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 乌啼白门柳(1)

知君用心如日月 作者:杨紫陌


 

费丹旭 柳下佳人图

  君歌《扬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李白《杨叛儿》

  古人送别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取其谐音,“柳”实则为“留”。长驿相送,君歌起“扬叛儿”,妾端起新丰酒,今日以别,再见无时,妾本无随君而去的奢望,只是再回长安时,定要记得这白门的柳曾为君折。本就是离情正苦,怎忍柳浓叶暗间有啼鸟切切相唤,怎忍舍去博山炉中沉水一段香。这任人攀折的白门柳,何计留住意中人。

  白门,原是南京的旧称。刘宋都城建康的宣阳门又名“白门”,南朝民间情歌常常提到“白门”,“白门”一语充溢着六朝男女相思相别的浪漫,古时金陵城靡丽繁华,山温水软,文人名士在此寻胜游宴,其间月地花天,舞衫歌扇,六朝金粉之水淌淌不绝,婉衿即是这金粉世上白门的一枝柳。

  每日晨起,婉衿屏弃铅华素面乱发倚于窗前,她肤白发乌,其秀在骨,丰神秀逸如梨花倚雪。清晨的白门,人声未起,窗外的淡雾笼于江面,婉衿人在清寂中,遥看远处人家依依墟里炊烟,有感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遥想着夫妇相随的布衣人世。

  偶然一日,这画楼高阁重柳深掩的佳人面,却被一公子窥见,于是过得门来寻访,才知这女子名唤婉衿。公子翩然蕴藉,行动处自有一段倜傥儒风。初见公子,婉衿与之相对而座,低头不语,心中莫名其妙地有一种心意慌乱的怯,她能感觉得到他举手投足间有一种逼人的气度。眼神温和宽厚,那种宽是将她整个人整个心都包得住,一下子使她无处容身无处躲藏,她的坚强冷峻顿时化作绕指柔。她阅人无数,竟不敢抬头看他。她只是盯着他放在桌子上的那把折扇,看他扇面上题的八个字: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公子也环视四围,室内所陈仅是墨宝笔床,桌上也不过诗书数卷,拓碑几本,全不见脂粉色。公子看她也好似故人相见,有千言万语一般,但话到嘴边,也不过温温吐吐地说些零碎家事。很少有人这样珍视地问她的来历,她从来也不屑说,可是此情此景,千头万绪心意难平,却有一种诉之不尽的委曲。

  婉衿本是吴江同里人,她七岁那年家乡遇寇乱,父母携她逃到金陵,后家计无着,将她卖于乐坊。她只记得一个模样齐整的中年女人把她从母亲的手中拉走,临走之时,母亲嘱她跟着那个女人可无饥无寒,说完头也不回地转身而去。这么多年,她只记得母亲的手重重地抓住她的感觉,每每想起,只觉得亲人在际的温暖踏实。

  这些话在心里闷了这么久,她不知对着谁说。今日一吐心曲,早已泪水涟涟。

  公子怜她,温情相望。

  她抬头颤颤地问君自何处来?

  公子本姓吴,父亲在金陵为官,本是随父宦游读书,昨日晨起打马从楼前经过,抬头偶见婉衿悄然隐于窗后,自有一种优柔妩媚,今日无事便特来寻访。两人说话间又怃自无言。沉吟一会,公子见她窗下有一把古琴,婉衿会意,她打开小鼎燃上一炉新香,室内顿觉清雅,婉衿坐于琴架前,从容抚曲。一曲《柳青娘》哀怨缠绵,如怨如诉。婉衿自弹自怜,琴意合于事亦合于时,不禁数度泣下。公子站起身,缓缓踱过去,伸手将她的纤纤十指轻按于琴弦之上,琴声才嘎然而止。

  婉衿停了停,继而又别翻新调。

  那郁郁的琴音从静默中而生,抑扬沉厚,疏淡寥廓,空若太古。厚重处如人行于古时边塞,俯仰今古间,不知身在何时何世,唯见秦时明月,汉时关山。低徊处,又如美人识得英雄,无尽衷肠心意风中低诉,幽幽怨怨,缠绵不尽。

  公子静听琴曲,感怀自己年逾而立,书剑飘零,空有一腔男儿志,仕途邈然一线,家业全靠父亲支撑。不禁感怀世事,望着窗外迢迢的天涯大道,空自惆怅。他惊异于一个闺中弱女子怎能翻出如此声意雅正之调,不禁抬头重新审视眼前佳人。见她人已沉于琴,浑然娴和,心中多少曲意悲情,尽在指尖轻拨处。她眉宇之间时露清旷,没有了戚戚怨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