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进山打游击(4)

机枪响了 作者:丁老大


  韩文德听康景濂让他吃饭,也毫不客气,对康景濂说:“我早上走得早,还没来得及吃饭。”

  康景濂笑笑,就叫人给炒一碗米饭。饭还没端来的工夫,他问韩文德:“你到底多大啦?”

  韩文德说:“十七啦。”

  他一口咬死十七,不敢说十四。

  “在哪个学校里上学?”

  “三原公立小学。”

  “弟兄几个?”

  “五个。”

  “你是老几?”

  “老三。”

  “你大哥为啥不来?”

  “我大哥大些,能给我父亲帮忙干活。”

  “你二哥为啥不来?”

  “我爸说二哥不亲,怕人说闲话。”

  “为啥不亲?”

  “我也不知道为啥不亲。”

  “那就只有你了?”

  “只有我当兵最合适。”

  “你不怕死?”

  “不怕,打鬼子死了也是光荣的。”

  正说着饭端上来了,康景濂叫他趁热吃。韩文德肚子早饿得咕咕叫,见是一碗鸡蛋炒米饭,也不客气,端起来狼吞虎咽,很快碗见了底。

  康景濂让人把碗端走,然后看着韩文德说:“好,就让你去,到队伍上好好干。”

  韩文德说:“谢谢康处长,我不打跑日本鬼子绝不回来。”

  康景濂说:“你一个人打不完那些鬼子。”

  韩文德说:“中国有四万万同胞,都去打鬼子,他一个小日本能有多少人,一个人一口唾沫都把小鬼子淹死了。”

  康景濂笑了,说:“好,好,有志气。”

  然后让韩文德跟他出去,把韩文德领到那个官长面前,先给韩文德介绍说:“这是陈营长。”然后对陈营长说,“这孩子年龄虽然小一些,但志气大,又有文化,把这孩子收下,吃饭睡觉外出都不用管,他绝不会跑。”

  陈营长把韩文德引到检验室,叫医生用听诊器听了一下,没啥大毛病,就把朱保长叫过来,给开了收兵条。

  陈营长把韩文德交给接兵的一班长,交代说:“这孩子和其他壮丁不一样,自愿来的,绝对不会逃跑,让他出入自由。其他的壮丁一定要严加看管,逃跑一个枪毙你。”

  杨县长是学生出身,懂得宣传。这次上头给县上分派了八十三个兵的名额,各乡都喊难,有一个叫陈德荣的保长工作不积极,乡上告上来,他派了县保安队的兵把那保长抓了起来,就在县里的监狱关着,这个韩文德主动当兵,这可是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值得宣扬。

  第二天,他就把韩文德带到县城里的泾野小学,让韩文德给学生们讲打日本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动员家里人当兵。第三天又借县城隍庙戏台演戏前的机会,让韩文德在戏台上讲。那天出的戏报是《辕门斩子》,又是请有名的八一文艺工作团演戏。八一文艺工作团当时是四团合一,一个是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汪锋的七月剧团,一个是地委书记习仲勋的关中剧团,还有彭德怀的八一剧团和关中警备司令部陈国栋的关警剧团。毛泽东当时接受李鼎铭先生提出精兵简政建议,下令把四团合一,西北地区当时的名角大多集中在八一文艺工作团,戏演得好,所以,那天看戏的人人山人海。

  杨县长在台子上讲话,那时候讲话没有麦克风,全靠声音大。王县长把声音拖长,慢条斯理,每一个吐字都很清晰,他表扬了主动参军的韩文德,批评了对抗战不尽心尽力的陈德荣。

  韩文德在会上的发言慷慨激昂,那奶声奶气的童声把看戏的人都感动了。

  杨县长那天还把《西京民报》一个戴眼镜的记者请来了,那个记者写了一篇报道,题目叫《十四岁少年踊跃当兵上前线打鬼子》,登在报纸的头版。

  走的时候是韩文德当兵后的第六天,欢送会还在城隍庙戏台进行,台下来了几百名家属和各乡的代表,县长在台子上讲完话,让手下人展开一面一丈多长的红旗,上面写着“爱国青年”四个字,落款是“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康景濂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