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 呖呖莺声花外啭(3)

知君用心如日月 作者:杨紫陌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不知莺莺在深闺屏后的背人处写这封信时,是不是牙咬得咯咯响,痛了这笔相思债。

  据历代文人考据《会真记》的作者元稹即是文中张珙张君瑞:“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会真记》是元稹身历之事,经宋人指出,张君瑞即元微之,元微之即张君瑞。”而且在元稹的诗文中经常出现的那个叫双文的女子,即是莺莺。“双文”就是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名字。如“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会真,是遇仙的意思。元稹只当自己跟刘阮一样,在深山里艳遇女仙,不当真的。元稹人到中年时所作《梦春游》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态度:

  我到看花时,但作怀仙句。

  浮生转经历,道性尤坚固。

  近作梦仙诗,亦如劳肺腑。

  一梦何足云,良时自婚娶。

  尽管《会真记》影响深远,历代文人对张生的薄情,都颇有微词,有诗云:“最恨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以谴其不情不义。

  这个元稹不敢直面自己,便假托张生之名,借他人之口,叙其事,只是婉转细腻,如亲历一般。

  不愿直面说是怕误了自己攀高折贵的一枕春梦。不得不说是怕淹没了自己惯会窃玉偷香的才子风流名。他这一招犹抱琵琶实在是聪明得很,也难怪他一介寒士,日后终娶了京城显宦之女为妻。此人为踏入高门,真是心思用尽。《会真记》不过是用来为他提升人气的,他的朋友白居易、杨巨源、李绅甚至赞许他“善补过”。这一眼就看明白了,他为什么在《会真记》中作那样累赘而迂腐的结尾。

  事隔多年,君已另娶我已嫁,一切已恍若他世为人,那个叫双文的女子若真是莺莺,看到此诗,会不会痛得恨得肝肠就一寸寸地断了,为的是自己少不更事时那着了疯魔一样的举止。

  忆得双文独披掩,满头花草倚新帘。

  文清丽婉约,却是负心人所书,让人冷然看得见残月下佳人面上尽是滴滴清泪。

  图上崔莺莺正手拿张生写给她的信笺,眼角眉梢全是风情。娇俏的红娘悄悄从屏风后探身出来,此处是《西厢记》中张生用拂花笺写的五言八句诗,且信中鸳鸯两字是颠倒来写,并叠成同心双胜儿的模样,央求红娘传与小姐的。红娘乖巧,怕小姐脸热,将笺就悄悄地放在了她的妆盒上。等莺莺春睡已足,打开妆盒,拈起信笺,孜孜贪看时,“忽地低垂了粉颈,氲地改变了朱颜。”她情绪起伏,却不料让红娘在屏后看了个清楚。

  一个“窥”字,红娘俏皮尽出,活脱脱地显出那个心有侠肠,态有诡异的小女子。她率意调侃,任性挥洒,从容得不露痕迹,宛然心有大义,她那种心胸,无束无缚,无碍自在,也是生在民间的一种活泼的仁义。她与小姐之间,可以这样披肝沥胆的。只是为了大家欢喜,为了成全,别的她小红娘什么也不想。

  这兰闺里因了一笺,变得花艳风清,活络明亮,如此时笑意茵茵的佳人心。

  此幅《窥简》构图以四扇折屏为饰。屏上绘有花鸟,各自独立,表现夏、冬、春、秋四时景致,工整细致,雅丽生趣。古代屏风、屏幛,多施以字画。特别是折屏,一屏四扇或八扇或十二扇,所施图画,可合为通景,也可各自独立。

  这种雅而活泼的屏画只适合红粉闺中人,春可亭前观梅,夏可蕉下弄琴,秋听枯荷沥沥,冬则老树寒鸦,虽是文气了一些,但终有蛱蝶翩飞、喜鹊闹枝头,点出了活泼的女儿情态,莺莺的闺中生活也大抵如此恬静而闲适。画中花鸟蕴含吉祥意,又似是女儿心事屏中藏,有无限想头在其中,这样心思绵密、才情端秀的佳人,屏风后面是什么呢……除了俏红娘那双滴溜溜机敏的眼,宛然听见呖呖莺声从屏后的深闺花外幽然鸣啭。

  不管怎样读懂西厢,无论它的意境让几代文人营造得多么美,都是为了迎合一种才子佳人的世俗,剧中男女似也不算得相爱。宝玉与黛玉有真爱,但两人双双坐在黛玉房中,又像是回到了小时候那样,纯的只是哥哥妹妹,哥哥眉间心上全是妹妹的一颦一笑,只关心她吃了多少饭,喝过什么药,竟不像是跟袭人一样可以涎着脸求欢,此境一如太上忘情,原来大爱即是亲。而“举案齐眉”也一定是真的,在孟光眼里大爱即是敬。这不亲不敬的《会真记》,我读不出爱情来,终觉是嘻,亦是戏。可这一戏就是千年。且戏得人们风雅神会、颠三倒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