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元的衰落》 货币历史中的前车之鉴(5)

美元的衰落 作者:(美)安迪森·维金(Addison Wiggin) 著;刘寅龙 译


    超额发行的结果应该不难想象。随着负债水平相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逐渐升高,我们会在其他某些方面看到积极的效应,比如说就业机会的增加。但是,这种做法根本就不符合对价原则。虽然就业机会在增长,但实际收入水平却在下降。高收入的制造业岗位已经被低收入的零售服务业所取代,因此,尽管工作人数有所上升,但总体收入水平却下降了。一个真实的统计体系不能单纯去衡量就业的数量,还需要对这些工作的平均工资进行比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事情的本来面目:我们所创造的,只是更多的低收入岗位,而丧失的,却是高收入的工作机会。

    新罗马帝国

    公元前20世纪,古罗马帝王奥古斯塔斯命令,位于帝国边疆地区的金矿每天24小时开采,不过,这仍然赶不上印制钞票的速度。以后的帝王同样不能摆脱这样的诱惑——无休止地消费着。古罗马暴君尼禄为弥补庞大的开支,削减罗马帝国与殖民地及其他贸易国之间日益膨胀的赤字,竟然故意降低货币价值。当然,这些政策只不过是让昔日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走向衰亡的部分原因而已。

    历史中从来就不缺少这样的榜样。大约在1100年之前,中国就已经发行了纸币,但最终却由于超额货币流通量导致的通货膨胀而不得不放弃。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发现了丰富的黄金资源之后,便摇身一变,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西班牙人开始用手里的黄金到处采购,扩大军事势力。但连绵不断的战争最终让他们的财富丧失殆尽,于是,西班牙政府不得不依赖发行债券来支付债务,曾经拥有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转瞬之间便化为泡影。18世纪的法国也经历过同样的遭遇,由于货币发行量过大而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

    亚伯拉罕·林肯总统曾经根据《法定货币法案》(LegalTenderAct)授权政府发行货币,结果造成了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尽管负债为南北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但却让政府因此而臭名昭著,这种局面几乎一直延续到1913年建立联邦储备为止。

    进入20世纪,因货币政策而带来的灾难依旧屡见不鲜。20年代的德国,战事赔款几乎摧毁了这个国家的整个经济,为了赔款,政府不得不大量印制货币(借新债还旧债)。当然,这种做法的唯一结局,只能是货币的大幅度贬值。1934年,美国也卷入了这场大潮。为了尽快结束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总统确定了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货币标准。当然,我们也都知道,多年之后,尼克松和福特步罗斯福的后尘,干脆取消了黄金本位制,他们希望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

    这一政策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它只能促使人们更加疯狂地投资于黄金。历史不止一次地告诫我们,当一个国家老老实实地实行金本位时,他就会繁荣昌盛,而一旦脱离金本位,迟早会让麻烦接踵而来,其间似乎存在着一个长达30年的潜伏期。因此,如果我们从1971年尼克松作出取消金本位决定之日算起,2001年应该进入发病期。事实上,黄金在2002年开始升值。也就是说,取消金本位30年之后,美国的繁荣期也就走到了尽头。

    法定货币制度的历史

    回顾历史的风风雨雨,有些事情总会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一个暂时摆脱黄金本位制束缚的国家随后便跌入无底的深渊,这同样是我们熟悉的教训。无论是政客、暴君、政治家还是民主人士,黄金本位制都会迫使他们节制支出。如果一个国家坚持黄金本位制,它就必须量入为出。而一旦脱离黄金本位制,就可以使用法定货币,于是,他们就可以无拘无束地消费。

    这就是货币问题的根源。

    只要一个政府能无限制地印制货币,它就会麻烦不断,这是铁打不动的真理。我们永远也并不能指望政府去自觉地约束其支出,就像一个刚入学的大学一年级新生,他永远觉得父亲给他的信用卡是花不完的。只要政府觉得必要,它就会毫不犹豫地给自己印出一大堆钞票。不幸的是,即使是最好的经济学家,也只能在货币已经让经济体系无法承载的时候发现这些问题,但总是为时已晚,因为此时的经济体系恐怕已经崩溃了,亡羊补牢的机会早已经不复存在了。

    不妨回顾一下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