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导读:教育是一种大智慧(1)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给父母和教师的76个建议 作者:林格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就针对目前中国学校教育的局限性而言,教育就是生长,其本质是人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

  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孩子做人,培养“人”比培养“才”更加重要。

  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一个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所以,教育决不仅仅是某一种技术,而应当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大智慧。

  所有的教师和父母都应当重新来学习儿童教育这门专业的功课。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进行教育研究的一个总结,是作者的代表性作品。

  本书主要内容是:

  第一章“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介绍的是我们的教育者怎样从“尊重”这个基本价值出发,建立健康的儿童观和发展观。人在社会中生活,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选择只能在统一的基本的价值条件下才能获得发展。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我们往往会忽略“尊重”真正的内涵与重要性,认为“尊重”是一个谁都知道的问题,但事实上,我觉得该问题远非大家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用10年时间进行了“尊重教育”课题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个全国著名的教育品牌。

  第二章“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人的教育,必须了解、遵循人的科学发展规律,这里介绍的“儿童权利”、“关键期”、“人的发展是呈阶梯式的”、“罗森塔尔效应”、“潜意识”以及“生物钟理论”等,是我认为寻找教育智慧的7个基础平台。从这里出发,你对教育智慧就有了基本的认识,否则,教育只是一些技术而已。

  第三章“关系第一,教育第二”。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逻辑起点。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或者师生关系。我们知道,面对亲近和崇敬的人,他的表扬会让我们心花怒放,他的批评会让我们分外愧疚;在学校,是否喜欢该科目的老师会直接影响我们学习该科目的热情;在家里,我们与谁更亲近,便容易接受谁的教育——关系的好坏何等重要!中日友好医院的李子勋教授提出“关系大于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教授提出“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都是极有智慧的。

  第四章“父教是不可缺少的”。为什么将“父教”单独作为一种智慧来谈是具有针对性的。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任务,似乎只是由母亲来完成的,中国学校召开家长会,90%都是母亲参加,父亲即使偶尔关注一下孩子的教育,也只是浅层次的“教诲”。当孩子迈进幼儿园、甚至小学,遇到的也大多数是女性教师。这些,都将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发展以及人格形成极为不利。所以,怎样当父亲,其实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育问题。

  第五章“和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万物和谐是自古以来的幸福理想。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谐思想。毕达哥拉斯说过:“什么是最美的——和谐。”如果美就是一种和谐,那么,只要人们感受的美越多,内心里就会越快乐。风景如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亦如斯。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对于孩子来说,能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家庭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与此相反,很多在不幸家庭、离异家庭成长的儿童将遇到更大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另外,在孩子的教育上,家庭成员达成一致,也是促进幸福家庭建设的一条途径。

  第六章“读书重要,还是网络重要?”这里介绍的是媒介与儿童教育的内容。现代社会中,媒介对儿童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这里以读书和网络为重点,进行了方法上的探讨。特别提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卜卫研究员是我国研究媒介与儿童教育的权威,她的很多观点值得全社会重视和推广。

  第七章“教育的目标是学会做人”。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应当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目标。本章从“孝心”、“责任感”、“自信”等若干个最基本的价值观出发,为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切实的操作系统,简单有效而不至于落入俗套,这是作者多年教育思考的一个重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