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两方新公布的武氏后裔墓志铭考释

武则天与神都洛阳 作者:王双怀,郭绍林 主编


  拜根兴

  (710062,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武则天家族关联的墓志铭,现在知道的有《攀龙台碑》、《武懿宗墓志铭》、《武嗣宗墓志铭》、《唐故昭武校尉延州金明府折冲上柱国武君(龙宾)墓志》、《大唐左卫高思府果毅都□长上谯国公夫人武氏墓志》、《唐朔方军节度副使金紫光禄大夫行光禄卿上柱国五原公燕王慕容公故妻太原郡夫人武氏墓志铭》,《顺陵残碑》、《贺兰敏之墓志铭》,《故河东节度散将守左金吾宁州三会府左果毅都尉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武府君墓志铭》、《唐故节度散将骑都尉试左金吾卫大将军兼奉诚军押衙太原武府君墓志并序》、《贺州刺史武府君墓志铭》、《武希玄墓志铭》,《维大唐武公墓志并序》、《唐故武君之铭》、《唐故寿阳武君墓志铭并序》等。对于这些墓志资料,先学同好梁恒唐、马志强、杜文玉等先生依据现存文献史料,或者专文论述,或者不同程度涉及,比较清晰地勾画出武氏家族的繁衍、发展、兴衰脉络(梁恒唐《谈武氏家族的起源与繁衍》,收入《武则天研究论文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马志强《大同出土唐代武氏墓志铭略论》,收入《武则天与咸阳》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杜文玉《武则天家族渊源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本文针对两方新公布的武氏家族女眷墓志铭,征引其它资料加以考证,庶几使相关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一、《大唐故武夫人墓志并序》

  《大唐故武夫人墓志并序》拓片照片发表于赵君平编《邙洛碑志三百种》(中华书局2004年版)一书。据该书前言及笔者考察,此墓志铭为首次面世,至今未见其他著作征引或涉及。墓志铭撰写、书丹者不明。长、宽均为645mm,共有23行,每行23格,全文共有483字,其中包括年、月、日、天、载、初等武周时期所造字。

  墓主武夫人,不言其名,为"圣母神皇之堂兄,淄州刺史之长女"。按:武则天之父武士彠兄弟四人,即武士稜、武士让、武士逸、武士彠,武士彠最小。杜文玉教授依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书研究,武士让生四子,即武怀亮、武守官(字惟良)、武怀道、武弘度(字怀运),而武弘度官淄州刺史。(杜文玉《武则天家族渊源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就是说,墓主为武则天二伯父武士让的小儿子武怀运(初唐人多以字称)的长女。

  关于武怀运其人,史书记载武士彠死后,武则天的同父异母哥哥武元庆、武元爽,以及堂兄武惟良、武怀运,"皆不礼于杨氏,杨氏深衔之"。(《资治通鉴》卷201唐高宗乾封元年)武则天为皇后,其母杨氏设宴款待惟良等人,说:"若等记畴日事乎?今谓何?"惟良说:"幸以功臣子位朝廷,晚缘戚属进,忧而不荣也。"杨氏非常生气,示意武则天"伪为退让,请惟良等外迁,无示天下私"。于是惟良等人外迁为州刺史。(《新唐书》卷76《则天武皇后传》)乾封元年(666),惟良、怀运兄弟参与高宗封禅大典来到泰山脚下,后从至京师长安。此时唐高宗宠爱韩国夫人之女贺兰氏,封为魏国夫人,武则天万分妒忌;恰好惟良、怀运兄弟向皇帝献食,则天密令放毒药于贺兰氏食中,贺兰氏因此暴死。这样,惟良、怀运兄弟成为替罪羊,被高宗下令诛杀,武则天取得一箭双雕的效果。武则天鼓动朝臣们上奏,唐高宗进而改惟良、怀运兄弟姓"蝮"氏。武怀运长兄武怀亮妻善氏,此前"尤不礼于荣国(杨氏),坐惟良等没入掖庭,荣国令后以他事朿棘鞭之,肉尽见骨而死"。(《资治通鉴》卷201,高宗乾封元年)史书没有记载武怀运妻子对待杨氏的态度,但从上述史料看,表现不好是肯定的,但程度可能与善氏有别,因而受到惩罚亦当是肯定的。武怀运的妻子受到惩罚,他的女儿的情况如何呢?

