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三章父子(1)

1911新中华1 作者:天使奥斯卡 著


  第一旅调整了态势之后,还是以三个营的兵力,全旅六个步兵营轮换进攻,连续向张堡镇发起了冲击。这次他们注意了火力的配合。虽然北洋军的抵抗依然顽强,几次都被打了下来,但是也给北洋守军造成了很大的杀伤。部队的出发阵地已经越推越近,到了天黑的时候,张堡镇的南面围墙已经被炮火推平。步兵拥进了镇子里,和北洋军又打起了巷战。北洋军向突破口组织了若干次的反击,都被打了下去。没有人愿意撤下来,炮火在两军扭打在一起后,也失去了效力。在雨辰的记忆里,北洋军虽然战斗力在当时的中国算不错,可也从来没有顽强到这个地步。

  巷战的厮杀就更激烈更残酷了,双方都是小群的步兵,在房屋的废墟中交错在一起,用步枪、刺刀、拳头牙齿扭打在一起。每个角落似乎都会发射出致命的子弹,每个废墟里似乎都有垂死挣扎的北军。夜色中张堡镇的火光冲天,喊杀声一会儿在这里响起,一会儿又在那边爆发。火光倒映在浅浅流动的运河水上,就像是一河的血光。

  第一旅和北洋第十九标就像两个筋疲力尽的拳手,虽然已经将身体里最后的力气都榨取了出来,但还是互相虎视眈眈,谁也不肯放弃。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有任何艺术性可言了。

  赵广天趴在一个瓦砾堆里,旁边就是一个被炮弹炸死的北军士兵,已经死得僵硬。他关注自己左侧方的一个独立家屋里的一架马克沁机枪已经很久了。这个独立家屋的火力点封锁了两面街道,周围没有屋子和它接近,非常难以靠近。这架机枪的射击也非常狡猾,只是在发现了目标才进行短促点射,平时就保持沉默。在两条街道上,倒下的第一旅官兵已经有不少了,几乎都是这架机枪干的。

  赵广天是第一师中难得的北方人。光绪三十年河南大饥荒,十三岁的他和父亲在逃荒的路上走散,他一个孩子一路流落,居然没有饿死,和几个乡人一起到上海去谋生,就在十六铺的码头上当小工。当时还是苏沪革命军的第一师在上海招兵,他马上就加入了队伍,冲的就是那十块白花花的大洋钱。后来第一师改发光复银行的票子,一块钱能换一元八分多的洋钱,他却宁愿只要白洋。同连的人和这个脾气古怪、沉默寡言的河南小伙子都不亲近,只有他的排长愿意和他多说说话。排长是苏北的高小学生出身,原来第九镇的班长,爱笑。经常和他说,等全国光复了,咱们就是正规的国防军,老百姓也有权力选当官的,咱们劲往一处使,把中国建设成最大最强的国家,把租界和失去的土地都要回来。你要是当了军官,回乡找到自己的爹爹,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话说得多了,赵广天也隐隐约约有了一丝憧憬。虽然他不懂国防军和老百姓选当官的是什么意思,但是他知道,排长是好人。在那次攻打雨花台时,排长帮他刺死一个辫子兵,救了他一命之后,他就更认定这件事了。

  但是排长,现在的固镇连连长却死在张堡镇的墙外了。他大张着双手,死死贴在围墙上的样子,让赵广天在心里发誓,他怎么样也要挑死十个北军为排长报仇!

  赵广天尽量把身子伏低,步枪也丢下不要了,在刺刀上涂满了泥土,缓慢地向那个独立家屋蠕动着,他有的是耐心。

  赵开生已经是个四十岁的半老头兵啦。光绪三十二年大饥荒,在逃难的路上,遇到杆子,结果丢了自己的孩子。这下老婆早死了,孩子也没了,浑浑噩噩的他转到彰德府。袁宫保插旗子在老家招兵,看着旗帜下的白面馒头,他就去了。从火夫干起,后来在山东的时候又学着打机枪,和这老伙计在一起已经好些年了,他觉得这架机枪就像是他的孩子。军官们都说他们吃袁宫保的饭,就要替袁宫保卖命。说得多了,这个憨厚的老兵也就信了,心想自己和那架老伙计,冲着每月八块的饷钱,扣完伙食还能剩点,就替袁宫保卖命吧!

  这次南下支援张定武,临行前军官们都一个个训话,说南方这些暴民见到咱们北军是有一个杀一个,要是让他们打到了北方,咱们北方人都没有活路了。到了徐州,张定武又每人发了五块钱的恩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