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00元孤身南下(一)

圈钱 作者:刘少勇


    那还是1995年,刚从一所普通大学毕业的秦奋,在县城一家大商场找了份经理助理的工作。当时每月工资只有400元。因为没分到房子,只能借住在好心的伯伯家——一个10平米的杂物间。秦奋的工作很清闲,每天只上4小时的班,一杯茶,一份报纸,混到钟点就开路。还时不时地去酒楼公费打打牙祭。

    秦奋清楚地记得一件特囧的事。单位一个女同事结婚,大家50、100地“赶人情”,而秦奋一个月可怜的400元,早就兑换成饭票了,哪还有多余的钱包红包啊,连区区50元都拿不出来。难道要向家里伸手?

     这些年父母省吃俭用供他念书,哪好意思再开口?没办法,最终他没去参加同事的婚宴。身为一个大男人,连50元富余钱都没有!每次见到那位同事,他都感到非常惭愧和尴尬。从此,秦奋开始不安于这份舒适的工作,决心找机会出去搏一搏。用当时流行词,叫“自主创业”。

     蠢蠢欲动的那段时间,高中同学陈华过来找他聊天。陈华长得矮小壮实,国字脸,五官端正,小眼睛贼亮,说话条理清晰,善于察言观色。自毕业后就杳无音讯,不知飘到何处了。

    老同学见面,难免一番感叹。陈华鼓动:“不要在这混时间了,没几个钱,还没房子,以后单位改制、不景气就玩完。下岗,跟我到外面去打工吧!”

     陈华的话相当有诱惑力,秦奋琢磨:如果照这样安居乐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这个小县城里可能前途渺茫。如果有机会往上爬,说不定能混个小科长当当,可那得熬多久啊?否则就要重复地过着拮据的生活,为几毛钱和卖菜的争得面红耳赤。那我读书有个屁用?

    陈华继续游说:“有一高中复读班的李民,才分配到珠海的一家银行,我们可以去那投奔他。这几年在外打工,知道广东的行情,一个月差不多1000多块呢。”

    秦奋第一次真切地听说广东,以前都是在地理书上了解。那边每月1000元,可以说是他目前两个多月的工资总和啊。这样的条件,怎能不让人怦然心动?

    秦奋顾虑重重,担忧地说:“但是我不认识他呀,万一你不去,我先到,岂不摸瞎,流落街头啊?” 

     陈华爽快地说:“他是我好哥们,我写封信,你带在身上,见面时拿出来,他就会接待你。”于是陈华当即龙飞凤舞地写了一封信,内容大致是向他问好,说明他和秦奋马上要前去打扰他。

    秦奋和家人讲了一下情况,希望他们能理解并支持。毕竟这是主动放弃“铁饭碗”,去一个完全陌生且遥远的地方闯荡。

    母亲说了一句:“外面的世界是铁板一块,很难呀,你怎么立足?你平时又像个闷葫芦,不爱讲话。现在这么好的一个单位,多安稳!”

    秦奋能理解母亲的心情,儿行千里母担忧。在家乡,虽然有大批的人外出打工,但干的都是粗活。另外,他的弟弟秦斗,早在两年前去东北闯,跌跌撞撞的,起伏很大。母亲一直担心挂念。现在,大儿子又要踏上征途,她怎能不牵肠挂肚?

    秦奋说:“外面那么多人都能生存,多,不多我一个人,少,不少我一个人,真要是死在外面了,那证明我太无能。”语气有点悲壮,饱含着孤注一掷的决心。

    在县城供销社做商场经理的父亲没有多语。父亲长得精瘦,年富力强,精力充沛,长期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虽然只是小学文化,但看事情相当有远见,他也不希望把儿女们关在家里,圈养起来,于是他默默地将家里的全部积蓄——500元放进了秦奋的包里,还在一张医用胶布上写上秦奋的名字,家庭的详细地址,贴在包的内层。意味深长地说:“万一你出事了,别人看见包里面的地址,好通知我们去找你。”

    听到这样的话,秦奋热泪盈眶,暗自发誓:在外面,吃再大的苦,只要能坚持,就要待下去,哪怕是将命丢在那,都不能打退堂鼓!

    提着鼓鼓囊囊的行李走出家门,母亲倚在大门框边,对秦奋反复叮嘱:“外面万一不行,就回来,家里终究有一碗饭吃……外面万一不行,就回来……”

    当时,秦奋的口袋里共有盘缠800元,其中的150元分别来自法院的同学阿军送的50元,医药公司的阿城送的50元,以及秦奋向一个女同事借的50元。

    出发的前一晚,几位好友来饯行。当晚,秦奋喝醉了,第二天跑到医院打吊针,酒醒后,向单位的领导请了15天的假,说是去看眼疾,从此一去就是许多年……

    广州火车站,总是人山人海。一到南方地面,热浪扑面而来。在前往珠海的过程中,路旁的楼房一幢幢的,美观气派。对于一名刚从偏远湖区出来的毛头小子,秦奋顿时感到家乡与这里的经济实力反差巨大。在上冲检查站,武警认真地检查边防证。当他被放行时,他高兴地举起手,心底欣喜:珠海特区,我来了!

    此时的珠海,如同一个浩大的工地,到处屹立着吊车,这个地方,在大搞建设,欣欣向荣。秦奋心想:“来对地方了!”这时,售票员说:“珠海就要到了,要下车的请准备。”

    许诺要和他一起来的陈华,因为家里有急事要迟些日子过来。秦奋有些蒙,他一个人到哪去找同学的同学啊?从未见过面,不速之客会不会太唐突?

    于是秦奋将地址递给邻座的一位女孩:“请问去湾仔在哪下车?”女孩先是用叽里呱啦的粤语说了一气,弄得秦奋一头雾水,同属一个国家,说的话咋就听不懂呢?最后,女孩用生硬的普通话结结巴巴地说:“我下车时,你也下。”这是秦奋接触到的第一位南方人,礼貌热情,至今让他心怀感激,只是相貌早已模糊了。

    走近银行的柜台,秦奋向里面的营业员打听有没有叫李民的人。一个中等身材的年轻人从不锈钢防盗门出来,健壮得像一头小牛犊,一脸青春痘。这个人上下打量着秦奋。   

    “我是陈华的同学,过来麻烦你了。”秦奋说着将信递了过去。

    “欢迎来到珠海,一路辛苦了,这个陈华,来就来嘛还写什么信。你跟我来,先住下再说。”李民接过信,笑容满面。

    李民很够义气,将秦奋安顿在银行的招待所住下,并安排他在单位的食堂吃饭,这些费用都不用秦奋承担。晚上睡在吹着空调的房间里,秦奋辗转反侧:来这不是度假的,住这样高档的地方,也不是长久之策,得赶紧找份工落脚,慢慢发展……

    李民分配到银行只有3个月,也不太熟悉去哪找工作。当时,他们也不知道什么职业介绍所,劳务市场之类的。只是建议秦奋每天买份《珠海特区报》,因为上面有招聘信息。

    于是,秦奋每天早出晚归,像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逛。只要是人集中的地方,墙上贴着招工字条的地方,都凑过去,瞪大眼睛搜寻。前山的大街小巷特别旺,到处贴着白色的,红色的招工、转让之类的小广告,真是海量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