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53节:挫 折 是 金(3)

一路保送到北大:一位父亲的35个教子故事 作者:丁廷福



  记得有一句关于什么是"素质"的经典论述:当你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全部忘光以后所剩下的,就是"素质"。"剩下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应该是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校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一个人的基本素质90%以上是在学校形成的。在学校里,孩子通过参与集体竞赛项目,培养了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战胜学习中的困难,培养了自强不息、刻苦奋斗的优良品质;通过遭遇挫折,认识了成功在于不懈努力的道理;通过解决复杂的学术问题,掌握了正面攻不下就侧面攻,直接攻不下就采取"搭桥"的办法间接攻的科学方法;通过大量的分析推理,养成了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这些,都应该是人的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成功人生的底蕴。纯知识的东西可以忘得精光,但这些不是靠死记硬背所掌握的"素质",是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所忘记的。

  第二次挫折发生在高三上学期。

  高一下学期,原湖北黄冈中学教化学的特级教师黄明建调来该校任丁羽班的化学老师,丁羽在他的启发引导下爱上了化学,经过近两年的刻苦努力,丁羽和班里的几个同学具备了参赛实力。按照规定,在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中获北京赛区前30名的,可直接保送北大、清华。他当时的目标就是通过参赛获得保送资格。参赛前的两个月里,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都用于参赛准备,确实下了苦功。谁知天公不作美,他以0.5分之差排在了第31名,以最小的差距与"保送"失之交臂。这对他的打击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请看他用电脑写的日记《沉默》:

  深夜,电脑前,一个男孩正聚精会神地坐在电脑前。突然,屏幕上显示出一个网友给他发来的信息:

  "你得了那么多奖,没被保送吗?"

  男孩选择了沉默,静静的。

  男孩想起暑假时他曾经多么努力地学习物理、化学,一个半月他天天抱着几本高等教材猛啃,没日没夜地做题,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经常是一抬眼就深夜两点了。他顾不上治疗感冒,导致病情逐渐加重,直到发展为肺炎。在医院的几天里,他还是带着很多教材,一边输液,一边看书。他天天期盼着能在高中最后的几次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从而得到保送资格。

  但是,他终因0.5分失败了。

  他离一等奖只差0.5分。

  公布成绩的那天,他找个没人的地方,哭得很伤心。两年多的努力仿佛刹那间成为泡影。即使这样,他还是强颜欢笑,和同学们打打闹闹。

  后来,他去参加学校的自主招生推荐评选,全校名额只有4个。他满怀信心地把自己的推荐材料交上去,简直是踌躇满志。

  又一次失败。他们班两人被选上了,他是第三名。

  他又一次哭了,更是伤心。

  看着自己两年多努力换来的无数个二等奖,他简直想抽自己几个嘴巴,为什么没有一等奖呢!?

  他开始面对现实:你不过是一个和其他同学一样的普普通通的学生,没有出色的成绩,却有偏科的弱点。

  他坦然了,现实了:做好每件事,过好每一天,就是胜利。不追求幻想,只求踏实走好每一步。尽力去做就是成功。

  男孩皱了皱眉头,苦笑了两声,还是选择了沉默。

  从日记中可以看出,这次挫折之后的清醒认识就是,自己和别的同学一样,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其实,人和人就其智力来说本身差距就不大,更何况是在重点校中的重点班里,学习上的差距大都是由于认识上的差距造成的,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谁学习刻苦一点,下得工夫多一点,谁的成绩就提高得快一点,时间长了就可能差距大起来,仅此而已,岂有它哉!就像只有受过饥饿的人才能深切认识"吃饱了不饿"的真理一样,他在咀嚼这两次失败的痛苦中,才认识到自己的普通。虽然这也许是个很简单的常识,但对于一个被赞扬和喝彩声长期包围着的孩子来讲,认识自我却是那样的艰难,以致非得经过巨大的挫折之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挫折是金"--它能使人真正认识自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