  按照墓志记载,作为武怀运之女的武夫人咸亨三年(672)死亡,享年26岁。其父乾封元年(666)年被杀,当时武夫人20岁,应当已经出嫁,受其父亲的影响应小一些。墓志铭云:"夫人幽闲植性,婉淑含芳,容德兼修,贞坚独谅。弄瓦之岁,早闻紃组之工;在丱之年,即明箕帚之礼。洎作嫔君子,为鲁夫人,便偶德于梁鸿,亦和鸣于陈凤。端庄自肃,浣濯斯勤。侍巾栉而不渝,饬纮綖而匪怠。固以羽仪内阃,领袖中闺,锺法都礼之风,姆训妇容之德。而彼苍不愍,中路多违,涕琼之梦俄交,分剑之悲益及。"此鲁氏何许人?他与武氏结婚后是否生育?墓志没有提及。武氏在其父被杀六年后去世,其中或许有一定的关系。墓志又曰:"粤以咸亨三年五月十日奄捐私馆,春秋廿有六。呜呼哀哉!即以载初元年壹月十八日迁窆于城南龙门原,礼也!"武氏于载初元年(690)迁葬洛阳城南龙门原,距其死亡已经18年。天授元年,"太后(武则天)享万象神宫,赦天下。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资治通鉴》卷204,武周天授元年)正是这次大赦天下,作为武氏家族人士,曾经是"罪人"的武怀远长女,才有可能得到批准迁葬。因此墓志曰:"俄沉夜户,几变春荣。天长人逝,地久陵倾。方迁旧域,即厝新茔。却背金涧,前临鼎城。"查阅武氏家族墓葬情况,武士彠葬在故乡并州,武则天掌权后称为昊陵。武则天的母亲杨氏葬于咸阳之洪渎原。"梁王武三思镇墓石盖"发现于顺陵封内,现藏咸阳市博物馆,即武三思葬于顺陵附近;又有武嗣宗及其女儿也葬在这里。武懿宗坟墓在"京城南旧墓",说明作为亲兄弟的武嗣宗并没有和其兄武懿宗同葬于长安南旧墓。(武懿宗、武嗣宗兄弟死亡时间相近,具体来说只差一年,但埋葬地点却不同。两人的墓志铭均为开元初著名文人官僚苏颋撰写。参《全唐文补遗》第2辑第14-15页,第7辑第25-26页)就是说,武氏家族男丁埋葬并非在一处(最近在洛阳坊肆出现了"武承嗣墓志铭",铭文字数可观。据说该墓志铭出土于西安,但出土具体地点不明),而是分布在不同地点。当然,除过武士彠夫妇之外,作为武氏家族重要人物,上述诸人均是武周以后死亡并埋葬的,可能和死于咸亨三年(672),迁葬于载初元年(690)的武氏具体情况不同。另外,武氏迁葬也有可能和其夫家有关。

  二、《故沛郡夫人武氏墓志铭》

  此墓志铭见于三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第174-175页中,未说明何时出土,何时为千唐志斋收藏,长宽及每行字数、多少行,有否墓志盖等。墓志铭撰者翟均,题为"前进士",其他事迹不得而知。武氏墓志铭录文共有387字。墓志云:"夫人姓武,即太原人也。昔唐祚方兴,周德间起,故以阴祇叶运。太后临朝,广树懿亲,为国藩翰。""夫人故周定王驸马都尉攸暨太平公主第二女,封永和县主。"武攸暨为武则天伯父武士让的孙子,曾封为千乘郡王、定王、安定郡王、定王,延和元年死亡。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起先出嫁薛绍,垂拱四年(688)薛绍受诬告与唐宗室联合反叛而被诛杀,不久,武则天竟杀掉其堂侄武攸暨的发妻,嫁寡居的太平公主与武攸暨。

