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企业应该有烧钱的自由

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 作者:张化桥


在2003~2004年,我经常听到国内某证券公司老总抱怨行业内竞争激烈,日子难过。想知道他们的日子会苦到什么程度,大家不妨看看美国、欧洲和中国航空业近20年的辛苦。中国的航空业在未来20年表现会如何,大家也不妨从历史中找些借鉴。

美国是世界上典型的高收入、高消费及高增长的国家,乘飞机就好像我们坐地铁或公共汽车一样平常。在一个很高的基数上,乘飞机的人数还在高速增长。可是7大航空公司中,6家接受破产保护,3家已经是破产法院的常客。有几家小规模的“经济型”航空公司试图用低价战略取胜,但除了1家成功以外,其他的公司前景堪忧。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华尔街日报》曾经刊登了一篇很详细的文章,窃以为耐人寻味。该文称,在经济自由度和开放性相当高的美国,优胜劣汰是至高无上的法则,也是美国经济奇迹的根本原因。可是就有那么一些行业(比如航空业和农业)受到政府的特别关爱,永无竞争力,大家都活得十分辛苦。

于是我想到中国的诸多行业,政府到处施爱,大家谁也出不了头,存活就是受煎熬。其中之苦,当然不只是我们的证券业和航空业。

但是,我也经常听到一些官员和普通民众为我国这样那样的政策和监管大力辩护:“你看,美国不也是对农产品价格(或某某行业的准入)实行限制吗?”

当然,一个主权国家可以实行任何经济政策,施加任何限制。可是,别国做蠢事,不等于中国也要跟着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扯远了,还是让我们回头来谈谈美国航空业究竟是怎样沦落到今天的地步。

灾难的起源是政府对航空业的“高度重视”,以及把航空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工会的强势也决定了解雇工人的困难。每当一家航空公司遇到危难,政府便伸出援手。

在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联邦政府马上给航空业以50亿美元的救助,为航空公司的银行贷款提供了政府担保,并且阻止了外国航空公司对美国航空公司的收购。

但是,即便石油没有涨价,美国的航空公司也在2001~2004年间亏损了323亿美元。自1978年以来,100多家航空公司已然破产。2005年,美国两家大航空公司(西北航空公司及三角航空公司)也宣布了申请破产保护。无情的竞争,意味着所有航空公司都没有叫价能力。1995~2005年,美国物价指数涨了近27%,而机票价格只涨了4%。

这个故事跟中国的证券业有什么关系呢?窃以为关系太大了。

中国的证券市场在发展高峰时,有200~300家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证券部。这个数字是否太大呢?我觉得不大。其实,3万或5万家证券公司也不算多;只要符合基本条件,政府应该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开办证券公司。

有人想烧钱,想破产,这是他们的基本人权,我觉得政府不应该干预,而应该成全他们。况且,人家不一定就会破产或者烧钱。问题是,政府应该把这个决定权留给民间。否则,很多人不服气,因为他们没试一下身手,不过瘾。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钢铁行业、电解铝行业、汽车行业等。有关政府官员一天到晚都在说:“小心,那边有产能过剩!”但是声嘶力竭的官员到头来发现,产业界人士基本上不理会他们的吼叫,于是就用行政命令禁止,于是也就生出拉关系和违规的问题。

中国的证券公司根本不存在太多或太少的问题。关键在于,政府要让他们有死亡的自由,就像要给他们生存的自由一样。证券公司倒闭的原因可以是运气不好(大环境),或者是内部监控太差,以致出现了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以及巴林银行之类的事。拯救某些证券公司,就是对其他证券公司的最大不公平,因为这是对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粗暴干预。

关于企业投资决策,这里的问题不仅是“官员并不比企业家更明白”,而且是“官员无权干涉企业家的事情”。也许有人马上会说:“可是中国的企业家不负责任,因为他们烧的是国家的钱和纳税人的钱。”

于是,这个问题又回到了中国一个长时间解不开的死结——几乎所有重要行业都有的国有垄断现象。但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家却在苦苦哀求:“给我烧钱的自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