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结构理论实战技法

第一节 市场结构理论概要-- C 市场结构理论引导(1)

股市技术分析实战技法 作者:雪峰著


  结构理论市场视角

  市场结构理论的市场视角是其市场哲学的本质反映,从而决定了其方法论体系的构建。什么是市场呢?

  市场结构理论认为,市场是由全部的参与者所汇集的一种强大的群体力量。市场本身来源于每一个参与者,是每个参与者个体意志的体现。然而,由每个市场参与者共同塑造的市场,又反过来制约每一个参与者,甚至击败吞没大多数市场参与者--这就是市场对人的异化。

  市场不仅仅是一个交易的场所,也是一个包容所有参与者的容器,它属于每一个参与者,又主宰着第一个参与者。

  市场是一个变量,它的状态因参与者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对于参与者而言,市场是一个客观存在,它是由个体创造,却不会被个体改变。

  每一个参与者都从属于市场,而市场只从属于市场本身。为此,市场永远无法被人类所战胜。市场永远是正确的。成功的投资者只能去认识市场,顺应市场,在市场零合博弈的游戏中去战胜市场中的迷途者,而不是市场本身。

  ☉ 结构理论市场观

  市场结构理论的市场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证券市场是一个有序的市场,并遵循自然法则塑造自己。

  市场的有序性主要体现在:证券市场是人创造的,反映了人类的特质,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分子,必然遵循自然法则塑造自己。因此,自然法则是一切市场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二、市场永远处在动态平衡之中,构成平衡与不平衡的动态循环。

  市场具有趋向自身平衡的本性;所以,市场在趋向自身平衡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市场反作用力的影响,并在市场反作用力的抗争中达成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但这个相对平衡很快就会被新的市场力量所打破,形成新的不平衡;从而产生不平衡--新平衡--新不平衡……的交替、融合的循环运动……。

  三、市场的秩序性表现为线性与非线性的结构体系。

  市场的秩序性通过线性与非线性两种状态反映出来。市场的线性结构是指标型技术的基础,市场的非线性结构是结构型技术的土壤。市场的线性与非线性结构同时存在,是同一市场结构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完全是一个并列的关系。必须指出,市场的非线性表现为特定的秩序性,而不是无序的混沌状态。

  四、市场法则具有唯一性,而不是多元性。

  唯一性是自然法则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市场法则必然也是具有唯一性的市场规则。这种市场规则对市场行为的解释必须是唯一的。当一种市场规则包含多种解释方法和含义时,便是一种模糊性的多元化的市场规则,并不能认定为市场法则,只能视之为市场现象。

  五、人类对市场法则的认知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几百年来的证券发展史就是一部探索市场法则的历史。人类对证券市场的规律性有了一系列的重大发现。但是这些发现仅仅局限于宏观的层面。在市场行为的微观的层面上,直至目前为此,人类还无法达到有效认知的程度。所有的技术分析理论在操作层面上的尴尬,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证券市场微观的层面上是否有序?是否同样遵循着自然法则?市场微观层面的法则究竟是什么?我们只能对此进行期待,甚至预想,但无法做出客观性的判断。因为,市场的事实一再证明,人类对微观市场行为的认知是混沌的。

  六、人类必须充分尊重无法认知的市场行为,顺势而为。

  人类对市场预测的有效性建立在对市场法则有效认知的基础之上。比如,依据趋势惯性定律,我们可以对一轮新的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即新的趋势一旦确立不会马上终止,将做惯性运动,原趋势将延续。

  但是对于人类目前未能认知的市场行为,不应该进行主观性的判断,更不应该将模糊性的多元化的"市场规则"强加于市场行为本身。必须充分尊重市场事实,承认并跟随市场的变化,顺势而为。

  

  市场化交易思想

  在市场结构理论中,我们必须引入一个重要的市场观念,那就是市场化交易思想。什么是市场化交易思想呢?

  市场化交易思想就是投资者从市场的角度来面对市场,观察市场,进行相关的交易决策,采用相关的交易技术。

  这就要求投资者在实战交易中立足于市场,面向市场,以市场的准则为准则。具体地说,市场化交易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市场化交易思想要求市场分析和交易决策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这就要求交易者以客观的态度,公正地对待市场本身,以科学的态度探求市场的内在规律性,不要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于市场。

  (2)市场化交易思想要求投资者以市场参与者为假想对手,而不是市场本身。这就要求投资者应从人性的角度来思考市场,从人性的角度来破解市场。

  (3)市场化交易思想要求市场分析和交易决策能够有效地消除情绪化的自我意识。这就要求交易者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市场。

  (4)市场化交易思想要求投资者以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市场。这就要求投资者在市场分析和交易决策的过程中强化技术分析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必须指出,市场化交易思想是通过预测式交易和应变式交易来进一步佐证和确立的。