  史载:"[太平]公主薛氏二男二女,武氏二男一女。"(《旧唐书》卷183《外戚·太平公主传》)即太平公主与薛绍生两男二女(《大唐故万泉县主薛氏墓志铭》,见《全唐文补遗》第1辑,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墓主万泉县主为太平公主与薛绍所生第二女,嫁与豆卢氏,其死于景云元年,享年24岁。另外,据《旧唐书》卷183记载,太平公主阴谋败露后,"公主遽入山寺,数日方出,赐死于家。公主诸子及党羽死者数十人。"《新唐书》卷83又载,太平公主"三子:崇简、崇敏、崇行,皆拜三品",似乎和上述记载四个儿子存在差异。在此,结合《资治通鉴》卷210记载,姑且认为太平公主的几个儿子除过薛崇简之外,"崇敏、崇行"等人亦被赐死。),与武攸暨生两男一女。然而,墓志明确记载武氏"故周定王驸马都尉攸暨太平公主第二女,封永和县主。"也就是说,太平公主与武攸暨至少应该生有两个女儿。

  墓志载:永和县主武氏开元二十五年(736)终于京兆万年县之兴宁里第,享年54岁,可推算武氏生于683年。当武氏的母亲太平公主被赐死之时(713),永和县主已经30岁了,是否受到牵连?《唐故光禄卿崔公(瑶)墓志铭》(《全唐文补遗》第6辑,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提供了具体翔实的史料。崔瑶"年甫弱冠,尚永和县主,特拜朝散大夫,授太子通事舍人"。"亲累贬忠州别驾,稍改资州别驾。……否有极而必享,明无忧而不烛。特诏褒雪,光复旧官。……属天择良守,朝出名臣,除宣州刺史。"就是说,永和县主夫妇确实受到太平公主事件的连累,被贬离京城,但他们并未参与太平公主逆谋,所以不久就特诏褒雪,恢复了原来官职,后来又出任地方长官。武氏死于京兆万年县兴宁里,此处应该是他与崔氏丈夫居住的地方之一,因为崔瑶天宝八载(749)九月"感疾暴薨"的地方为"东京鼎门之南别业"。就是说,崔瑶在京师长安与东都洛阳均有居处或购置田产。崔瑶享年72岁,生年当为678年,长永和县主五岁。从墓志得知,墓主武氏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前洛阳县丞杰,前左卫兵曹仪,前右清道仓曹侗等",均为下层小官。而且,似乎在武氏去世当时三人均离任赋闲,因为三人的官职前都加有"前"字。参照武氏去世时54岁,她的三个儿子应该是三十多岁了,正当做官迁转的重要时期,他们为什么离任?是否是唐人"内忧"或"丁忧"礼制所致?(《大唐故朝散大夫秘书省著作郎清河崔公(杰)志文并序》载:"公弱冠,以门荫补一子长上,迁左金吾兵曹。守官用戒,环衙以肃。迁左拾遗。……。除洛阳丞。无何,丁永和县主忧,去职。服阕,除秘书郎,转大著作,加朝散大夫。"从永和县主长子崔杰墓志铭文看,他离职确实是因为"丁忧"的缘故。墓志铭见《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第217-218页,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而崔瑶墓志铭中记其曾经任宣州、睦州刺史,由于治理有方,获得朝廷的赞赏,迁任"右卫将军副守东京通摄左厢诸卫,迁金吾将军(永和县主墓志铭中载其丈夫崔氏官职为"有唐右金吾卫将军",此与文中所引崔瑶墓志铭所载官职有所差异),加云麾将军,封魏县开国侯"。后来官至光禄卿。崔瑶"雅尚谦静,不好浮荣。当国秉均,同游自昔。累将启荐,固请退闲。孔北海之宾朋,常欣满座,陆大夫之宴喜,不□西都"。崔瑶去世当时,"长子杰,朝散大夫、著作郎。次子仪,河清丞",墓志没有提及第三个儿子,当然,经过十多年时间,崔杰、崔仪兄弟的官职都有所升迁。天宝九载(750)四月,长子崔杰因父丧悲痛过度,患病而亡。(据上引《大唐故朝散大夫秘书省著作郎清河崔公(杰)志文并序》)

