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少一点“苦劳”,多一点“功劳”

第九章 努力重要,选择更重要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做彻底解决问题的智慧型员工 作者:吴甘霖 著


  很多人觉得自己很努力,却依然没有效果,这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努力固然可贵,但选择更重要。

  选择决定命运,我们应该选择发展和成长的方向,而不是选择“熟悉”和“易做”;我们应该选择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而不是选择一时的待遇……

  关于如何选择,李开复总结出有效选择的4大技巧。

  选择决定命运前一段时期翻开报纸,看到一条让我十分震惊的消息——海南“第一贪”谢明中:政治“明星”的轰然坠落。

  我之所以对此感到惊讶,是因为我在担任中国青年报海南记者站的站长时,谢明中是共青团海南省委书记,因此和他有几面之交。在我的印象中,他很朴实,为人也谦逊。到底是什么让他成了海南“第一贪”?

  据报道的介绍,2002年,谢明中担任海南著名侨乡文昌市委书记。起初,他很清廉,还总是叮嘱下属不要“经济搞上去,干部倒下去”。

  他给人的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地方官形象,而且口才卓越,经常脱稿演讲,还频频亲临第一线检查属下的落实情况。结果,他在任期间,文昌的财政收入5年间翻了5倍。

  

  然而,他在推行“经营城市”期间,使得很多房地产老板迅速暴富,而他自己却依然一贫如洗。这大大刺激了他,他心理开始感到不平衡:城里的车一天比一天多,而他连辆车都没有;他帮助人们富了起来,自己却每个月拿着微薄的收入;别人花天酒地,他却整天为工作忙的焦头烂额;……

  在清廉和钱色面前,由于这些不平衡,他最终选择了钱色。东窗事发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昔日的大清官竟然贪污了2500万之多。

  走上大权在握的市委书记岗位,诱惑太多,谢明中这个农民的儿子终于经不起诱惑,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毁灭的道路。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人物。

  2008年2月4日,许多媒体都在显要位置上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被正式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这是世界银行首次任命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者担任这一重要职务。

  林毅夫出生在台湾宜兰,1979年他27岁时,在金门担任陆军上尉连长的他悄悄地从金门驻地下海,孤身游过两千多米的台湾海峡,来到了大陆厦门。

  林毅夫到大陆后,先在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后来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

  之后,林毅夫在北京大学就职,专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并创办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他提出的一系列理论,都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经济政策。

  谈到当时为什么会选择从台湾到大陆,林毅夫这样说道:“我觉得这个历史发展的潮流是非常明显的。中国要统一才能够复兴。那么中国统一的希望应该是在大陆,所以回到大陆来,我想才能够对这个中国的统一,对中国的发展的进程做出贡献。”因为这一选择,林毅夫不仅在中国找到了自己广阔的舞台,还将这一舞台发展到了世界。

  谢明中和林毅夫所做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选择,而他们的命运也完全不同。

  正确的选择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在职场上,一个最重要的法则就是:“选择大于努力,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1)选择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事。

  (2)选择最能帮助你成长的人。(3)选择最有效的方法。

  (4)选择长远利益而不是眼前利益。

  选择发展和成长的方向,而不是就着“熟悉”和“易做”“这些工作我熟悉,交给我做好了。”“我从来没做过,恐怕自己不能胜任,还是让别人做好了。”“在这个行业做了很多年,换一个行业恐怕无法适应,还是维持原状好了。”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熟悉和易做的工作和行业,这是大多数人共同的心理。在通常情况下,这样的选择并没有错,但有时候,如果想得到更大的发展,就不能单纯选择“熟悉”和“易做”,而应该选择更有发展和成长的方向。

  我们来看被誉为“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的王选是如何做的。

  王选倾其一生完成了我国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从而结束了排版印刷“铅与火”的时代,使之进入“光与电”的世纪。

  王选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就是在上大学时选择学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计算数学。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王选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给他们教基础课的都是非常优秀和有名的老师,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让王选终身受益。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分专业,有数学专业,是搞纯数学的;还有力学专业;另外就是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计算数学。

  当时计算数学是一个刚刚建立的专业,连教材都很缺乏,是三个专业中最冷门的专业。班上大部分同学选择了数学专业,其次是力学专业,而选择计算数学的,寥寥无几。

  但是,由于看到了计算机的发展前景,王选毅然选择了这个大家都不看好的专业。而这次选择,也为王选终身的发展,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假如王选当初也像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的是自己熟悉的数学专业,那么,就会和当时那个计算机迅速发展的时代擦肩而过,就不可能有后来那么大的成就和发展。

  王选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没有什么比选择更能决定人的前程和命运。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加上不懈的努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成功法则。

  选择理想与价值,而不是一时的报酬一边是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工作,一边是报酬优厚却没什么发展的工作,如果是你,会选择哪一个?

  在职场上,我们往往会面临很多次这样的选择。新东方的副校长徐小平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他讲述的一个故事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徐小平写过不少书,拥有不少读者。其中一个读者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她读过徐小平几乎所有的书,对他非常崇拜,甚至有一次还专程到北京拜访他,并告诉他自己的愿望是当一名记者。

  一天,徐小平接到女孩的一个电话,说她临近毕业,上海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同意她进公司,并答应给她解决户口;同时,北京一家杂志社也愿意要她,但不能解决户口。她问徐小平,自己该选择哪份工作?

