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 6

中国战和纪实:1945-1949 作者:刘丕林


  宋美龄飞到华盛顿的第三天——12月1日,徐州失守!

  早在11月24日宋美龄主动打电话给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要求访美。马歇尔出于外交礼节同意来访,但只能以“私人的上宾”接待。聪明的宋美龄深知马歇尔的意思,为防止自取其辱,完全可以取消美国之行,但为了挽救国民党的败局,也为了挽救蒋介石的下野,宋美龄只得勉为其难于11月28日飞往美国。6年前的风光不再。她在华盛顿等了12天,杜鲁门总统夫妇才出面会见。她厚着脸皮向杜鲁门提出了一套紧急援华计划:要求美国直接干涉中国内政,请求杜鲁门发表坚决支持南京政府反共救国宣言,以维持军队的士气与加强政府的地位,利于与中共决战;并请派遣高级军事代表团来华主持反共战争的战略和供应的制定工作;核准每年十亿美元的对华军援三年计划……但杜鲁门与马歇尔一样对宋美龄的要求未加理睬。不几天美国发表了“白皮书”,公开责备失去民心的国民党政府“任何大量之军事援助,均于事无补”。

  这表明美国政府已不支持蒋介石。

  为不失去幅员辽阔在亚洲据有中心位置的中国,美国朝野都极力赞同国民党与中共和谈,甚至一贯强烈反共的《生活》杂志,对中国局势发表评论,都赞同国民党与中共恢复和谈。在美国一片“和谈”声中,美经济合作总署署长霍夫曼突然来华,在上海记者招待会上公开宣扬“中国应组成一个包括中共参加的联合政府”。第二天,霍夫曼飞南京同蒋介石长时间地密谈。电通社在伦敦发消息说:“霍夫曼的使命就是策动国民党向中共争取停战议和。”但南京政府的发言人在蒋介石授意下,却宣称:“绝无此事,纯是谣传!”

  其实蒋介石已无可奈何地接受华盛顿的建议了,而且已制定出应付局势的三套方案。其一,他认为是上策,用不着他下台,中国的局势由国际调停,如果能大事化小,局势真的和平了,那是太好了!其二,他暂时避于幕后,由副总统李宗仁出面奔走和平,尽管李宗仁心中有鬼,但他只能代表国民党,保其正统,只要正统还在,以后的做法就更容易了!其三,前两项方案行不通,万不得已的下策:在与西南各省地方势力默契下,发动一个西南各省保境安民、自卫自救的局面,人心厌战,用休养生息,来争取人心,阻止共产党深入西南、东南、华南,使中共的革命功亏一篑,然后再把各种各样的朋友送进联合政府,组织反共核心,待机而起……他认为一、二套方案可以双管齐下,择优而待之,那么李宗仁是万万碰不得的。他为防“东窗事发”不可收拾,速密令毛人凤立即解散以沈醉为头子的“特别行动小组”。

  12月4日晚,蒋介石召见与李宗仁交情深厚的吴忠信,要他接任吴鼎昌,为总统府秘书长。

  吴忠信皱起眉头为难地说:“总统,我不是当秘书长的材料……”

  蒋介石轻轻拍着吴忠信的肩膀微笑道:“观察当前内外形势,不瞒你说,我干不下去了,势必将由李德邻来维持。你就帮他上轿吧!”——其言下之意,要吴作为他同李宗仁之间的桥梁。

  吴忠信就职没几天,蒋介石派他与中常委张群、张治中一起去与李宗仁商谈。李宗仁开始还不肯就范,经吴忠信、张群、张治中苦苦劝说,先后两次协商,最后双方达成了一个协议:“为便于政策的改变,蒋介石主动下野,由李宗仁依法代理总统职权,宣布和平主张;主动争取不满政府与主张和平的政治团体及人士;组织举国一致的内阁……和谈由内阁主持;运用外交,特别加强对美、英、苏的关系,以期对中国和平的实行获得赞助……”

  蒋介石逐字逐字琢磨了这个协议,发觉其要害是要动摇他统治的基础,顿时大发雷霆:“我一走开就算了,李德邻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么多条件!其居心何在?”他气愤地顺手把协议往桌边一摔,再也不理此事了!

  武汉的白崇禧却对这个协议十分关心,他一连几次与李宗仁通话,一再指出:“一个上台,一个下台,它的性质应该是继任而不是‘代理’,要做就做真皇帝,切不要做假皇帝。否则,德公上台,是很难负起责任,不如由老蒋干到底!”李宗仁在电话里连声说:“是,是,是!我与你看法完全相同!”但他与蒋介石的谈判既断,也就无法把这种看法转告给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