  永和县主武氏死亡七个月后,即开元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迁殡于河南之龙门北原"。武氏死于长安,最终迁葬至洛阳龙门。如上文所论,武氏家族在长安附近有几处葬地,其中也不乏武氏女儿葬于祖坟的先例。但作为女眷,而且此时太平公主早已作为罪人为人所弃,武氏家族势力亦衰微不振,故永和县主迁葬应该是与其丈夫家族坟地在洛阳有关。天宝八载十月二十三日、天宝九载四月二日,永和县主的丈夫崔瑶、长子崔杰就是"权殡于龙门北原"或"权厝于河南龙门里"的。

  永和县主武氏何时因何故被封为沛郡夫人?上述永和县主墓志,崔瑶、崔杰父子的两篇墓志铭中均未见明确记载,其中崔瑶墓志铭提到曾被封为魏县开国侯,当与沛郡没有关系。永和县主墓志铭词有"宠因外戚,贵由主第。荣华当代,冠盖如云"句,从其中"初封县赋,后锡邦君"句看,可能是永和县主自己开元年间被封为沛郡夫人,与其丈夫崔瑶无关。

  三、结语

  文献资料没有记载武怀运其人子女,以及太平公主与驸马武攸暨所生女儿诸情况,《大唐故武夫人墓志铭》、《故沛国夫人武氏墓志铭》的发现公布弥足珍贵。另外,一些已经存在,但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武氏关联金石资料亦不容忽视。其一,《豳州应福寺武氏造像题记》(见《全唐文补遗》第4辑,三秦出版社1997年版)载云:"大周长安二年岁次壬寅七月丁卯朔十五日庚辰,皇堂侄女彭城县主敬造等身像三区,千佛藏铺。"同时又有《石像铭》,具体记载彭城县主武氏,与其丈夫通议大夫行豳州司马柱国汉川郡开国公陇西李齐敬造释迦牟尼像、观音菩萨像、势至菩萨像等众多佛像事迹。此彭城县主是谁的女儿?《石像记》中还提到彭城县主的女婿杨玄道,可见长安二年(702)县主的年龄应当在四十岁左右。其二,又有永年县主武氏嫁与裴昭,裴氏死于韦氏之乱。(《大唐故右金吾卫中郎将裴府君(昭)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景云018,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此永年县主是谁的女儿,当时多大年龄?不得而知。其三,李峤所作《为纳言姚疇等贺破契丹表》、陈子昂《为建安王与辽东书》,以及《为建安王贺破贼表》几篇表文,其中提到高仇须其人为建安王武攸宜的外甥,也就是说,武攸宜的姐妹中曾经有人远嫁与辽东高句丽遗民上层。(从《唐朔方军节度副使金紫光禄大夫行光禄卿上柱国五原公燕王慕容公故妻太原郡夫人武氏墓志铭》中可知武承嗣第三子武延寿之女远嫁至慕容氏,死后埋葬于今宁夏境内。那么,武攸宜的姐妹出嫁辽东高句丽遗民也是可能的事情。参拜根兴《高句丽百济遗民关联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2期)对此,岑仲勉、黄约瑟等前辈专家在其著作中曾有所提及,但至今未见专文论及。总之,武氏家族关联问题,需要深挖细索的仍然不少,而搜集整理新发现的墓志资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期待研究者获得更加优异的成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