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汉书新注卷十九 下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汉书新注 作者:施丁主编


  &&

  

  

  

  (1)内史:此时内史,有名无实。(2)太仆:据《夏侯婴传》,婴起兵从即为太仆,此断自元年始。(3)襄:即《功臣表》之棘丘侯襄。(4)王先谦曰:“《史表》卢绾为太尉,与《绾传》东击项羽,以太尉常从合。表列于五年,误。(5)王先谦曰:《灌婴传》二年为御史大夫。案周苛死在三年,此疑假丞相之比。(6)王先谦曰:据《曹参传》,是年为中尉。

  

  

  (1)太尉:《史表》“罢太尉官”。(2)王先谦曰:据《灌婴传》,是年为车骑将军。(3)郎中令:周寿昌曰:《功臣表》五年为郎中柱下令,盖沿秦制称之。(4)薛欧:薛欧封侯在六年,此为追称。(5)军正阳咸延:据《功臣表》,当为“军匠阳成延”。(6)殷:楚汉之际,汉以殷置河内郡,使杜恬(即长修侯)守之。(7)郦商为卫尉:王先谦曰:“此《商传》所云以将军将太上皇卫也。”(8)太仆:王先谦曰:“此与《功臣表》侯状合。夏侯婴自高帝至孝文,常为太仆。此或偶一代任。”

  

  

  (1)何迁为相国:据纪、传及本表上,何为相国在十一年,此误移二格。(2)中地守:据《地理志》,高帝九年罢中地郡,此中地守当加“故”字。又,《史记·彭越传》“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本表未载。(3)据《靳歙传》,靳歙是年为车骑将军。(4)王氏:姓王,名氏。

  

  

  (1)据《陈平传》,陈平是年为郎中令。(2)七月:此“七月”袭《史表》文,未及刊除。(3)杜恬:据《功臣表》杜恬于高帝十一年正月封候,四年薨。当薨于惠帝二年,不可能于惠帝三年为廷尉。此八字当在高帝十一年,误移于此。(4)己丑:疑误。是年八月已酉朔,无己丑。

  

  

  (1)据《功臣表》,宣义殁于惠帝五年。此八字误衍。(2)免:人名。王先谦曰:“《文纪》有中大夫令免,盖即此人。”(3)七年:当作“八年”。据《史》《汉》诸侯王表,郢客为楚王,在孝文二年。

  

  

  (1)食其:据《史记·吕太后本纪》“高后已葬,以左丞相审食其为帝太傅”,食其为帝太傅当在高后八年。而高后八年七月壬子朔,元辛已。辛巳为八月朔日。(2)丙戍:“壬戌”之误。高后八年九月辛亥朔,无丙戍。《史记·吕太后本纪》作“壬戍”,是。(3)据《吕后记》,是年有郎中令贾寿。

  

  

  (1)卫尉足:《文纪》,元年有卫尉足,当移前一格。(2)据《文纪》,是年棘蒲侯柴武为大将军。(3)张释之为廷尉:据《爰盎传》文帝六年淮南王迁蜀时,爰盎为中郎将,并为张释之请补谒者,可知张释之于文帝三年不可能为廷尉。又据《张释之传》,释之为廷尉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其结为亲友;而周亚夫罢细柳军始为中尉(见《周亚夫传》),时文帝后六年,则知周亚夫为廷尉必在其时。此误。(4)乙巳:文帝四年十二月丙辰朔,无乙巳。疑“乙”为“己”之误。

  

  

  (1)典客冯敬:《史记·淮南厉王传》丞相张苍、典客冯敬等议淮南王罪奏疏,有宗正臣逸、廷尉臣贺、中尉臣福三人,皆不见于本表本年。陈直曰:“宗正臣逸,疑即景帝三年之德侯刘通,字形相近而误。廷尉臣贺,疑即景帝后元年之郎中令贺。中尉臣福,疑即景帝中元年之廷尉福。”(2)据《文纪》,是年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3)董赤:《文纪》作“董赫”。即成敬侯董渫之子,见《功臣表》。

  

  