  ☉ 预测式交易

  预测式交易就是以技术分析为主要的交易决策依据,并以技术分析的预测结果作为交易准则。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投资者以技术分析对进场点出场点的预测,进行实际买入卖出交易。

  (2)当技术分析对进出场点判断失误时,导致交易的失败;反之,使交易获得成功。

  (3)实战交易完全依赖于技术分析,使得投资者技术分析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交易技术的成败。

  传统市场分析主要建立预测式的技术分析基础之上。具体地,这种预测式的技术分析主要通过市场的历史预测未来趋势的发展和变化,是一种假设型的市场预期。

  这种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预测式技术分析到底离市场真实行为有多远?

  面对这一尖锐的问题,技术分析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预测式的市场分析之所以认为市场是可以预测的,完全建立在三大市场定理的基础上:

  (1)市场的行为包容一切。就是说,市场的技术走势完全包容了基本面、心理面、消息面等;趋势的每一个内在的变化无不在其技术走势中得到反映。

  (2)价格总随着趋势运行。就是说,趋势的运行具有惯性;一旦某种趋势形成,市场将在惯性的作用下延续原来的趋势运动。

  (3)历史往往重复出现。就是说,市场不仅具有记忆功能,而且这种记忆会在未来重复出现。

  技术分析的三大定理只能代表技术分析所具有的科学性,而并不说明技术分析能够代表市场本身。

  优秀的市场分析方法只能最大程度地接近市场,永远也无法代替市场。为此,技术分析对于市场而言,永远只能是预测式的,假设式的。正因为如此,当技术分析对市场的假设被市场本身所否定时,技术分析的预测功能将被极大地消弱,其严重后果是导致交易失败,给投资者造成亏损。

  我们可以用一个形态学实例去进一步讨论技术分析的预测过程。

  技术分析有关W底预测规则:当股价突破胫线的3%时,为有效突破,股价将上涨;涨幅的最小量度为胫线至底部的一倍。该技术规则是经过这样的统计推导出来的:

  (1)历史中许多W底胫线被有效突破后,股价都上涨;(2)历史中许多W底胫线一旦被突破,涨幅大都等于胫线至底部一倍以上;(3)因为W底预测规则在历史中大量重复出现,所以未来也会重复出现;(4)因为该规则具有普遍性,所以可用其预测有关W底形态的个股走势。然而,这种完全建立在传统统计学基础上的W底规则面临三个方面的置疑:

  (1)该规则是由概率的统计得出的,只能代表大多数但不能代表全部。因而,它仅仅是"可能",而不是"一定"。用可能的规则代替实战交易决策,这种实战决策的安全性是否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2)相反理论认为,当某一规则被市场普遍认同时,市场又将用一种新的规则去破坏这一规则。当W底这一规则的有效性被极大地消弱时,其实战价值和可信度又将如何?

  (3)当基于W底两种相反的规则并存时,哪一种规则会更有效?如果基于同一事物的真理只能有一个的话,那么,哪一种规则是谬误的?

  面对这些置疑,技术分析是无法回避的。成熟的投资者必须面对这些置疑,并作出客观的回答。然而无论怎么回答也无法改变技术分析内在的欠缺。尽管如此,暇不掩玉,技术分析的科学性仍应得到应有的肯定。

  ☉ 应变式交易

  在对技术分析内在欠缺和市场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应变式市场分析应运而生。应该说,应变式技术是建立在预测式交易基础上,有效地弥补了预测式技术在市场分析上的不足处,是对预测式市场分析方法的完善。

  什么是应变式市场分析呢?

  应变式市场分析就是以市场变化为参照点,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技术分析方法,是一种建立在以市场为中心的技术分析方法论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应变式技术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的市场分析方法。它相信技术分析的市场预测功能,但不依赖于技术分析对市场的假设。当技术分析的假设被市场否定时,应变式技术立即摒弃技术分析的假设,相信市场永远是正确的,并按照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的交易决策。

  (2)应变式技术是一种注重于市场趋势的跟踪技术。它更加贴近市场,反映市场的实际变化,因而具有实战交易的快速应变能力。

  如果将预测式技术比作为理想主义市场分析方式的话,那么应变式技术就可称之为现实主义市场分析方式。

  预测式技术与应变式技术对于投资者的市场分析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实战意义。深刻地领会它们的科学内涵,并使之具体化和系统化是市场分析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总之,市场化交易思想就是要求投资者在实战交易中,摒弃主观性的市场分析和交易决策,尊重客观性的市场规律和状态,顺势而为。

  市场化交易思想不仅是是市场结构理论重要的市场视角,也是市场结构理论技术体系的构建指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