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商山绣佛(三)

滇西密传之危途奇踪 作者:枕上晨钟


宫草宫花寂寞香,美人何与国存亡!商山寺下飞鸿影,犹为将军舞艳阳。

莲花池畔,商山寺中,美人花发,寂寞青灯。不知这影响历史的一代红妆,身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不知为什么,对于陈圆圆的这幅绣佛图,从第一眼见它,我就觉得它不同寻常。可是,明明是一幅司空见惯的佛祖讲经图,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如此异样呢?

对于这个疑问,我和小小全都是百思难解。看来,这千辛万苦得来的线索又要断了。

“小晨,凸字碑符箓还未解开,又来一幅绣佛图,咱们现在真的是山穷水尽了。”

小小说完便向后一仰,颓然躺在床上。

我用手拍拍她:“谁说的?咱们不是还有‘柳暗花明又一庵’吗?”

小小“腾”地从床上坐起:“咱们明天上午就去静乐庵。”

“好,不过我要带上这幅绣佛图。”

“为什么?”

“也许会碰上高人来指点迷津啊!”

昆明西,易门县。

白龙山的半山腰上,丛林掩映之中,屹立着一座千年古寺——静乐庵[1]。

两千多年来,此庵历经朝代更迭、岁月变迁,几兴几落,时至今日,终于重修庙宇、再塑佛身。

一入正殿,只见广寂殿堂中,除了三位虔诚拜佛的女香客,便只有一老尼手打木鱼,闭目颂经。香烟缭绕中,佛祖释迦牟尼坐相庄严。

小小上前两步,走近那位老尼道:“老师傅,请问妙尘师傅在吗?”

老尼依然木鱼声清,仿佛没有听到小小的问话。

小小向我撇了撇嘴,无奈地提高了嗓音:“师傅,请问妙尘师傅在庵中吗?”

老尼依然二目紧闭,颂经不绝,木鱼声丝毫不乱。

我拉拉小小的衣袖,回转身走出殿门。

“怎么了?干嘛拉我出来?”小小奇怪地问道。

“你没看那老尼满脸的皱纹、满手的老年斑?”我答道。

“那又怎样?”小小不解。

“她的年纪没有九十,也有八十了,耳朵很可能听不见了。咱们还是问问别人吧。”

“哦,也是。”小小点点头,再次回头看了一眼,由衷地赞了一句:“这么大年纪,还这么有定力,一定是位得道的比丘尼。”说着,便随我转向左边的祖师殿。

“这尊佛像应该就是本庵的创建祖师了吧?威威堂堂的,很有气度呀!”小小一进殿门,便被那尊一人多高的铜像吸引住了。

我则环顾全殿,然而只见香火,却不见一人。

“算了,小小,咱们再去别殿吧,这里没人。”

谁知我话音刚落,从铜像背后却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谁说没人?那我是谁呀?”

伴随说话声音,一个小巧玲珑的小尼姑走了出来。

只见这小尼年纪颇轻,一张粉扑扑的小圆脸稚气未脱,一双不大不小的眸子清澈澄明。看样子也就十五六岁。

“原来小师傅在啊,失礼失礼。”

“你们是来找人?还是拜佛呀?”小尼眨巴着眼睛问道。

“既是找人,也是拜佛。”小小突然插进一句,同时手指那尊铜佛像好奇地问道:“你们这尊铜像塑的是谁呀?” 

小尼姑年稚气盛,面色不悦地说道:“那是我们的开山祖师,不好指指点点的。”

小小脸上一红,不好意思地背过手去,嘴上则好言好语地说道:“小师傅,我没有恶意,只是好奇而已。”

小尼这才恢复颜色,不无骄傲地说道:“他的法号叫做‘慧可’。”

慧可?我只觉这名字有些耳熟,而小小则已冲口而出:“慧可?竟然和禅宗二祖同名啊。”

小尼马上说道:“什么同名?我们的祖师爷就是二祖本人啊。”

小小顿时惊住,不敢相信地问道:“你是说,你们的祖师就是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慧可大师?”

“没错,就是他。”小尼姑重重地点了点头。

小小不再提问了,只是脸上的神情半信半疑。

我虽然对佛学有些了解,可是对中国禅宗的历史并没有太深认识,所以此刻更是听得一头雾水。这时,见两个女孩都不作声,我忽然想起此行的目的,急忙问道:“小师傅,请问妙尘师傅在庵里吗?”

小尼姑听得一愣,不假思索地摇了摇头:“我们这里没有妙尘,我也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妙尘。”

我和小小面面相觑,怎么会这样?难道青峰老人的信息有误?

小小极不甘心,继续陪着笑脸问那小尼:“小师傅,你到寺里多久了?”

“三年了。”小尼脆生生地答道。

“哦,那你很小就出家了?”小小惊问。

“出家时十二,现在十五了。”小尼姑一副天真无邪的模样。

小小正想继续追问,小尼姑突然向着门口方向高兴地叫道:“住持,您回来啦!”

说着,她便像小鹿一样欢快地迎了上去。

我和小小也回过身去,只见门口多了一位面如满月的中年女尼。

“阿弥陀佛!”那女尼向我们打个揖首。

我和小小急忙还礼。

小小趁机问道:“住持师傅,您们庵里可是有一位叫妙尘的师傅吗?”

中年女尼微笑着转头望向我们,脸上看不出一丝惊讶的表情。她说:“二位想找的这位妙尘多大年纪?是哪里人?”

“这……”我和小小尴尬对视,小小轻咬下唇,吞吞吐吐地说道:“妙尘师傅的事,我们也没问清楚,只知道她原来曾在昆明商山寺出家。”

“商山寺”三个字刚刚说出,我就发现中年女住持的眼神仿佛燃着一点火星,猛地跳跃了一下,然而,也不过只是一瞬而已。但就是这一刹那的变化,却被我捕捉到了。

我立即抓住时机问道:“师傅,您是不是认识她?”

住持微笑不变,轻轻地摇了摇头:“很抱歉,这位妙尘我并不认识。不过,我想有个人可能知道她。”

“谁?”就像黑夜里突然出现一道曙光,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急忙追问。

住持并不急着回答我们的问话,而是言语温和地说道:“两位施主不必心急,请先跟我到斋堂喝杯清茶。”住持又掉转头,对小尼姑说道:“你去替我请你师傅,就说我在后面斋堂等她。”

--------------------------------------------------------------------------------

[1] 静乐庵,位于易门县城北面30公里的白龙山的山腰,东距省城昆明60公里。据静乐庵现存的《双柏禅林碑记》和《无额碑》记载:“西汉年间,傣族地区的白龙山兴建寺庙。”静乐庵“并自西汉,重建于唐”。如果上述记载得以论证,那么,易门静乐庵的兴建将比建于东汉时期(公元68年)的洛阳白马寺还要早得多,静乐庵将成为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据现任静乐庵第46代主持、现年83岁的贤福叙述,创建静乐庵的祖师,是中国佛教禅宗二祖——慧可大师。慧可大师的塑像现在就供放在静乐庵大雄宝殿左侧的祖师殿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