  当时,徐小平并没有直接回答她。过了几天,女孩又打电话过来,问自己到底该怎么做。于是徐小平反问道:“你为什么拿这么愚蠢的问题来折磨我?不要为了愚蠢的户口,放弃自己的职业志向,而要让自己的职业志向成为人生选择的第一价值。”半年后,徐小平在参加一个国际留学展时,遇到了那个女孩。女孩春风满面地告诉他,在户口和杂志之间,她选择了杂志,而且做得非常好。

  三个月后,女孩请徐小平吃饭,并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有一次,她去采访一个500强公司的老总,老总非常看好她,并邀请她到自己的企业工作。

  这让徐小平非常欣慰,因为在女孩毕业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为世界500强公司的公关专员,并负责与国内媒体的宣传工作。

  最后,徐小平写道:“我相信她一定在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上春风得意,过关斩将,成为新时代媒体事业的宠儿,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不仅是徐小平相信,我们也都相信,因为女孩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如果我们是那个女孩,会怎样选择?很多人可能会选择能解决户口的公司,因为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利益。但做出这样的选择后,可以肯定,也就不会再有500强公司的公关专员这样的发展在等着你。

  在职场中,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理想与价值呢?

  (1)倾听使命的召唤。

  (2)在探索和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终生志趣。

  (3)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

  (4)要有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李开复有效选择的4大技巧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面临太多的选择:选择不同的工作;选择不同的单位;选择不同的职位;选择不同的方法……

  那么,我们怎样有效选择,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给我们提供了有效选择的4大技巧。

  他曾经说:“我觉得,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准则或方法,而是在复杂情况下权衡各种影响因素,并以最为智慧的方式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我把这种能力称为“选择的智慧”,这也是工作中非常需要的智慧。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出客观、精准的抉择呢?李开复在他的有关著作中,帮我们总结出了下列的经验和技巧:

  第一,把影响你抉择的因素罗列成一张“利弊对照表”。在利弊对照表中写出每个因素的利益和弊端,然后借助该表客观地分析,哪些利益和弊端对你来说最为重要?这些因素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和理想?

  1998年,有两条路供李开复选择:回中国建立研究院,在美国创业办公司。李开复有些困惑,于是列出了这样一张表:

  回中国工作在美国创业

  利 弊 利 弊

  影响中国青年的机会 朋友不看好中国 拥有自己的公司 我没有“创业”欲望
  实现父亲的遗愿 降低职位、薪水 不必听人指使 风险投资的压力
  最好的研究环境 搬家的麻烦 可能获大笔财富 有倒闭的风险
  有长期承诺的公司 没有中国经验、关系 不必搬家 工作时间很长

  借助这样一份利弊对照表,李开复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回中国工作。因为综合考虑各种利弊因素后,回中国工作最能发挥他的特长,也最符合他个人的价值观和理想。

  第二,学会用概率论的方法看问题。

  在多数情况下,没必要认为某种选择的成功概率一定是100%或0。反之,我们应当学会分析一件事情“可改变的概率”或“可能发生的概率”。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曾在阐述“领导力”时指出:“当你自己估计的成功概率能达到40%~70%,你就该去做这件事了。也许你会失败,但拖延或等待的代价往往是更大的。”第三,当自己不确定时,学会谋之于众,向更有经验的人请教。

  第四,善用“报纸头条测试法”来检验自己的言行。

  所谓“报纸头条测试法”,就是在事后想一想:如果明天在一份你的亲朋好友都会阅读的报纸上,你做的事被刊登为头条新闻,你会不会因此而感到羞愧?会不会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如果不会,你做的事才对得起你自己的价值观。

  李开复在苹果公司工作时遇到公司裁员,他必须要从两个员工中裁掉一位。一位是他的师兄,这个人十多年前写的论文非常出色,但加入公司后很是孤僻、固执,而且工作不努力,没有太多业绩。这位师兄知道面临危机后就请他们共同的老师来提出希望李开复顾念同窗之谊,手下留情。另一位是刚加入公司两个月的新员工,还没有时间表现,但他应该是一位有潜力的员工。

  李开复内心里的“公正”和“负责”的价值观告诉他应该裁掉师兄,但他的“怜悯心”和“知恩图报”的观念却告诉他应该留下师兄。

  于是,他做了“报纸测试”。在第二天的报纸上,自己希望看到哪一个头条消息呢?

  (1)徇私的李开复,裁掉了无辜的员工;(2)冷酷的李开复,裁掉了同窗的师兄。虽然他不愿意看到这两个“头条消息”中的任何一条,但相比之下,前者给自己的打击更大,因为它违背了最基本的诚信原则。李开复想:“如果我违背了诚信原则,那么我既没有颜面见到公司的领导,也没有资格再做职业经理人了。”于是,裁掉了师兄,然后李开复告诉他:今后如果有任何需要他的地方,他都会尽力帮忙。

  对于李开复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经历,违背了他内心很强烈的“怜悯心”和“知恩图报”的价值观。但是,“公正”和“负责”的价值观对李开复而言更崇高、更重要。

  工作中,我们也会面临很多这样那样的选择,当我们无法取舍的时候,不妨借鉴一下李开复教给我们的选择技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