  (1)廷尉信:王先谦曰:“《景纪》元年有廷尉信,盖代廷尉驱之任,疑不当在此。”(2)戊戍:“戊辰”之误。王念孙曰:“戊戍当作戊辰,后二日为庚午也。”《史表》、《汉纪》正作戊辰。(3)据《文纪》,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4)据《周亚夫传》,亚夫是岁为中尉。

  

  

  (1)十三年:据《周仁传》,仁至武帝初才病免,此“十三年”有误。(2)据《文纪》与《周勃传》,文帝后六年,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不当记于景帝元年,盖误移。(3)中尉嘉:据《史表》及《周亚夫传》,孝景三年,以中尉周亚夫为太尉,此格不当写中尉嘉。据《晁错传》,景帝三年斩错时,有中尉嘉劾奏错,是嘉于景帝三年为中尉,然不久又为卫绾所代。此传写误移。(4)八月丁未:是年八月丙辰朔,无丁未。据下二格“八月丁巳”晁错接陶青为御史大夫,则“八月”当作“七月”,丁未在丁巳前十日。(5)殷:袁盎免奉党之后,由殷代。

  

  

  (1)介:《史表》作“蚡”。无考。(2)安丘侯张欧:按《史》《汉》侯表,无安丘侯张欧。据《张欧传》,欧乃安丘侯张说少子,是“欧”当作“■”,又不当冠“安丘侯”。(3)姚丘侯:“桃侯”之误。参《史表》、《侯表》及诸传。(4)《史表》御史大夫阳陵侯岑迈,本表不载。(5)六月:“二月”之误。据《史记·孝景本纪》,孝景七年春,“丞相(陶)青免。二月乙巳,以太尉条侯周亚夫为丞相。”是知二月乙巳,陶青免相,即以周亚夫为相。二月庚寅朔,乙巳(十六日)之前,正月无乙巳。(6)釐侯:误衍。据《功臣表》,孝景中二年胜嗣为武阳侯。(7)据《外戚传》,是年以立皇后,案诛大行。

  

  

  (1)中尉:不当删。校点本据王先谦说删去,误。施之勉曰:“上文云:‘(七年)郅都为中尉三年,免。七年至中二年,为三年,是都免应在今年也。《五行志》云:‘景帝中三年,中尉不害,将车骑材官士屯高柳。’是不害为中尉当在今年也。‘中尉’下,当是夺去不害姓名及几年免等字。”(2)九月戊戍:《史记·景纪》为“三月”。(3)乘昌:《功臣表》作“革昌”。(4)吴利:《功臣表》釐侯黎朱苍,至曾孙扶失侯,《史表》作“秩”,“秩”与“利”形似,未知孰是。(5)陈直曰:“汉《赵宽碑》云,‘文景时有仲况官少府。’本表不载。”(6)不疑:疑即直不疑。(7)王先谦曰:“典客更为大行令,此失书。”

  

  

  (1)(2)壬辰:是年八月丁未朔,无壬辰。《史表》同,误。(3)贺:疑即公孙贺。(4)中尉:王先谦曰:“后又有执金吾郭广意,执金吾即中尉更名,疑即此一人而两任。”(5)王臧:王臧事见《田蚡传》。(6)淮南:当作“淮阳”见《灌夫传》。(7)印:疑误。王先谦曰:“官本,印作卬,当是。”

  

  

  (1)三月乙未:是年三月丙辰朔,无乙未。《史表》作“二月乙未”,是。(2)南陵:当作“商陵”,参《功臣表》与《张苍传》。(3)六年:当作“十六年”。万石君死于元朔五年,岁余建亦死,建死,李广代为郎中令,《万石君传》、《李广传》可证。(4)二年:钱大昭:“赵绾以二年死,青翟任御史大夫当即在是年,表书于四年,疑非。”按:果如钱说,“二年”二字也误,因建元六年韩安国已为御史大夫。(5)廷尉建:陈直曰:“蔡邕《范丹碑》(见《全后汉文》卷七十七)云:‘汉文景这际,爰自南阳,家于成安,生惠及延,延熹(二字有误)二年,官至司农、廷尉,君则其后也。’表文廷尉廷(当为建),疑即廷尉延之误字,谓范延也。”

