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贫困为何驱使人皈依上帝(1)

问题首富黄光裕 作者:张小平


   二、贫困为何驱使人皈依上帝?
  
  凤壶村的可耕地也是少得可怜,分到每个人头上不过几分地,黄光裕一家几口人的田地加在一起不足两亩,即使精耕细作,也解决不了一家人的生计问题。
  
  祖上的荣光并没有惠泽曾家,他们在凤壶村的生活相当艰难。黄光裕的父亲常年奔波在外做些小生意,但没有太大起色,全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母亲。她在家喂猪,以及做一些腐乳之类的东西拿出去卖,有时也会接一些织编织袋、渔网这样的手工活来做,每月仅能赚取微薄的收入。因此,家里三天两头便会陷入缺钱断粮的窘境。
  
  当地人介绍,黄家当时修房子时,村里的人给他家帮工,但房子盖好后,黄家却支付不了工钱,人家就把黄光裕母亲喂的那头老母猪赶走卖了抵工钱。那时,黄光裕才14岁。
  
  为了分担家里沉重的经济负担,兄弟俩一到节假日便到附近的乡镇街巷去捡拾一些塑料瓶子和旧书报,然后卖给废品收购站,运气好时一天可以赚个两三块钱。
  
  大哥黄俊钦是一个内向而聪明的人,从小对组装电器很着迷。有一年春节,他花200元钱买了一个电视机屏幕和一堆相关的电子配件,在大年三十晚上捣鼓了整整一个通宵,初一早晨家里人一觉醒来,竟然惊喜地发现:他们可以用黄俊钦组装的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了。
  
  因为有了这门无师自通的手艺,两兄弟在十几岁时,便常常跑到镇上去收买旧电器,修好后拿去卖钱。而这种对技术的痴迷和天分,一直伴随着黄俊钦以后的商业生涯。
  
  因为商业气氛浓厚的缘故,所以当地的大人一般都会支持自己的孩子出去做点小生意,哪怕是捡废品、修旧电器之类让很多人不屑一顾的事情。而这种最初和最简单的商业实践活动,却给黄家兄弟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让他们从此与做生意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中学时的老师介绍,黄光裕兄弟俩都很聪明。1985年,黄俊钦本可入读大学,但因为不愿因此加重家庭负担,便带着还未念完初中的黄光裕,一起北上去创一番事业。他们走时,还带着一堆修好的旧电器,准备卖了做路费。
  
  读书太少成为黄光裕日后的一件大憾事,直到成为首富后,他仍对此耿耿于怀。他的一位前助理曾透露,黄光裕一直不愿在公众场合露面,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对自己缺乏正式教育而感到难为情。这也让他对知识和教育充满了崇敬之心。黄光裕最欣赏的人之一是自己的老乡李光耀。李光耀原来是难民,但经过自己努力,坐着豪华游轮头等舱去美国上学,后来还当上了新加坡的总理。黄光裕曾经感慨:“有知识成功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二,无知识成功的可能性是万分之二。”
  
  但有时候,黄光裕对此又表现出一种心理不平衡后的激愤。他有句名言,“知本永远给资本打工”。他曾对自己手下某位拥有高学历的高管说:“你为什么要成为博士呢?那是因为你内心恐惧,然后你才去读博士。读博士是为啥呢?是为了能去打工,归根结底你是想去打工。”
  
  除了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以外,对这个家族起至关重要影响的,还有宗教信仰和一些朴素的乡村习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