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股市的投机体制

五、打破投机垄断(6)

波动博弈理论炒股高级教程 作者:周佛郎,周云川,孔威 著


  (三)市盈率带来的投机

  股市上的股票价格实际上是一个心理价格,投机垄断者和投机欺诈行为正是利用各种手段来影响市场投机者的心理,造成股价的剧烈波动。当多数人看好一只股票时,这只股票的价格上升,有时这种上升是脱离实际的,完全是由心理因素支配下的上升。当多数人看空一只股票时,这只股票的价格下降,有时这种下降也是脱离实际的,完全是由心理因素支配下的下降。这个心理因素加上市盈率的价格杠杆作用能使股价的波动幅度呈几十倍的上下震动。上市公司和庄家正是利用市盈率杠杆在股票市场上兴风作浪,搞资产重组概念、控制股价。

  图1-6显示出了市盈率的投机杠杆作用。例如,流通股是1亿股的上市公司,由于亏损而进入ST行业,股价下降到每股5元。第二年,该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从它的母公司无偿获得了1亿的利润,达到每股1元的收益。在划出1亿利润之前,上市公司和庄家联手在股票市场上收购了5000万股的流通股。得到1亿利润的这家上市公司当年的财务账表中反映出该公司已扭亏为盈,每股赢利达到1元。在一个市盈率为30的股票市场上,每股赢利1元的股票,在市场上可卖到30元。一个庄家把该公司股票从5元拉升到30元。这是一个合理价位,在拉升过程中投资大众会跟进买股票,因为这是他们的心理价位并认为这是扭亏为盈的好机会。当庄家和上市公司把这5000万股再卖出后,它们在股市的投资收益达到12.5亿元,远远超过母公司无偿划出的1亿的利润。

  第二年这个公司没有母公司的利润补贴再次变为亏损,股价又掉回5元。上市公司可以故伎重演:上市公司什么都不用做,每年做一次投机垄断操作,股市上的资金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流入上市公司的口袋。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假设案例,希望广大读者能理解这个过程。实际的情况要比以上论述复杂得多。如果投资大众能认真分析利润的构成和利润来源的长期性,庄家的这套手法是无法欺骗广大投资者的,正如1997年笔者在香港的投资经历所揭示的道理一样,一个成熟的市场和投资者不会被虚假的现象所欺骗。

  在公司资产重组中,很多投机者都是利用价格杠杆作用在股票市场大量骗取广大投资散户的钱,广大投资者在这一场"圈钱游戏"中经常上当受骗,很多人并不知道市盈率提供给投机垄断者一个大肆骗钱的杠杆。虚假优良资产的注入、不良资产剥离、不良贷款的处理和公司的重组与兼并等都在利用市盈率这个价格杠杆。

  在资产重组背后,一般都存在投机垄断庄家的幕后操作。在公司的上市过程中,庄家利用市盈率杠杆对上市公司进行投机包装,庄家可无偿划给上市公司一块利润或者上市公司从它的母公司或地方政府无偿得到一块利润。这些利润都可从公司股票的上市过程中得到巨大的回报。

  在上市公司的配股过程中,市盈率也同样起到价格杠杆作用。一些上市公司为达到配股的目的,无偿地从关联公司和地方政府得到利润,这些利润又可从配股中成倍赚回。

  ● 1996年证监会查处的琼民源事件就是一例,他们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操作自身的股票收益,制造了扭亏为盈、利润呈几十倍增长的骗局,成为"中国股市第一股"的神话。

  ● 2001年披露的银广夏公司是一个亏损的公司,通过做假账制造利润,成为"中国的绩优第一股",股价一年上升了4倍。部分投机垄断者赚了大钱,广大散户血本无归。

  ● 1998年8月到2000年2月,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亿安科技股价从6.50元一直上涨到126.31元,股价上涨近20倍,这是市盈率价格杠杆撬大投机骗钱的典型案例。部分投机垄断者赚得腰缠万贯,广大投资者输得遍体鳞伤。

  ● 张家界和中科键是玩虚假资产重组概念操纵股价,把上市公司玩得支离破碎,部分投机垄断者赚了钱,广大投资者亏损巨大。

  ● 三九集团、深猴王、郑百文等都是大股东圈钱案例,大大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上面的所有例子均是利用市盈率价格杠杆,加大骗钱作用,向市场敛财。从1996-2001年的5年中,许多股票的日K线图上都深深留下了他们骗钱的烙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