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避开沟通的陷阱

孩子,你要懂得保护自己 作者:(美)保拉·斯坦曼


我们之所以未能好好聆听孩子说话,常常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一些预先设计好的回答,不假思索就派上用场了。大人往往不慎落入沟通陷阱,不知不觉地切断了亲子沟通。

以下是最常见的一些陷阱:

(1)否认孩子的感受——“你只是累坏了,明天早上就会好多了。”

(2)讲起大道理——“这个嘛,人生总是有输有赢。”

(3)提供建议——“这些是你应该做的事。”

(4)责备——“你应该更努力尝试。”

(5)替别人撑腰——“这也难怪!你打了他嘛!”

(6)为孩子感到可悲——“噢,可怜的心肝宝贝!”

(7)分析孩子的行为——“我认为,你责怪他是想让自己好过一点。”

现在,在你想象下列情境时,思考一下上面提到的七个陷阱:有个十二岁男孩,刚刚结束周末露营活动返家。他说他想要聊一聊夏令营里发生的某一件事,神情似乎有些不安。

约翰:我们的队长真的怪怪的。他给我们看《花花公子》杂志,还让我们喝啤酒。一开始我还觉得蛮酷的,可是后来他却要几个男生脱衣服。他告诉我们说,大家可以常常开这种派对,只要我们别告诉爸爸妈妈。这家伙真的很怪!

以下是几名不同的家长所作的反应:

家长一:这家伙做出这种事情,等着去吃牢饭吧!想想看,他去年还拿到社区服务奖呢……哼,真让我觉得恶心!我可怜的孩子。每次你觉得自己可以信任某人的时候,就会发生这种事!

家长二:哦,我认识吉姆已经有二十年了。没错,他有时候是有点儿古怪,不过那只是好玩罢了。别把这种事情放在心上。

家长三:他显然是个心理不正常的男人,竟然需要从小男生身上获得性满足。

家长四:你不应该看《花花公子》那种书刊的!难怪事情会出差错!你应该更小心一点的!我早就告诉过你外头的世界有多乱!

家长五:儿子啊,我们必须宽恕别人。你们的队长犯了错。每个人都会犯错的。

你是否也觉得,每一名家长都各自落入一种以上的沟通陷阱呢?我们一起来了解每一位家长的反应。

第一位家长立即陷入了自己的情绪之中,而没有协助儿子解决他的情绪。这位家长产生震惊与极端厌恶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说的话完全无益于帮助儿子面对创伤。他不但没有安慰儿子,反而加重了儿子对于事情的忧虑。此外,这位家长也没有对儿子表示同情与理解;相反地,他只表达了为孩子感到可悲以及作呕的情绪。儿子把队长的举动告诉家长,可能会觉得惶恐不安,而家长信誓旦旦要把队长送进监牢的表现,只会使说出秘密的儿子觉得心理负担更重。把这些因素汇整在一起,我们很容易就看得出,这个做儿子的也许再也不愿意向爸妈吐露秘密了。

第二位家长迅速建立防线,因为他不想听到负面的事情。这位家长试图把营队队长的行为合理化,以求尽快结束这段不愉快的对话。他缩小儿子混乱的情绪,而且使儿子对于自己经历过与没经历过的事情更为困惑,因此这位家长无法以更开明、更富同情心的方式作出回应。这个儿子日后极可能不会再把任何烦恼告诉爸妈了。

第三位家长理性地看待这事件,并且借由分析状况的做法,巧妙地回避了自己与儿子的情绪。子女很可能会把这种反应解读为冷淡与漠不关心。这个孩子不太可能会从家长身上感受到支持的态度,反而会产生在情绪上遭到父母遗弃的感受。他会记住,以后再碰到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不会去寻求父母的协助,因为这么做只会让他觉得更加孤单。

第四位家长采取的是责备的态度,使事情变得更糟糕。做儿子的除了觉得心烦意乱之外,家长的反应使他因为自己与事件有所牵扯而产生罪恶感与羞耻心。责怪受害者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防卫机制:这种做法可以在事情无解的时候,给我们带来安全、老套的答案。没有哪个为了这种遭遇而受到责难的孩子,日后还会找爸妈诉苦的。

第五位家长大谈人生哲理,搬出老生常谈的名言,却没有表达同理与支持的态度。想想看,这孩子听到大人要他必须把自己的情绪放一边,还得对龌龊的营队队长立刻产生同情与原谅的态度时,会有多么生气。儿子得到的信息是,队长的行为不过是个普通的错误,而且换了任何人都可能会犯下这种错误。这位家长未能确认儿子遭遇的状况或者事情的严重性,反而言不由衷地发出陈腔滥调,这些陈腐的论调很可能会使儿子火冒三丈。眼前这孩子面临了一个令他不快的两难困境:他既不能原谅与忘记此事,也不能够认为自己是个冷漠无情的人。这位家长没有给孩子留下任何余地,而且关上了日后沟通的大门。

相较之下,这里有一个可行的回应,能够避免所有沟通陷阱,同时也能让沟通大门永保开放:

家长:你告诉我们的遭遇,真令我几乎不敢相信!难怪你这么心烦。还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你想说给我们听的?

这位家长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情绪处理得很好。他很快地承认了自己的愤怒与不可置信,接着马上把焦点转向儿子的苦恼。家长没有怀疑,更没有质问儿子说出来的事情,并理解了儿子对此事产生的感受。这位家长保持平静,没有表现出内心的恐慌,同时对儿子所处的苦恼境地表达了理解与了解事情的意愿。之后,家长以就事论事的态度,向儿子询问更多的细节。这位家长运用开明而且富有同情心的回应方式,当然能够得知更多的信息。

如果你的孩子来找你谈一件被别人要求必须保密的事情,你倾听的能力以及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会决定孩子是产生获得倾听、受到保护的感觉,抑或是感受到责备或产生罪恶感。倘若你暗示孩子他的行为是丢脸或不当的,那么在他遇上麻烦的时候,向你或其他大人求助的意愿将会大大降低,而且孩子日后极有可能不会把其他秘密告诉你。

不过,假如你与孩子能够建立一种开明、诚实、持续性的对话,你就有办法建立一道缓冲情绪的安全带,让子女能够更自在地在任何时刻来找你谈任何事情。请你一定要做好倾听孩子说话、信任孩子的准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