  

  

  (1)李广:据《史》《汉》本传,李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据《李广传》,程不识时为长东卫尉。(2)据《武纪》,是年有中尉程不识。(3)王先谦曰:“是年王恢下狱死,代为大行者,史阙。”(4)张■:此人与张敖之孙■同名。但与《功臣表》年分不符。

  

  

  (1)廷尉翟公:《郑当时传》言翟公再为廷尉,表止一见。(2)三年:当作“一年”。参《史》《汉》功臣表。

  

  

  (1)刘弃:《汲黯传》作“刘弃疾”。(2)据《武纪》,是岁卫青为大将军。(3)子弟:“弟子”之倒误。(4)容:“宏”之误。《史》《汉》淮南衡山传载,元朔五年,遣中尉宏即讯验王。《索隐》云,案《百官表》姓殷。可见“容”为“宏”也。(5)刘受:此与下文沈猷侯刘受同名。

  

  

  (1)此十九字,当在上栏二年下。《史表》、《汉纪》、《通鉴》俱在二年。(2)据《武纪》,在二年。当在上栏。(3)据《武纪》与《张骞传》,在二年。当在上栏。(4)王先谦曰:“亦是误移下一年。当在上栏二年。

  

  

  (1)李:据《功臣表》,当作“季”。(2)乙卯:《汉纪》作“乙丑”。少傅:《汉纪》作“太傅”。《史表》作“太子太傅”。(3)李敢:李广之子。

  

  

  (1)大司马:当作“大司马骠骑将军”。周寿昌曰:“《纪》书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薨。案: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宣帝四年,大司马始不冠将军,此宜从《纪》书。”(2)据《史纪·三王世家》,是年有太常充。充,《索隐》曰“赵充”;王先恭曰“王充”,并云“参证《世家》,下格信当为充,宜移入此格。”未知孰是。(3)王晁:《张汤传》作“王朝”。晁、朝,古通。(4)王信:《史记·惠景间侯表》王信薨于元狩二年,与此表异。(5)廷尉霸:王先谦曰:“疑即中尉霸迁。”(6)二月:当作“三月”。是年二月丁卯朔,无辛亥。三月丁酉朔,辛亥为十五日。(7)二月:当作“三月”。元鼎二年二月丁卯朔,元辛亥。(8)广安侯:《任敖传》及《侯表》皆云“广阿侯”,此表误。

  

  

  (1)坐不收赤侧钱,收行钱论:赤侧钱当收而不收,现行之钱不该收而收,故论罪。(2)据《功臣表》张广国元光三年为睢陵侯,十八年薨,薨于元鼎元年。此九字误衍。(3)相:《功臣表》作“相夫”。

  

  

  (1)张成:据《两粤传》,张成坐东粤反,不敢击,畏懦诛。(2)咸(音jiǎn)宣:本书《酷吏传》有其传。

  

  

  (1)入粟赎罪:据《景武功臣表》,韩延年元封六年,坐为太常行大行令事留外国书一月,乏兴,入谷赎,完为城旦”(2)狱:“狱”字上当有“下”字。(3)周寿昌曰:“宜加‘大行令更名’五字于前。”(4)周寿昌曰:“疑脱‘更为执金吾’五字。”(5)无忌、殷周:二人并见《史记·酷吏传·论》。

  

  

  (1)戊寅:《史表》、《武纪》作“戊申”,误。是年正月丁巳朔,无戊申。(2)闰月丁丑:误。元封六年闰九月,太初三年闰六月,太初二年无闰。当从《史表》作‘三月丁卯’”。(3)胶东太守延广:《汉纪》作“胶东相王延广”,是(沈钦韩说)。(4)上官桀:此人从李广利征大宛,以敢深入为少府。李广利封侯在四年,桀也当在四年,此误移前一格(王先谦说)。(5)王卿:《汉纪》作“王延年”。陈直曰:“疑延年为正名,王卿为尊称之号。”(6)桑弘羊:桑弘为大司农,实在天汉之前,参《食货志》。

