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年建筑经典2

中山伟陵--南京中山陵(4)

中华百年建筑经典(1-5) 作者:梅可


  吕彦直堪称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奠基人

  祭堂草图

  就在那个年代,当中山陵还在纸上的时候,这个举世瞩目的建筑,注定要蜚声海内外。

  祭堂外望南京城区远景

  伟人已逝。他的魅力播撒到城市空间的每一处,甚至在广场上、草丛间。无论置身何处,我们都能够真切感受到中山先生优雅从容的精神气息。

  截至1925年9月15日,葬事筹备委员会共收到海内外应征图案40余份。全部应征图案陈列在这座建筑的三楼,公开展出5天,每天参观者达1000多人,一时轰动上海滩。从当时中西各报关注的程度可以看出,这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1925年5月,一位寓居在这里的年轻人,从报上看到那则陵墓设计的征稿启示。他就是留学回国不久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

  是年9月16日至20日,由南洋大学校长凌鸿勋、德国建筑师朴士、中国画家王一亭、雕刻家李金发四人组成的评判顾问,对全部应征作品进行了评选。最后,经全体葬事筹备会和孙中山家属的表决,一致赞同吕彦直的方案为首奖,并聘请他为陵墓建筑师。这一年,吕彦直31岁。

  此次设计大赛,让西方建筑师们开始认识这些杰出的中国人的名字:除吕彦直获得一等奖外,范文照、杨锡宗分别获二、三等奖;赵深与6名外国建筑师分获名誉奖。

  吕彦直,以他出众的才华和中西建筑文化修养,为中国建筑师找到了执业尊严,堪称是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的奠基人。他的设计,构思巧妙,别具匠心。警钟形的空间造型,暗含"木铎警世"的深刻含义。表达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警世遗训。融贯中西的建筑精神与中山先生的思想气度,融为一体。

  此后,由吕彦直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在28份中外应征方案中,一逾群雄,再度夺魁,蜚声海内外。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将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视为"象征我民族复兴之始也"。遗憾的是,吕彦直没能看到这座自己呕心沥血设计的建筑最终落成,在中山陵主体工程即将完工时,积劳成疾,患肝肠癌去世。年仅36岁,终生未婚。剩余工程由他的挚友、彦记建筑师李锦沛、黄檀甫主持完成。

  为了表彰吕彦直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民国政府颁布发褒奖令并为他立碑纪念。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块碑后来在日军侵华时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