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通胀战争》 粮食政治(6)

反通胀战争 作者:倪金节


    新地缘王牌之粮食霸权

    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全球地缘政治局势。

    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军事霸权、能源霸权和金融霸权,是传统上美国全球霸权的三大支柱。但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竞争重心转向经济领域,军事大棒的威慑力已经式微;随着美国公众和一些利益集团对于高油价日益不满,国内经济进一步陷入滞胀,能源霸权也已经明显表现出了双刃剑的杀伤力;在次贷危机的重灾区金融领域,美国更是元气大伤。

    其实,粮食霸权,已经成为了维系和强化美国全球霸权的新支柱,因为粮荒比任何常规武器都具有更广泛的生物杀伤力,而粮价比油价对政治稳定更具有重要性。

    全球粮食危机,也有助于强化发达国家的能源霸权,因为目前大多数石油输出国最大的经济软肋,就是粮食问题。因此,发达国家纵容甚至推动粮食危机,一个重要意图,很可能就是将粮食取代石油并成为地缘政治王牌,以维持其全球的控制优势。如果说,对粮食供应在量上的控制,主要在于地缘政治意义,那么,对价格的控制,则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尤其是对于维持美元强势和缓解滞胀困境,粮价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粮价上涨,能够直接减少经常项目下的逆差。同时,由于粮价上涨能够推动全球通胀,促进全球贸易价格上涨,而全球贸易一半以上是以美元计价,同时芝加哥又是全球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因此粮价上涨有利于增加全球对美元的需求,维持美元地位。

    最近美国高官关于强势美元政策的发言频率可谓罕见,尤其是美国财长和美联储主席均发表了维持美元强势政策的观点。市场人士指出,美国各经济部门在维护美元强势方面,已经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尽管粮价上涨,也会推动发达国家的通胀,但由于消费比重较低,因此通胀影响明显小于发展中国家。据了解,食品在发展中国家的CPI核算体系中的比重一般在30%左右,而在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在10%以下。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水平也确实普遍达到了发达国家的三倍以上。比如欧美的通胀水平基本都在3%以下,而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四国”则纷纷接近甚至达到了两位数,越南更是一度超过20%,并成为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近期纷纷动用加息等紧缩手段,以抑制急剧上升的通胀压力。与此同时,尽管美欧央行在不断抬高反通胀的声调,但加息却停留在口头和市场的预期中。这或许就是“粮价阴谋”的真意所在。

    历史上的粮食政治

    不管是从经济学上的弹性分析理论,还是从一般的生活经验角度来看,粮食都是作为生活必需品来看待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物品。中国历史上,早在《南皮县志•风土志下•歌谣》中就有“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的说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军事哲学,其实深刻反映的是粮食很早就已经渗入了政治因素。明成祖朱元璋的“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的帝王之道,以及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王”的政治哲学都表明粮食问题的政治化早已有之。

    在秦代“经国巨贾”吕不韦编纂的《吕氏春秋》“审时篇”里有这么一句话:“夫稼者,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农业生产三分天下,天(气候)地(土壤)人(劳动者和管理者)三者的重要性各居其一,而人治方面的措施成败往往关系农业生产的全局,所以尤其被吕不韦推到了首位。

    但同时必须注意的问题,粮食的重要性是以一种潜移默化、化大象为无形的方式左右着古代中国政治。粮食问题几乎是所有农民起义的导火索,是乌托邦政治理想首先要考虑的对象,太平天国时期的《天朝田亩制度》就是典型的代表。粮食以一种独有的隐喻讲述着真实的历史,任何政治家都难以逃脱粮食的政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