  

  

  (1)故廷尉:杜周于元封二年为廷尉,“十一年免”,当免于是年,可能不久即任执金吾,故廷尉上有“故”字。(2)沛范方渠仲翁:沛人,姓范,名方渠,名方渠,字仲翁。(3)扬树达曰:“六字应在下一格。(4)缺人名。

  

  

  (1)公子:暴胜之之字。后皆类此。三年下狱自杀:暴胜之死于征和二年。(2)五年:当作“三年”。江充被斩于征和二年秋七月,参考本书卷四十五《江充传》及卷六十三《戾太子传》。(3)江都:“江邹”之误。参《史》《汉》功臣侯表。(4)四年:此“四年”二字衍。据《功臣表》,靳石免于太始四年。

  

  

  (1)四月:《武纪》作“正月”,《史表》作“元年冬”。征和二年四月丙子朔,无壬申。(2)五月:《史》《汉》侯表作“三月”,是。(3)《功臣表》云:成侍祠孝文庙,醉歌堂下曰“出居安能郁郁”,大不敬,自杀。此与表异。(4)据《外戚传》,是年有宗正刘长乐。(5)据《外戚传》,是年有执金吾刘敢。

  

  

  (1)十一年:“三年”之误。据《功臣表》,终根元鼎二年嗣侯,“后二年祝诅上,腰斩”,与下文魏不害代任太常之时相符。(2):王先谦曰:“《传》为右辅都尉,守右扶风,武帝拜为真,十余年,至昭帝时为御史大夫。自真除至御史大夫,止九年,传云十余年,自守官时计之也。表失载守官年岁。”(3)不害:陈直疑即韩不害。(4)丁卯:当作“丙寅”。据《昭纪》《霍光传》,武帝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在武帝崩前一日。武帝崩于二月丁卯(见《武纪》),则霍光等新任在二月丙寅无疑。(5)乙卯:当作“丙寅。”说见上。(6)此句上脱“二月丙寅”四字。(7)遗:陈直疑即公孙遗。(8)左将军:此即上官桀。据《外戚传》,上官桀于元年前已为太仆,表未载。(9)执金吾:《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与《郭家庙碑》(见《金石萃编》卷九十二)作“光禄大夫”。

  

  

  (1)仲:《昭纪》、《霍光传》作“种”。(2)马适建:姓马适,名建。王先谦曰:“任职”二字当衍,它处所无。(3)辟:《昭纪》作“破”。

  

  

  (1)车骑:据《昭纪》、《霍光传》及是年诏,当作“骠骑”。(2)田广明为卫尉:此事当在元凤元年。施之勉曰:“《昭纪》及《恩泽表》云,广明以鸿胪击武都反氐。武都氐人反,《纪》在元凤元年。是时广明尚为鸿胪,则其为卫尉当在击武都反氐后,不得在今年也。《表》云,始元四年。‘卫尉王莽为右将军卫尉,三年卒’。莽殆卒于元凤元年,广明则代其为卫尉矣。”(3)德:《功臣表》为“仁”。必有一误。(4)樊福:为丁外人射杀,死于是年(参考《盐铁论》)。

  

  

  (1)张安世迁右将军兼光禄勋如故。(2)刘德:刘向之父。(3)卫尉并将军:即范明友。(4)泄密书:顾炎武曰:“盖籍没霍山之书,中有秘记,当密奏之,而辄以示人,故以宣泄罪之。”

  

  

  (1)十一月己丑:当作“二月乙丑”。参《侯表》。(2)十一月:当作“二月乙丑”。《通鉴杨敞为丞相、蔡义御史大夫同日。(3)便:“史”之误。参《霍光传》与《杜延年传》。(4)延寿:即李延寿。参《霍光传》师古注。(5)钱大昭曰:当补“水衡都尉并将军”七字。(6)据《赵广汉传》,广汉是年守京兆尹。

  

  

  (1)畴:疑“畸”之误。《宣纪》、《霍光传》、《黄霸传》、《萧望之传》并作“畸”。(2)二年:官本作“一年”。

  

