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智慧

教育与艺术(二)

走近智慧:李燕杰智慧语录 作者:李燕杰 著


  教育艺术家要善于把折光变成聚光,把微光变成光彩,把光彩变成光明,要有亮色与光点,使之成为烛照心灵的教育之光。

  音乐家用歌,诗人用诗,给人以理想,又用理想把人扭结到一起。教育艺术家用美与爱,把人团结为一,使之在理想上升华,心灵上净化,智能上飞跃。

  福楼拜说:"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塔底分手,在塔顶结合。"科学,需要艺术化,艺术,也需要科学化。

  教育,是科学;教育,也是艺术。它们从塔底分手,如今又在塔尖结合。我们研究的教育艺术,就是科学与艺术结合,我们要使随着历史而分手的领域,又随历史的前进而携手。

  我们讲的"教育艺术",不仅是教育的艺术、教育的方法或技巧,而且是把教育作为一种艺术。它有它的审美体系,有它的审美结构,有它的审美功能,是另一个既具有强烈美学价值,又具有强烈美学作用的完整新学科。

  教育艺术的目的是为了美!

  教育艺术家要善于发现美,弘扬美!用美的方式,塑造美的心灵,培植美的才华,让世界充满美。

  教育艺术的目的--让大地洒满春天和煦的阳光,让鲜花更加馥郁芬芳。

  真正的诗,是诗人的心灵。

  真正的教育艺术,是教育艺术家智慧学识以及情感与人格的体现。

  人世千变万化,人情也变化万千!

  教育艺术育德铸魂,不能是单线条、平面化,而应丰富多彩,浓郁深重。

  真诚,是一种美的力度。

  真诚,是道德力量、智慧力量、意志力量的综合,是真善美的结晶。

  真诚,是一种美的感情的体现。

  有人说:"情感所起的作用,比单纯理智所抱的信念,或比由于恐惧惩罚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都要强有力得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文学育德,借助于情,情深意挚,才能发挥作用。

  有至情,才能有至美。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则不真。不真,则无美可言。

  古往今来的巨著之不朽、之感人,皆因有至情。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魅力,是一种令人在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的吸引力。

  艺术的魅力,是艺术作品使观众、听众、读者进入审美境界、产生美感效应的吸引力。

  教育艺术魅力,是教育工作者借助教育艺术的媒体(包括内容与形式),使受教育者进入教与学的审美境界。

  教育只有艺术化之后,才能产生魅力。

  魅力是什么?

  它是吸引力、诱发力、感染力、感动力等征服人心的力的总称。

  教育艺术魅力,是教育美感动力系统所产生的多因一果作用,即诸多因素形成的一种诱人的力度。

  人的魅力,在于心灵;心灵之美,在于德行。教育艺术在于引发感情,触及心灵,引导人们在真、善、美上产生共鸣,从而萌生一种愉悦之情,进而追求至真、至善、至美,使自身臻于完善。

  教育艺术需要有魅力,但它不是迎合,不是讨好,而是辛勤的劳动,是无私的奉献,是心灵的闪光,是智慧的显现。

  教育艺术的价值,"不在于让人拿到一副好牌,而在于让人打好坏牌"。这里有崎岖,有坎坷,但也有平川、田园、广阔的碧空、无垠的绿野,在上下、四方、六合之内,引发人无尽的情思,通向明天,走向未来,进入一个更新的天地。

  教育应当成为诗的史,史的诗,成为教育的诗篇。

  诗,不可没有真情;诗,不可失其真诚。修辞立其诚,诚则灵。

  教育的史诗,以诚换心,以真取胜,如一股潜流,奔流于人们心中。坐下来,听进去,入座入耳,入情入理,方能入脑入心。

  "善助人者固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本与源上做文章、求学问。高明的教育工作者,既要追本溯源,还要善于引导犯错误者从迷途走上正路。

  教育艺术要想有魅力,在于:

  只有先使自己受感动的,才能使别人受感动;只有自己亲眼看到的,才能描述得栩栩如生。

  艺术的最大价值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教育艺术的意旨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心智上的启迪。要明辨善恶、真伪,并使人倾向于善和真,排斥恶与伪。使一切有生命的人都生活得更高尚、更美好、更善良、更有智慧、更幸福、更有意义。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果使受教育者时刻能感到受教育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沐浴在春风细雨之中,在心灵上感到一种愉悦、一种满足,从而得到振奋,这种教育才有吸引力。

  "林泉雨毕鱼儿出,圃囿风和燕子来。"

  美是一切艺术的特性和本质。

  教育艺术,也应是美的,教育艺术家应不断地追求美、创造美、展示美,用美来感染人、陶冶人、震撼人、征服人。

  教育是一种艺术,当然也是一种创造--塑造。

  塑造美的心灵,是人类意志上的渴望。塑造美的心灵,更需要艺术。

  心灵之美,是最高尚的美。

  塑造美的心灵,是最高尚的事业。

  美,是变幻无常的,人们却要它静止。

  美,是稍纵即逝的,人们却要它永存。

  教育艺术工作者要抓住瞬间的美,塑造人们美好的心灵。使这美的一瞬间在人类的长河中延伸,延伸到明天、到未来,直到永远永远。

  以教者的思维唤起学生的思维;以教者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感情;以教者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兴趣;以教者的审美情感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以教者的所爱唤起学生的所爱;以教者的所知唤起学生的求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