宜的产蛋环境

  及时剔除多余的公鸭,尽量避免生人、噪音和其它外界环境的应激。

  4.科学管理

  经常保持鸭舍的卫生,做到清洁干燥,或勤换垫草,定期消毒,要设置足够的产蛋窝,及时收集种蛋。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温。在休产期换羽期要降低饲粮的营养水平,缩短光照。开产前2周,将休产期日粮换成产蛋期日粮,并补充光照。

  七、常见疾病的防治

  野鸭的抗病能力比家鸭强,疾病较小,但在人工驯养条件下,由于饲养规模和密度大,感染传染病的机会增多,因而容易患病,因此要经常保持鸭舍、料槽、水槽的清洁卫生,每月定期消毒;对饲养的商品野鸭要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饲料要防止霉变,垫料要晒干和经常更换;对雏鸭防止下痢,在饲料中加抗菌素预防,注意抗菌素要经常更换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40日龄要做好鸭瘟疫苗预防接种,50日龄接种禽霍乱疫苗,60日龄进行1次驱虫。

  野鸭所患疾病和家鸭基本相似,对这些疾病以预防为主,重点预防鸭瘟、病毒性肝炎、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等。下面介绍这几种病的诊断及防治。

  1.鸭瘟

  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主要在鸭和野鸭中流行,鹅、雁也可感染的一种病毒性、急性、高度致死的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病鸭和潜伏期的感染鸭,主要经消化道感染。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能在鸭胚、鸡胚、鸭雏、鸡雏及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繁殖,病毒毒株之间毒力有差异,野鸭通过人工易感染,自然条件下,常为带毒者。

  症状:病鸭精神萎靡,不愿下水,流泪,鼻腔有分泌物,呼吸困难,部分鸭头部肿胀,俗称“大头瘟”,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急性病程2~5天,慢性可达1周。

  剖检可见胃肠道粘膜出血和形成假膜或溃疡以及淋巴组织出血,食道粘膜具有纵行排列的灰黄色假膜覆盖或小点出血,假膜剥离后留有溃疡,肝发病初期有出血斑点,后期出现大小不等的灰黄色的坏死点,腺胃与食道交界处、肌胃角质下层出血。

  防治:不从疫区引进野鸭,严格执行对鸭舍、运动场、饲养管理用具卫生消毒制度,对鸭瘟流行或有威胁的地区,应按免疫程序进行鸭瘟鸭胚弱毒疫苗免疫接种。对感染初期的病鸭,可肌注抗鸭瘟高免血清0.5~1毫升。

  2.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为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病理变化为肝炎。

  病原是鸭肝炎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本病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本病毒有3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感染宿主只有5周龄以下的小鸭才患病,特别是3周龄以下易感,我国鸭肝炎主要由Ⅰ型病毒引起。

  症状:雏鸭初发病时,精神萎靡,缩颈,病鸭多侧卧,头向后“背脖”;两脚痉挛性地反复蹬踢,出现抽搐后死亡。

  剖检可见肝肿大,质地脆,色暗淡或发黄,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胆囊肿胀,充满胆汁。胆汁呈褐色、淡茶色或淡绿色,脾肿大呈花斑状。

  防治:严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是预防本病的积极措施,特别注意不要从疫区引进雏鸭,对种鸭应加强免疫。鸭群发病应注射鸭肝炎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

  3.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是小鸭的一种传染病,病原为鸭疫巴氏杆菌病,为革兰氏阴性的小杆菌,血清型较多,1~8周龄的鸭对自然感染易感,尤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

  症状:最急性的看不到任何症状而死亡;急性的病鸭表现萎顿、嗜眠、缩颈或嘴抵地面,共济失调,眼、鼻有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流出,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频死前出现神经症状,病程2~3天;慢性的表现沉郁,困倦少食或不食,共济失调,痉挛性点头运动或摆尾,前仰后翻,少数病例出现颈部弯转90度左右转圈或倒退,呼吸困难,有的出现跗关节肿胀,多伏卧不愿走动。

  剖检可见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外膜表面覆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表面包盖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膜,易剥离,肝实质较脆,胆囊肿大,多数气囊有纤维素膜。

  防治: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注意通风,调整饲养密度,发生本病要首先做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用于治疗,一般新霉素、丁胺卡那等药物有效,预防药物要经常更换,以免产生抗药性,也有疫苗在接种生产上应用,最好使用本地区(场)的病料制疫苗。

  4.大肠杆菌性败血症

  也称鸭大肠杆菌病,可侵害各种日龄的鸭,主要以2~6周龄的小鸭和中鸭多发,病原为大肠埃希氏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多种血清型。

  症状:临床症状与鸭传染性浆膜炎相似,主要表现为沉郁、食欲较差、嗜眠,眼、鼻有分泌物,下痢、衰竭、脱水死亡。

  剖检可见在心包膜、肝和气囊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呈厚度不等的浅黄绿色、凝乳状或网状样,有时可见渗出性腹膜炎和肠炎。鸭大肠杆菌病的疫场也常有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生,但很少见有同一只鸭同时患有两种该疾病。

  防治: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也可用大肠杆菌和鸭疫巴氏杆菌二联苗进行预防,药物治疗应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后选用敏感药物治疗,肠道菌较易产生抗药性,预防治疗用药物应交替使用。此外,对于禽霍乱、鸭巴氏杆菌病、鸭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及球虫病等也应加强预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