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节:第四章 无奈的轮回(7)

喋血的权杖:两千年中国历史中的风云变局 作者:王觉溟 著


刚学会走路的刘炳兴许也觉得这样的剧本太乏味,所以才演了五个月就抛弃了这个角色。

  冲帝刘炳死后,太尉李固也认为这种烂片不能再拍了,要出精品戏的唯一办法,就是不能再让小孩子领衔主演,而应该邀请年富力强的大腕来担纲。

  大将军梁冀的鼻子里哼了一声:太后是制片人,我是导演,这事我们说了算,你一个小小的剧务逞什么能啊!?更何况在咱这戏里头,皇帝纯粹是跑龙套的,顶多算他一个友情出演。真正的主角由本大导演兼了,不用别人代劳。

  于是,在太后与梁冀的一手策划下,又一个童星闪亮登场:渤海王刘鸿之子、年方八岁的刘缵即位。是为汉质帝。

  刘缵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皇帝,入宫没多久,就发现自己戏份儿太少。有一天在早朝上,小皇帝眨巴着大眼睛注视了梁冀好一会儿,说:"此乃跋扈将军也!"

  聪明的小童星居然背错了台词。这是不可饶恕的。

  大将军梁冀用他那专业的目光注视了皇帝好一会儿。

  几天之后,小皇帝吃了一块普普通通的糕饼之后就开始胸闷腹痛,命人速召太尉李固。李固急忙入宫,询问皇帝病因。小皇帝抬起失神的眼睛,有气无力地说:"吃了一块饼,感觉气闷,多喝些水,兴许还能活命。"

  梁冀站在一边冷冷地说:"恐怕待会儿就吐了,现在不能喝水。"

  话音未落,刘缵那双聪明的大眼睛就永远闭上了。李固扑在小皇帝身上失声痛哭。

  九岁的质帝刘缵又驾崩了。

  三年死了三个皇帝。

  太尉李固站在六月的阳光下,看见了黑暗和冰霜。

  面对气若游丝的大汉国阼,悲愤的李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联名上书梁冀,强烈建议在"频年之间,国阼三绝"的非常时期再次立嗣应"详择其人……广求群议,令上应天心,下合众望"。他说此事至忧至重,应该深思熟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国之兴衰,在此一举!"梁冀迫于压力,召集百官廷议。李固、胡广、赵戒及大鸿胪杜乔等人力荐清河王刘蒜。而太后、梁冀与宦官曹腾等人则倾心于蠡吾侯刘志。

  双方相持不下,会议没有取得任何结果。

  第二天,梁冀拿出了他一贯的霸气,言辞激切,态度坚决。胡广、赵戒及百官全都妥协,说:"唯大将军之命是从!"

  只有李固和杜乔仍然坚持原议。

  梁冀深长地看了他们一眼,厉声道:"散会!"

  第三天,李固再度上书。

  第四天,太后的一纸诏书送抵李固眼前:他被撤职了。

  第五天,司徒胡广升任太尉,司空赵戒升任司徒。

  第七天,大将军梁冀恭迎蠡吾侯刘志进入南宫,登基为帝。

  汉桓帝刘志即位时,年十五岁。

  四 鬼打墙--一个恶性政治的范例

  桓帝建和元年(147)秋,因立帝有功,桓帝刘志下诏,加封梁冀食邑一万三千户;弟弟梁不疑、梁蒙、儿子梁胤以及胡广、赵戒等人皆被封侯。

  同年冬,李固和杜乔先后被梁冀逮捕下狱,后死于狱中。梁冀将二人尸体暴陈在洛阳城北的闹市街衢之中,并下令:敢去哭丧就是犯罪。

  两具僵硬的尸体直挺挺地躺在冰天雪地之中,碰伤了许多洛阳百姓的目光。

  他们都远远地绕开。

  世人的心灵都在严寒里冻僵了吗?

  只有三个人说:不!

  他们是李固的门生郭亮和董班,还有杜乔的旧部下杨匡。

  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上,他们是最后的热血。

  郭亮和董班不顾诏令,一同前往城北哭丧,守在李固的尸体旁不愿离去。看守的官吏大声呵斥:"你们两个迂腐书生竟敢公然违抗诏令,是想以身试法吗?"

  郭亮说:"义之所在,为所当为。我们并不贪生惜命,何必拿死来恐吓呢!?"

  杨匡也远从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赶到洛阳,一直在尸体旁守护了十二天。

  他们上书朝廷,要求为李、杜收尸,归葬乡里。

  可他们都被逮捕了。

  最后还是梁太后发了善心,赦免并恩准了他们。

  三个人扶着灵柩离开了洛阳。

  他们走的时候,天地间仍旧一片苍茫。

  桓帝刘志即位的第四年,梁太后病卒,19岁的皇帝亲政。

  刘志看了看面色依然十分红润的大将军梁冀,略微沉吟之后,下诏加封他食邑一万户,与前合计共三万户;并封梁冀的妻子孙寿为襄城君,并享有一个县的租税,岁入多达五千万。

  皇帝虽然表面上亲政了,可梁冀依旧骄奢淫逸,为所欲为,把皇帝和天下玩弄于股掌之中。

  刘志看见梁冀的脸上写着"跋扈将军"四个字,可他没有重蹈刘缵之覆辙。

  他知道,宫中的卫士和近侍全都是梁冀的人。他每天见了什么人,说了哪些话,甚至吃了什么菜,什么时辰就寝,都有人向梁冀汇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