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小胜凭智,大胜靠德(3)

牛根生如是说:中国教父级CEO的商道智慧 作者:樊丽丽 编


  牛根生坚信由改变自己而改变世界,因此整个蒙牛企业都存在着这种与自己较劲的上进风气。

  从蒙牛相关资料中人们不难发现这种“与自己较劲”的文化:

  在蒙牛,有“一只苍蝇卖50”的说法。如果你在食堂发现一只苍蝇,那就可以向食堂经理“卖”50块钱,也有人称为“捐”钱。牛根生说,这也是一种“与自己较劲”。本来是大家的责任,但大家就让食堂经理一个人捐;捐的次数多了,大家就会自我反省:“不能再让××替我捐了……”。就凭这一点,也得把苍蝇消灭干净。

  在蒙牛,类似的细节都体现在每一个必要环节之中。如:在蒙牛,迟到了,开会手机响了,着装不符合要求等,都是以捐款来约束的。违反规定即自动向公共事业捐款,25元到100元不等。

  在蒙牛内部,无论上级对下级,还是下级对上级,都主张直呼其名。蒙牛对外的公开解释是,这样做为的是淡化职务带来的等级色彩,创造一种人格平等、民主决策的文化氛围。

  “与自己较劲”就是立足于发展自己,而不是遏制别人;遇到问题,从反求诸己、自我改变做起。

  在蒙牛,有一句话几乎人人皆知:“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还有这样一句话:“发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熄别人的灯。”

  一个企业的成败往往就在一点两点上。每天进步一点,每天突破自我,就能走在前面。敢于跟自己较劲的,在欧洲是德国人,在亚洲是日本人,在中国,蒙牛人首当其冲!

  纵观整个蒙牛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自己较劲”的历史。

  “只修改手段,不修改目标”的“导弹—目标”的自动伺服机制、“目标倒推”法则,始终贯穿于蒙牛的经营活动之中,这就是最大的“与自己较劲”。

  同时,在竞争队友极为频繁的非理性攻击面前,蒙牛始终以大局为重,一方面化干戈为玉帛,另一方面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事,这也是最大的“与自己较劲”。

  在蒙牛,作为管理者能不能散财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与自己较劲”。

  与自己较劲,较劲什么呢?“改变别人难上难,调整自己最简单”。蒙牛的一切文化都是针对管理者自身的,管理者自己如果做得不好,员工怎么能做好呢?所以无论我们企业文化怎么样来回的说,主要是对掌权的人,主要对着管理者,对能够发号施令、掌握资源的人,如果你自己做得不好,老是要求部下做好,这就不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不是想员工的文化、不是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文化,我看这种文化永远站不住脚。所以蒙牛的文化里面主要是对管理者的。

  口号文化

  我多数时候是个发现者,只是偶尔扮演发明者。表达思想,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别人的话。如果自己的话说得最到位,我们就用自己的话;如果别人的话更到位,我们就用别人的话。我们企业那些鼓舞人心的口号,古今中外的都有,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只要符合我们的理念,统统拿来,为我所用。

  拿来的口号必须符合一个前提,那就是“符合我们的理念”。也就是说,这种“拿”,不是乱拿,而是有选择地拿。牛根生曾自豪地说:“把我们拿来的所有格言放到一起,没有哪两条是相互矛盾的。”

  蒙牛冰淇淋销售部的海先生介绍说:“每次开会,他即兴喊出各种口号,把我们的信心和斗志都调动起来,有一种被充电的感觉。”

  为了使自己的口号更具影响力,牛根生把口号变成了标语牌,挂在蒙牛公司的办公楼、销售部、生产车间、食堂和公寓的周围。这些非常口语化的、通俗的标语就像他演讲时的手势和面部表情一样丰富多彩。

  这些标语牌悬挂于公司的各个角落,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无论员工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从这些标语牌中找到正确看待、解决问题的方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