  

  (1)据《宣纪》与《赵充国传》,本始三年,充国击匈奴还,为后将军少府。然《史记·将相表》本始三年“充国夺将军印”。赵充国本始三年是否为少府,可疑。(2)十七年:《于定国传》作“十八年,”是。

  

  

  (1)正月甲申:《史表》作“五月甲申”。按魏相为丞相在六月,韦贤免相可能在五月。疑此表“正”乃“五”之误。(2)七月戊戌:“十月”之误。是年七月乙卯朔,无戊戌。(3)“七月壬辰”以下十二字,当在下栏四年下。参《昭纪》、《外戚传》等。(4)延年:姓严,字长孙。见《昌邑王贺传》。

  

  

  (1)免:免官,未免侯。参《汤奉世传》。(2)四年:“四”当作“五”。据《朱邑传》,神爵元年卒,当云“五年卒”。(3)让:姓王、(陈直说)。据《尹翁归传》,是年守右扶风。(4)北海:当作“北地”,见《张安世传》。(5)广意:陈直曰:“本表景帝后二年,即见‘中尉广意,武帝后元二年,又见‘执金吾郭广意免’,前后任官有五十四年之久。郭广意见《燕刺王传》,及《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颜真卿撰《郭家庙碑》等处。现至宣帝元康二年,再见‘执金吾广意’,又经过二十三年,上溯景帝后二年之初见‘中尉广意”,距离七十七年,似非事实,当为武帝时表文,被后人抄写误移于此。”(6)京兆尹:据《张敞传》,敞是年代守京兆尹。

  

  

  (1)李强:杜陵人。见《王贡两龚鲍传》。(2)广陵太守:王先谦曰:“时广陵尚为国,不得有太守。本传亦误。”(3)充国:据《赵充国传》,是时为后将军,兼官卫尉。(4)忠:颖即董忠。参《功臣表》。(5)据《韩延寿传》,是年韩延寿守左冯翊。

  

  

  (1)河内:《韦玄成传》作“河南”。(2)弘:夏燮疑即韦玄成之兄。

  

  

  (1)田听天:字兴先(陈直说)。(2)三月:景祐本、殿本为“二月”,《宣纪》同,是也。是年三月丙寅朔,无丁巳。(3)充郎:人名。姓已佚。(4)丙显:丙吉之子,五凤三年嗣,甘露元年夺爵一级为关内侯。此“博阳侯”上当加“故”字。

  

  

  (1)一年为:此三字当衍。参《萧望之传》。(2)此谓萧望之。望之以受遗诏辅政,自太子太傅为前将军。元帝改元,迁光禄勋而前将军如故。(3)十一年:其下有阙文。(4)此七字疑是衍文。巳见于元康四年,此处不应复出。(5)陈遂:游侠遵的祖父。

  

  

  (1)充郎:前为左冯翊。(2)延:人名。陈直疑其与建昭元年左冯翊为一个。(3)右将军:“右”乃“左”之误。参《冯奉世传》。

  

  

  (1)将兵:将后击羌。见本书《冯奉世传》。(2)刘彭祖:“刘”乃“严”之误。彭祖,乃严延年之弟,参《严延年传》。

  

  

  (1)七月:当作“八月”。是年七月丙寅朔,无辛亥。夏燮认为“七”乃“十”之误。(2)尧:疑为夏侯尧,夏侯胜之孙。参《夏侯胜传》。(3)欧阳余:《韦玄成传》与《儒林传》作“欧阳地余”。陈直曰:“《居延汉简》卷一、五十二页,有‘永光四年,太医令下少府中常方,少府余,狱丞延’之纪载,与表文正合。”(4)自杀:钱大昕曰:“本传、《京房传》皆云‘免为庶人’,不言自杀。大臣有罪自杀,例书于纪,今纪不书,盖表误也。”(5)非调:姓非,名调。

  

  

  (1)七月壬戌:有误。是年七月甲朔,无壬戌。表中月、日必有一误。(2)右扶风:其下文有阙文。

  

