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9节:全身心投入(7)

一路保送到北大:一位父亲的35个教子故事 作者:丁廷福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当时申请北大自主招生加分的同学很多,但推荐材料都是千篇一律地介绍自己学习成绩如何好,数理化英语方面获过多少奖等,普遍缺乏对特长的具体描述。这部分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也确实没有什么特长可言。我在网上看到许多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对自己在北大自主招生中的落榜表示很不理解。可想而知,北大的老师似乎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不太感兴趣,因为学习成绩完全可以通过高考时的分数进行判断和衡量,他们要的就是"特长",就是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有发展潜力、有特殊兴趣和超常能力的学生。丁羽符合他们的要求,自然很容易被"看上",而那些学习上的尖子而无特长可言的,却大多在这次竞争中落了下风。从北大自主招生的过程看,有笔试、面试,还有专家组会审,而专家组的组成和会审的对象都是随机的,这里已经没有"后门"的可能。你可能认识一个专家组成员,不可能认识全体,你可能买通一个,不可能买通全体。如果自己没被选上,也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在部分家长眼里,电脑和网络是孩子学习的大敌,他们千方百计地封锁孩子玩电脑,更不要说让孩子上网和打游戏。我却不以为然,我给孩子买最先进的电脑,连接最高速的网络,让孩子做家庭作业"挣"时间玩游戏。

  丁羽上初一时,我们家买了第一台电脑。在这之前,丁羽已是个电脑迷。他开始接触电脑是在我的单位,后来就去有电脑的同学家,再就是到附近的电脑或软件展销会上"蹭"。当时,他对电脑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放学后回来晚了,仔细追问后才知道是去同学家玩电脑了。为了能到我单位的电脑上玩,他主动提前做好作业让我检查完了再去。在一次暑假里,我家附近的军博(军事博物馆,在北京公主坟附近)举办中、小学教学软件展览,里面摆了几十台电脑,让中、小学生自己挑选、试用教学软件。丁羽去后立刻着了迷,见哪里有台电脑空着没人上,他立即上去捣鼓。见哪台电脑运行中"搁浅"了,他立即上去帮助摆弄好。服务员小姐见他能"帮忙",倒也乐得清闲。我就坐在墙边的连椅上看书,他只是口渴时才到我跟前要口水喝。就这样,他硬是在那里"泡"了三天,直到熟悉了所有的软件。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学电脑,个个感兴趣,个个是天才,人人都具备成为电脑高手的潜质,就看大人如何把握和引导。只可惜的是,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需要培养、开发的兴趣他不会,而对孩子这点"天然"的兴趣却是举起"屠刀",将其无情地扼杀在摇篮里。不少家长判断孩子是否好好学习的标准,仅仅是看孩子是否坐在那里老老实实地写作业。这样的家庭,很难走出有特长、有创新意识的孩子。

  见丁羽如此痴迷电脑,那时我就隐约意识到,这也许就是他最可能出成绩的地方。当时我家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还是下决心购置了在当时属于较高配置的电脑。

  我带丁羽跑商场,分析电脑组件的价格和性能,一起研究组装电脑的事。各组件选好后,由售货员给予了组装(当时丁羽还不能自行组装),但丁羽的全程参与,却使他学到了不少电脑组装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电脑对孩子的学习是把双刃剑,如果全部用来玩电脑游戏,甚至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购电脑肯定是失策。但是电脑能上网查资料的功能又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即使是网上聊天,也能帮助孩子开阔视野。看来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买电脑,而是怎样把握孩子使用电脑的问题。邓小平说过,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这肯定是英明论断,但怎样让孩子使用好电脑,消除电脑的负作用,把电脑变成学习的工具、甚至是好帮手,那就要靠大人的引导和管理了。

  提供好的条件决不意味着放任自流,适度把握、趋利避害才是根本。实践证明,我成功了,我让电脑和网络成为孩子学习、娱乐工具的同时,还把它变成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筹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