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早下手为强!做别人没做的准备(2)

求职赢家的秘诀:教你找到求职的捷径 作者:卢文辉 著


    新闻有消息、人物通讯、报告文学、新闻特写等多种体裁和形式。当时的我从写消息入手。写消息不需要华丽的词汇、优美的语言,不需要复杂的构思和想象,甚至不需要形容词,篇幅要求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很适合我。

    说实话,我的文学素养到现在都不高。我从小就不喜欢看小说、读诗歌。我之所以对写消息类的新闻有信心,是因为父亲说新闻是用脚跑出来的,而不是用脑关起门“创作”出来的。最重要的是要有新闻敏感,能从生活中挖掘出新人新事。而书上也说,写新闻牢牢抓住“全新性、真实性、时效性”三大特性就行了。

    我没有作家、诗人的想象力和创作功底,但我喜欢室外活动、喜欢东奔西跑,善于与人交流、沟通,爱接触社会、有好奇心、图新鲜、喜欢观察等,这些性格是采访最需要的基本素质。刚起步时我“写”的能力不强,那就多在“跑”的能力上下工夫吧!

    可是从哪里开始跑呢?刚开始在课余时间我骑着自行车在县城到处转悠。几天下来还是不知如何着手。后来父亲告诉我先从最熟悉的学校入手。平时多个心眼观察学校发生的事,看有没有新闻价值。而在学校之外就先从“群众来信”写起,比如,哪里的道路有坑影响行车,哪里的垃圾堆积如山影响环境,为什么路灯被人为破坏等。

    这些我以前并不看重的事,却成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事,在许多媒体的“民生”版天天登。写这种稿是有一些批评倾向的,记得我常常在稿件的最后写上一句:“请有关部门给予重视并及时解决”。还别说,县广播电台还真播发了好几篇我写的这类稿件。

    在学校跑新闻,我不仅仅限于本校,还去其他几所外校。从大会上领导的讲话、老师和同学的口中,从每个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各种通知、海报、黑板报中,我搜寻到一条条线索,于是《××在全省数学竞赛中获奖》、《学校食堂又改革了》、《校女子篮球队参加县女职工篮球比赛纪实》、《留美学生××回母校作报告》、《××高考落榜不落志》等稿件相继被采用。当从广播里听到自己采写的消息时,我非常激动,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涌遍全身。

    在这背后,我当然得感谢我的父亲。虽然他常常把我的长篇消息大笔一挥改得只剩下几十字的“豆腐干”,我曾暗中埋怨他不尊重我的劳动,但父亲是我的入门师傅,他为我指引了一条路并指导我去实践锻炼。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我初步树立了我的职业规划——有朝一日做一名记者。

    当有了一定的用稿量后,我尝试了人生的第一次求职——向“盘县广播电视台”申请成为通讯员。按规定,当时的通讯员几乎都是各单位推荐,新闻单位考察选择,宣传主管部门审核后才能担任。而我成了一个例外,我有组织无单位。我认为学校不是我的单位,我也没通过学校,就“市场化”地直接与电台联系。

    好在县电台慧眼识人,不拘一格,他们竟同意了我的申请,正式聘请我担任通讯员,并为我颁发了通讯员证。编了号入了档,我成了“通讯员之家”的一名成员,此时我就不再是一个老写“群众来信”的群众了,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

    当了通讯员之后,我的热情更高,干劲更大,除了上课学习,我就一心想着找新闻,而且我人小鬼大,并不满足于学校这个小圈子,除了“教育新闻”,我还想写“企业新闻”。父亲所在的单位下属有几十家大大小小的企业,这可是很大的新闻源呀!

    在我的请求下,父亲利用“职权”为我“谋私”——亲自带我或打电话给一些企业为我提供采访的便利和支持。每当我看到社会上一些家长利用自己的职权或工作便利为子女在就业、求学、经商等方面谋取私利时,我从内心敬佩父亲的明智和远见,他为我谋取的是一个锻炼能力和素质的机会而不是其他。

    在采写新闻的同时,我也成了一个新闻人物。在1986年的竞稿赛中,我的投稿量和用稿量名列所有几十名通讯员中的第5位(排名表我收藏至今,它时时激励着我)。当时我的通讯员“同事”中,许多都是各个单位的领导,什么局长、主任、镇长、书记等,我是通讯员队伍中年龄最小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学生通讯员”。这本身就成了一条新闻。

    小提示

    我的第一次求职经历,表明求职意愿常常会受到社会观念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兴趣和爱好的职业理想可以成为自己规划的一个方向。我第一次求职经历的成功,充分说明业绩、工作热情、实际能力才是决定是否被聘用的最终理由。否则,求职信写得再动人,简历写得再规范、华丽,没有成果来证明过去并为未来提供保证,一切都是无用的。

    这段经历是我一次全新的体验,让我早早地接触了社会,也让我很早就摆脱了身上的一些学生气。我一直拿我父亲作参照,他16岁参加革命工作,而我16岁时参加了一些社会工作。在学校时我是一名学生,走出学校时,我刻意不把自己当学生,我努力把自己当作一个真正的记者,我尝试从成人的角度去看社会、想问题。虽然我还很稚气,很不成熟,但与周围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相比,我积累了不少经验,增长了许多见识,培养了学习之外的其他综合能力,这段历程为我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我后来的多次求职面试中,我常常会重点谈起这段经历,主考官们也常常露出好奇的目光。他们听完叙述,自然我已赢得了不少分。

    我的这段经历虽然比较个性化,但它提醒现在的高中生、大学生们,要想赢在职场,就必须早作准备,要尽量做别人没做的准备。除了读书,还要做好职业规划,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去培养相关的职业技能。一句话,早下手为强!千万不要把自己封闭在校内,锁在书中,网在“网”上。要走向社会去寻求兼职等实践锻炼的机会。也许有人说,我们的高中时代都围绕着高考转,天天“题海总动员”,还能分心吗?大家不要忘了,我当年也同样围绕着高考转。其实只要你愿意,一定可以找到锻炼自己能力的方式。退一步讲,即便你高中错过了,那从大一开始,还有四年时间为进入职场作准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