  

  (1)李延寿:陈直据“繁延寿印”,疑即此人,并疑“李”字为误文。

  

  

  (1)三月:疑作“二月”。是年三月庚午朔,无丙寅。夏燮云:当作二月丙寅。(2)刘庆忌:刘德之孙,刘岑之父。三代皆任宗正。(3)王章:安平侯王舜之子。参《外戚表》。(4)普:《功臣表》作“督”。骐侯驹几之子。

  

  

  (1)病免:据下文(河平三年)“太仆王章为右将宫”,当作“迁”。(2)何寿:何比干之子。参《何武传》及《后汉书·何敞传》注引《东观汉纪》。(3)河南:《王尊传》如淳注“河内”。(4)刘通:此人与前为宗正之刘通同姓名,非一人。(5)据《辛庆忌传》,辛庆忌是年为执金吾,后坐子杀赵氏,左迁酒泉太守(王先谦说)。

  

  

  (1)右将军:据上栏三年“右将军王商为左将军”,“右”当作“左”。(2)十一月:夏燮为十月。(3)张忠:代温顺为少府,在三年十二月前,此表漏书。以少府行廷尉事,劾免丞相匡衡。为御史大夫,则由字子赣者张忠为少府(参考施之勉说)。(4)遵:当作“尊”。《汉书》有传。王先谦曰:“本传,先守京辅都尉,行京兆尹事。旬月守京兆尹,后为真,则不当更书‘守京辅都尉’王尊也。此史驳文。”(5)合阳侯:指合阳侯梁放,参《功臣表》。

  

  

  (1)幸庆忌为执吾:据本传,幸庆忌两次为执金吾。

  

  

  (1)韦安世:韦贤之孙。据《韦贤传》安世历官郡守、在鸿胪,疑此表“大夫”乃郡守之误。(2)金敞:金安上之子。(3)据《薛宣传》,薛宣是岁守在冯翊。

  

  &

  

  

  (1)四年:“四”当为“一”。参下栏“光禄辛庆忌为右将军”即知。(2)东都:当作“东郡”。(3)王赏:王凤之子。参《外戚表》。

  

  

  (1)将军:此前疑脱“右”字。(2)四年:“四”当作“二”。韩勋于永始二年迁为光禄勋。

  

  

  (1)免:当为“迁”。淳于长于水始四年迁卫尉。(2)乙已:《成纪》作“已丑”。(3)三月:当作“三月”。二月丙辰朔,无丁酉。(4)八月贬:谓居官八个月,贬于十月。(5)宗正子泄,姓宗正,名子泄。

  

  

  (1)陈庆:《翟方进传》云,陈庆为司隶校尉。表未载。(2)淳于长:钱大昭在曰:永始二年,诏书已称“侍中卫尉”,长则非四年迁。(3)为太原太守:汉制,王国人不得在京师,彭宣乃淮阳王国人的,故出为太原太守。“为”上当增“出”字。(4)尹岑:尹翁归之子。

  

  

  (1)右将军:“右”当作“后”。参《尹翁归传》。(2)赵护:护以斩反者郑躬长升迁。(3)据《叙传上》,师丹、许商为光禄大夫在是年,班伯为水衡都尉。表脱漏(王先谦说)。(4)王安:王商之子。(5)广陵:官本作“广汉”,本传同。此误。一年:当作“三年”。本传云,孙宝为京兆尹三岁,京师称之,淳于长败,孙宝坐免(事在绥和元年)。

  

  &

  

  

  (1)七月:《汉纪》、《通鉴》作“十月”。是年七月癸酉朔,无甲寅。(2)三月:当用“二月”,参《成纪》《孔光传》。是年三月乙亥朔,无戊午。(3)据《孔光传》,当居右将军职,王咸居后将军职。(4)赵:赵临之子。参《外戚表》。(5)薛宣:据《薛宣传》,任京兆尹者乃薛宣弟修。(6)钱大昕曰:“宏”上当脱“任”字。“长平”下当有“为执金吾”四字。王先谦曰“臧”当作“咸”。

