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篇

窦婴,不识时务的大丈夫(二)

最恨生在帝王家 作者:纳兰秋


  令姑母厌恶的侄儿

  窦太后名叫窦漪房,是汉文帝的妻子,汉景帝的母亲,同时也是窦婴的姑母,汉武帝即位后,尊她为太皇太后。

  这个女人十分不简单,历经文、景、武帝三朝,处处都体现着她的威严和控制力。

  汉王朝以孝治天下,统治者信奉在家做孝子,为国才能做忠臣的哲学,每个皇帝都恪守孝道,为天下表率。天子于庙堂之上是一国之主,专断独伐,回到了家里,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便是儿子,儿子要尽孝道就要听母亲的话,不能违背母亲的意愿,这就是汉朝家法。

  皇帝既是天子又是儿子,这就为太后干政提供了途径。太后往往通过母亲和儿子的关系达到遥控朝政的目的,有时候皇帝有什么事情不能决断,还要到内廷去询问母亲,探听母亲对事情的看法和处理意见,以免自己的决措失当,伤害母亲的感情。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尊母亲窦皇后为太后,对母亲百般敬重,丝毫不敢悖逆。

  彼时,各地藩王的权限极大,可以自己铸造钱币,可以保有军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危及国家的安危。朝臣晁错建议景帝削藩,景帝对此事颇为踌躇,但也意识到削藩势在必行。但难就难在如何说服窦太后支持削藩,更何况窦太后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景帝的亲弟弟刘武,也在被削之列,要想让窦太后同意削藩势比登天。故景帝对于削藩一事,一再拖延。

  窦太后对梁孝王刘武宠爱有加,一次梁孝王来朝,兄弟宴饮。当时景帝还没有立太子,酒酣耳热之际,景帝拉着梁王的手从容说道:"千秋之后,皇位就传给梁王了。"窦太后听了十分高兴。窦婴则不顾当时的皇帝母子兄弟亲热的气氛,持酒进上,规劝道:"天下者,是高祖的天下。父子相传,这是大汉的规矩,陛下怎么能擅自传皇位于梁王呢!"这一句话不要紧,惹恼了窦太后。窦太后登时脸色全变,对自己的族侄一顿臭骂。倘若仅仅是骂几句倒也罢了,更甚者开除窦婴的门籍,不许他入朝请安。窦婴碰了一鼻子土灰,只好没头没脸的蜗居家中,无所事事。

  可是国家离不了窦婴,并不是因为他是窦家人的原故,而是因为他确确实实是个家国的栋梁。窦婴在家里平凡度日并不心安,时刻盼着景帝能够重用他,正所谓赋闲在家,心怀天下。

  机会终于来了。汉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公开造反。当窦婴的家人打听到这个消息并将之告诉窦婴的时候,窦婴一改往日百无聊赖的神情,精神顿时振奋了许多,心中对这出头之日的盼望多么焦急啊!

  同样焦急的还有汉景帝。七国之乱一暴发,汉景帝就慌了,手中无有可派之将。汉景帝考察窦氏诸子弟,发现没有一个胜过窦婴,便招窦婴入见,委以戡乱重任。窦婴却借口有疾病在身,一再推辞。

  这个事传到窦太后耳朵里,窦太后也感到很惭愧,当初那样对待窦婴确实有些过分,没想到今天这个族侄心里还在别扭。窦太后就让景帝把她惭愧的意思转达给窦婴,景帝还说:"天下顷刻危难,王孙怎么还推托呢?"窦婴一见皇帝如是说,正好就坡下驴,答应景帝领兵平叛。

  窦婴此举,多少挽回了点宴请梁王时丧失的颜面,但也在汉景帝的心里留下了轻浮、自视甚高的印象。得意总是短暂肤浅的,而伤害却是永久而深刻的。后来,景帝临终的时候,曾密嘱窦婴"事有不变,以便宜论上。"恐怕也是景帝为铲除窦氏外戚而留的后手,窦婴蒙在鼓里,糊里糊涂的做了矫诏罪的冤死鬼。

  七国之乱平叛后,窦婴以大将军战功卓著,被景帝封为魏其侯。当时朝中地位最为显赫的,除了条侯周亚夫,就是魏其侯窦婴了,诸列侯都不敢以平等的礼节相见。

  窦太后一看窦婴着实给窦家增光添色,内心里对这个曾经忤逆过自己的族侄也多了些许的喜爱。桃侯刘舍被罢免相国以后,窦太后多次在儿子汉景帝面前提出,让魏其侯窦婴担任相国一职。可见老太太不是一个记仇的人,也可以看出窦婴确有打动老太太的地方。

  可是汉景帝却不这么认为。七国之乱时窦婴借故推托,给景帝留下了轻浮、自视甚高的印象,这个印象在景帝的头脑中挥之不去,也给窦婴的命运埋下了不确定的因子。汉景帝对窦太后说,你以为儿子就不想任用魏其侯担当丞相吗?非也,而是窦婴"沾沾自喜,多易,难以为相持重。"意思是说,窦婴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办事轻浮草率,不足以当大任。

  窦太后见汉景帝主意已定,也莫可奈何。这样对待窦婴倒也可以锉锉他的锐气,磨磨他的棱角,不至于轻狂自失,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可叹老太后想法虽好,但方向却不对头,窦婴本性如此,打磨也无济于事。

  除了在立梁王为储的问题上,窦婴和姑母发生过争执以外,更深刻的冲突是在治国思想上。

  窦太后喜欢黄帝、老子的"淡泊无为"的学说,在她的影响下,皇帝、太子和窦家的老少贵族们都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崇黄老之学。她为了维护黄老之学的尊贵地位,让儒生辕固生去和野猪搏斗,可见这位老太太不仅偏执,也是够狠心的。幸亏汉景帝递给辕固生一件兵器,才使得他免于一死。

  汉武帝即位后,窦太后成了彻头彻脑的顽固派,死守着道家思想的阵地,同儒生和推崇儒家的窦婴、田蚡等人顽抗到底。

  儒学学者赵绾、王臧被汉武帝看重,进入执政集团上层,然而最后被治罪,在政治高压下自杀,主要责任人也是窦太后。

  这时候,窦婴又走到了姑母窦太后的对立面。

  窦婴推崇儒家思想,这一点倒是和武安侯田蚡极其的相似。两个人虽然分属于泾渭分明的新旧两个外戚集团,但在思想阵地上,窦婴和田蚡却同属于推崇儒家的新思想集团。

  这个集团受到了汉武帝的青睐,对完成他的大一统的帝国梦大有裨益,因此新思想集团得到了皇帝的有力支持,尽管遭受了沦为旧思想集团领袖的窦太后的打击,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汉武帝重用董仲舒可以看出新思想最终战胜了旧思想。

  西汉初期,治国方略从道家向儒家的倾斜,从"无为"到"有为"的转化,窦婴总是积极地推进者,这点可以佐证他对历史的贡献,但不可否认,窦婴最终被窦太后深恶痛绝,也是因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