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节:第九章 黑暗帝国的魔兽争霸战(下)(7)

喋血的权杖:两千年中国历史中的风云变局 作者:王觉溟 著


萧道成笑而不答。

  如今的刘宋帝国摆明了就这两个军事强人:萧道成和沈攸之。一山不容二虎,迟早这两个人得为了争夺天下而一决雌雄。于公于私,萧道成都必须在沈攸之的身边插一颗钉子。而张敬儿无论年龄再小、资历再浅,毕竟是萧道成为数不多的心腹之一,也是立过军功的人。更何况,真能把他萧道成和沈攸之之间的这层利害关系点透的人也不多。光凭这点,就说明这人不可小觑。

  既然如此,萧道成当然就没有理由拒绝他了。

  数日后,朝廷的诏书就下来了:任命骁骑将军张敬儿都督雍、梁二州军事兼雍州刺史。

  来者不善。

  张敬儿赴任的船队一从建康出发,沈攸之的眼睛就紧盯着他。

  张敬儿一路溯江而上。

  直到看着他进入雍州府的所在地襄阳,沈攸之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这是萧道成的人,不得不令沈攸之格外警惕。

  张敬儿到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向沈攸之大献殷勤,派人馈赠不断。沈攸之也就礼尚往来,厚礼回赠。沈攸之摸不透张敬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试探性地给他写了一封信,以游猎为名邀请他到荆、雍交界处会面。张敬儿回信说:"你我心中默契就有如见面,所以在形式上就不要显得过于密切。"

  这句话说得聪明而谨慎,且分明有些弦外之音。

  尤其是这层弦外之音让沈攸之听着挺舒服。他觉得这个年轻人应该是可以信任的,甚至是可以笼络的。

  张敬儿把这一切都密报萧道成。萧道成当然知道该怎么做,就写了一封信给沈攸之,说:"张敬儿雍州刺史的职务一旦撤换掉,您认为由谁继任好呢?"

  沈攸之大喜,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年轻人要向自己靠拢了,原来他已经失去了萧道成的信任。于是沈攸之兴冲冲地把萧道成的信拿给张敬儿看。他觉得如此一来,这个年轻的刺史必定要脱离萧道成而彻底倒向自己。

  沈攸之走后,张敬儿笑了。

  随后,远在建康的萧道成也笑了。

  因为沈攸之入局了。

  桂阳王刘休范死后,刘宋王朝辈分最高的亲王就是时任南徐州刺史的建平王刘景素了。

  在一幕幕骨肉相残的惨剧之后,宋文帝刘义隆的儿子无一幸存,在他的孙子中,刘景素的年龄最大。宋明帝刘彧死后,少不更事的苍梧王刘昱即位,朝野上下立即掀起一股废幼帝立景素的呼声。刘昱的外家陈氏顿时把刘景素视为眼中钉。而小皇帝身边的近臣杨运长和阮佃夫一心想着弄权,自然也不希望幼帝被年长的君主取代,因而逐渐与建平王刘景素势不两立。
  处在这个显著位置上的王爷,当然会再一次成为寒士们锁定的对象。

  几年来,帐下的幕僚将佐一直苦劝他起兵。刘景素心中亦有此意,一直在等待时机。

  元徽三年(475)年底,刘景素手下一个叫王季符的将军因事得罪了他,单枪匹马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逃回建康,状告刘景素谋反。杨运长和阮佃夫立刻就要发兵讨伐。袁粲和萧道成不同意。刘景素随后马上派儿子刘延龄到朝廷表明心迹。朝廷很审慎,把王季符调任梁州,然后给了刘景素一个不大不小的警告,撤销了他征北将军和开府仪同三司的职务。

  刘景素知道朝廷已经不信任他了,于是加快了政变的步伐,暗中派人频繁往来于京口和建康之间,笼络了冠军将军黄回、游击将军高道庆、羽林监垣祇祖等一大批在朝的军事将领,同时还收买了许多不得志的军人。当时小皇帝刘昱经常在夜里出宫游玩,这批将领便计划占领石头城,游说萧道成发动政变,逮捕小皇帝,迎立建平王。如果萧道成不从,就把他一块干掉。可刘景素却担心时机不成熟,多次阻止了政变计划。

  一直密切关注刘景素的杨运长和阮佃夫对此有所耳闻,立刻派了一个叫周天赐的人投奔刘景素,劝他即时出兵。刘景素料定这是一个阴谋,马上砍了周天赐,将他的头送回了建康。

  元徽四年(476)七月初一,急于发动政变的羽林监垣祇祖不愿再等待,突然率领几百名部下从建康投奔京口,声称朝廷发生了内乱,劝刘景素即刻发兵进入建康。刘景素信以为真,未及调遣军队便仓促举事。

  其时他帐下可供支配的士兵只有千余人。

  刘景素为了这场政变处心积虑地准备了好几年,却在最后一刻乱了方寸。

  这区区一千多人,如何争霸天下!?

  七月初二,杨运长和阮佃夫宣布京师戒严,命令黄回等人率领步兵,右军将军张保率水军前去讨伐。萧道成知道黄回有二心,便派左军将军李安民和南豫州刺史段佛荣随同出征,监视黄回,自己则亲自镇守玄武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