  

  

  (1)十一月:当作“十月”。是年十一月乙未朔。无丁卯、庚午。施之勉曰:《傅喜传》,丹徙为大司空,在哀帝元年正月。依此推四月,为成帝绥和元年十月。是大司马莽免,当在十月丁卯。越二日,庚丹为大司马,封高乐侯。《恩泽表》作七月庚午封,‘七’当‘十’之讹也。《五行志》,绥和二年庚申,男子王褒带剑入前殿非常室中,是时王莽为大司马。此尤莽免不在七月之确证……十月至正月,恰为四月。”(2)十月:疑为“五月”。《师丹传》,哀帝即位(四月),丹为左将军。丹任必要四五月,《汉纪》在五月,至十月迁,正得五月。(3)十一月:据《傅喜传》,当在“七月”。(4)王能:当作“王袭。参《儒林传》。”(5)弘农:下脱“太守”二字。(6)“宗”当为“崇”,见《两龚传》、贡禹传》。(7)六年:当作“六月”。

  

  

  (1)四月:“正月”之误,《傅喜传》作正月。是年四月癸亥朔,无丁酉。(2)贬为东海尉:《王嘉传》云,“免为庶人”,与此异。(3)乙未:“乙亥”之误。是年四月丁已朔,无乙未。朱博在位不载月日,必与光免相同日;而《外戚恩泽表》、《五行志》朱博为相皆在四月乙亥,当可据正。(4)丁宪:丁太后叔父。(5)迁:当作“卒”。四年后,不见了宪迁官。《丁姬传》也只言宪为太仆。(6)申:《文三王传》作“由”

  

  

  (1)中尉:本表绥和元年赵玄为“中少府”是。是时中尉已更名执金吾,不能再有中尉。(2)二年:“二”当作“四”。据《何武传》禄免在元寿三年,距此四岁。(3)二年:“二”当作“四”。王崇元二年迁卫尉,乃四年迁。(4)一年免:《萧育传》言育以寿终于官。(5)威:当作“咸”。

  

  

  (1)迁:“免”之误。《孔光传》言御史大夫贾延免,不云迁。(2)为右扶风:“为”字疑为“守”。《龚胜传》只云守右扶风。(3)大:“大”字衍文。(4)迁:谭由卫尉徙为大司农乃贬,非迁:(5)一月:其下有脱文。

  

  

  (1)免:当作“徙”。何徙为大将军,非免。(2)已卯:是年九月丁酉朔,无已卯。《通鉴》作“乙卯”,是。十一月,当是闰十一月。是年十一月丙申朔,无壬午。

  

  

  (1)乙未:“已未”之误。据《董贤传》、哀帝崩(六月戊午)后,董贤被收,自杀。是年六月癸已朔,戊为二十六日,次日已未。董贤可能免于乙未(三日)。(2)据《汉纪》与《通鉴》,马宫为右将宫在八月。(3)黄辅:黄霸之孙。(4)王恽:“任恽”之误,见《后汉书·独行谯玄传》(陈直说)。

  

  

  (1)(2)二月丙辰:官本作“三月”,但三月戊午朔,无丙辰。据《平纪》与《王莽传》,当作正月,但正月已未朔,也无丙辰。(3)萧咸:萧望之之子。(4)一月:官本作“六月”。(5)二月:《汉纪》、《通鉴》作“三月”,是。是年二月癸未朔,无癸酉。(6)张宏:张禹之子,(7)左辅:《酷吏尹赏传》作“右辅”。一年卒:传作“四年卒官。(8)幸成:“辛茂”之误。史无幸姓(王先谦说)。《辛庆忌传》云,少子茂为水衡都尉。

  

  

  (1)刘岑:刘庆忌之子见《元王传》。(2)王骏:此与成帝时王骏同名,非一人。(3)容:刘容,即刘不恶。(4)大司马:“太师”之误。据《马宫传》,马宫代孔光为太师,兼司徒官。时大司马乃王莽。《汉纪》同。(5)恽:任恽。参《后汉书·独行谯玄传》。(6)尹咸:更始之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