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士大夫与佛教的关系(上)

第一节 士大夫关于佛教的文字活动(四)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 作者:郭绍林


  七、 佛理类

  士大夫的佛理类文字,有直接讨论、表达佛理的,有体现禅意的。

  唐高祖时,太史令傅奕反佛,上疏朝廷,请废除佛教,法琳等僧著文反驳。东宫学士李师政是法琳的俗弟子,积极配合,撰写了《内德论》和《正邪论》两篇佛学论文。《正邪论》已佚,《内德论》保存在当时僧人道宣编纂的《广弘明集》卷14里。这篇论文由《辨惑》、《通命》、《空有》三部分组成,洋洋洒洒万馀言,通过正面分析和辩驳,涉及一系列佛学问题。从其规模和深度来看,可以说是唐代三百年间士大夫佛理文字的压卷之作。

  在士大夫的佛理文字中,白居易的《八渐偈》、《六赞偈》都是突出的例子。白居易经常求心要于僧凝,凝示以观、觉、定、慧、明、通、济、舍八字。白居易"入于耳,贯于心,达于性",为了"发挥师之心教,且明居易不敢失坠",就将每个字扩充为一首偈。现举一首以见一斑。觉偈说:"惟真常在,为妄所蒙,真妄苟辩,觉生其中,不离妄有,而得真空。"(《白居易集》卷39)他的《六赞偈》作于七十岁后,这时他老病相乘,自知在世时间不会太长,故而作成赞佛、赞法、赞僧、众生、忏悔、发愿六偈,"跪唱于佛法僧前,欲以起因发缘,为来世张本也"。(《白居易集》卷71)

  士大夫还有一些诗歌涉及佛理或禅意。例如:张说《江中诵经》说:"实相归悬解,虚心暗在通,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全唐诗》卷89)白居易《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说:"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全唐诗》卷436)王维《鸟鸣涧》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全唐诗》卷128)

  八、 注疏类

  士大夫为佛经作注疏,上呈朝廷,会因为当时皇帝的佛教信仰或宗教政策而落个不同的下场,有时是福,有时是祸。唐敬宗时,陈岵为《维摩经》作注,进奉唐敬宗,得濠州刺史。(《旧唐书》卷153《刘宽夫传》)而在会昌毁佛时,太子詹事韦宗卿撰《涅槃经疏》20卷进奉唐武宗,唐武宗十分恼怒,下令焚毁,还派人到韦宗卿家里追出草稿一并烧掉,并把韦宗卿贬为成都府尹,"驰驿发遣"。(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4)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