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1.《边城》

一生必读的60本书 作者:张玉斌,王晶编著


  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

  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亚洲周刊20世纪100部

  最优秀的中文小说第一名

  20世纪中国10部影响深远的小说之一

  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他的小说以恬静平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构建了一个属于他的“湘西世界”,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边城》是他的“湘西世界”的灵魂。

  《边城》是一部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作者创作时“心里怀着不可说的温爱”,在一首清澈、美丽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中,表现出一种优美、自然而又不违悖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的爱做了恰如其分的说明。阅读《边城》,首先震撼读者的是沈从文的不经意的、淡如行云流水的语言,他那诗意的笔触点染下的边城宛如悠然自得的桃源。小说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描绘了水边船上所见到的风物、人情,是一幅诗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一部《边城》足以让沈从文在现代文学中笑傲于世人,也足以让他与世界文学的一些所谓的顶级作家们比肩且毫不逊色。然而他的创作力非常惊人,80多部作品集使他成为成书最多的现代作家之一,这方面跟老舍和巴金有一比。其实他不仅仅只有《边城》,反过来讲,《边城》也不仅仅只属于他,它更属于湘西,属于我们的民族。

  ——著名学者易森

  沈从文的长篇小说《边城》是一部杰作,它的艺术独创性主要在两个方面呈现出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它们发展和深化了乡土抒情的模式;继鲁迅《阿Q正传》之后,重塑了中国形象”;《边城》作为近代以降守成文化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提炼,“揭示了主体民族对自我诗意想像的虚拟性和策略性”。

  ——著名学者刘洪涛

  作者的人物虽说全部良善,本身却含有悲剧的成分。惟其良善,我们才更易于感到悲哀的分量。这种悲哀,不仅仅由于情节的演进,而是自来带在人物的气质里的。

  ——著名学者刘西渭

  《边城》中的牧歌情调不仅具有陶渊明式的闲适冲淡,而且具有屈原《九歌》式的凄艳幽渺,是真正的返璞归真。

  ——《中国现代小说史》

  迟读《边城》

  时光破碎的质感,苦等未果的宿命。有始无终的故事,有头无尾的情缘。

  三年前看沈从文的《边城》,书未读到嘴边便轻轻放下,是沉不下心去品味这淡漠似水的故事。三年后看沈从文的《边城》,从头至尾地细细咀嚼,浮躁的心却终未能读懂那缓缓流泻指间的时光气息……

  《边城》必定是暗涌着的,而沈先生的文笔又无疑是优秀的。书中的文字像是散落的碎片,片片映射着故事中的淡淡无奈和隐隐惆怅。细腻到了极致,温婉却有血性。起初读时,怕这清新优雅的笔触承载不动如此动情的暗涌,比起这内容的厚重,文字的确是显得单薄了。但文字和内容的默契往往总是出人意料的巧妙。这完美无暇的融合和游刃有余的真实分明是来自沈先生对边城生活谙熟通达,汩汩流自笔端的文字载着清雅恬静的风景与这水乡故事从此便有了一脉相承的完整。

  边城也是隔绝的,边城的人则是纯真的,便也是这样的纯才使边城的人有了浓浓的爱和彻骨的痛,有了真正的爱憎与哀乐。也正是缘于纯真,这爱和痛才所以是暗涌着的,它们缺乏表达的出口。翠翠的心空寂,纯的空寂,三年前“二老”的话三年后却仍了然心间。沈先生也必定有爱,更有品味爱的本领。“对于农民和士兵,怀有不可言说的温爱。”无疑这题记里的话成了《边城》表现的主旨。而我更相信是沈先生天生诗意的灵魂才真正赐予了他爱的能力。文革时的沈从文,被迫置笔,扮起了清道夫的角色,在给表叔的信中写的不是种种愤懑却只淡淡地说:这里的荷花真好,有空一起来赏。在逆境中发现美丽,找到所爱。我想,这正是《边城》之所以像饱含了浓浓感情的清茶的原因所在。

  我羡慕沈先生的清雅之致,自在随意地把《边城》写得飘飘于空,而这其中惟一无法释然的却只有人的感情。这感情是男女之爱、血缘之亲,更应是蕴涵了沈先生浓浓的思乡情结。于我看来,与其把《边城》看成一篇纯小说,更不如说它像沈先生对家乡湘西凤凰割舍不下的情怀。《边城》对景物的描写是如此地抽离、洒脱,似与故事有了脱节。殊不知那却是一种真实的美,是沈先生以散文的笔调、诗曲的意境,为湘西家乡所描绘的一幅水墨画卷。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惊心动魄的氛围、波澜曲折的情节,一切都只是真实的美和贴近人性的关怀。

  我爱这《边城》里的未知宿命,一切的等待莫非都会是殊途同归的悲哀?而充斥在这等待之中的煎熬确是如何的具体清晰。

  我永远解读不了《边城》的美,不是因为时代的隔阂,不是因为环境的变迁,只是我那浮躁的心啊,它已不再纯真。

  正如城市中的我永远也无法想像出那梦中渡船的模样……(暗地纯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